分享

五日谈 铁片鼓王王佩臣之四 提携后学

 三自之我 2021-12-28
五日谈 铁片鼓王王佩臣之四

提携后学

甄光俊

  王佩臣改革铁片大鼓取得成功,在曲坛的影响迅速扩大。天津的各类杂耍园子,甚至电影院、戏院加演曲艺节目,都离不开铁片大鼓。铁片大鼓呈现蓬勃红火的局面,一跃上升为北方的几大重要鼓曲之一,备受听众欢迎。

  20世纪30年代初,王佩臣的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所创立的流派,传播广泛,深受世人推崇。1932年春,天津大中华报社举办观众票选活动,结果,王佩臣与享“梅花歌后”美誉的花四宝、天津时调翘楚赵小福并称“女鼓三杰”。几年后又与京韵鼓王刘宝全、梅花鼓王金万昌并称“鼓界三绝”。王佩臣此时的艺术生涯已经到了巅峰时期,不仅在天津备受欢迎,她到北平、上海、沈阳等南北大都会演唱,听众同样狂热喜爱。

  1939年,王佩臣应邀赴北京在哈尔飞茶社演唱,与其同台献艺的奉调大鼓演员魏喜奎,仰慕前辈艺人王佩臣的演唱技艺,虚心向她请教。王佩臣喜欢好学的年轻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演唱诀窍传授给她。多年后,已成长为曲艺名家的魏喜奎,念念不忘前贤提携之恩,在其所著回艺录《曲海扬帆》中,对王佩臣早年向她传艺的情节作了详细的记述。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演出市场萧条,王佩臣与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等人,在天津燕乐杂耍园勉强演出,为了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还经常到电台作商业广播演唱。进入20世纪40年代,王佩臣辗转于天津、北平两地,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仍致力于铁片大鼓的声腔改革,为同曲种的艺人开拓新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资深的曲艺家常连安、赵佩茹为首,将在天津的一部分曲艺名家团结到一起,组成自负盈亏性质的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当时,天津市文化局号召戏曲界编演配合政策宣传的新作品,天津曲艺工作团虽是民营团体,却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编演了不少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曲目,在南市“燕乐”演出,王佩臣为主要成员之一。她在演唱《刘伶醉酒》《太公卖面》《王二姐思夫》《孔明招亲》《高亮赶水》等传统曲目的同时,又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相继演唱反映现实生活的《小姐俩拣棉花》《七个小英雄捉特务》《十女上寿》《包子诉苦》《申请补助金》《平安家信》等新曲目,受到文艺工会表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