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的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2-28

高忠英教授,出身中医世家,自幼习医,精通内、妇、儿科,是卫生部认定的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第二、三、四批国家级继承人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历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内科学、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研习医理,精通经典医籍,创立“五脏补益法”。精心临证,处方精当,方简效宏。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疗效显著,在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渊源。用访谈法和分析归纳法对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渊源进行了总结,梳理了高忠英教授传承谱系及传承现状,探寻了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的形成过程,明晰了高忠英教授脾胃专业相关的中医各家学派的关系,并对高忠英教授脾胃学术思想中医经典古籍渊薮进行了挖掘整理。包括高忠英教授成才之路以及家传师承情况及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高忠英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站的传承情况,对高忠英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古籍的介绍,如《内经》的脾胃论、张仲景的脾胃论、李东垣的脾胃论、叶天士的脾胃论,与脾胃相关的中医各家学派的关系,如施今墨、魏舒和.、董建华、关幼波、李乾构及其继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部分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五脏补益法的学术思想和1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本部分从五方面分别叙述了五脏补益法的学术思想、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关于方剂学的独特学术观点、高忠英教授脾胃学术思想以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研究。 首先将高忠英教授理论学术思想研究——“五脏补益”学术思想深入挖掘,五脏补益法确切地体现了补益气、血、阴、阳选药组方的配伍规律,是补益五脏虚证必须遵守的治疗法则。从高忠英教授的五脏补益理论中,我们提炼出:五脏虚并非气血阴阳俱虚,是按五脏的生理特点、病理特征有所侧重,补脾、肺、肾重在补气、阴、阳;补心、肝则气、血、阴、阳均可补益。 高忠英教授在长期的方剂学教学中,潜心研究经典古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出了现在方剂学教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教学之余,勤于临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达到方剂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即找寻出临床用药的配伍规律。 高忠英教授在脾胃病方面,不仅在理论上博采众长,而且在实践中有所创新。高忠英教授认为脾胃理论源于《内经》,辨证法于仲景,集大成者则系李东垣,而清代叶天士关于脾胃分治的认识和甘润养胃阴的学术观点,弥补了东垣详于治脾,略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高忠英教授师古而不泥古,在对脾胃病的临床诊治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胃阴的产生源于中焦气化,脾阳代表整个消化功能,脾阴则包涵上下消化道的消化液、润滑液(唾液,食道润滑液,胃液、肠液等)。胃阴(液)是脾阴的一部分,是脾阳升华水液所产生的消化液。当胃粘膜的腺体萎缩,胃阴生化无源时,应以补脾助生化之源为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从脾胃的生理、病理及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角度,提出慢性胃炎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胃燥是其核心病机,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养阴润燥为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


其核心思想为:①脾虚胃燥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②脾虚是消化功能减弱的必然趋势;③胃燥是慢性胃炎病变实体的特征;④脾虚胃燥是慢性胃炎阳虚阴亏的根源;⑤补脾润燥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治法。辨证分型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同时强调注意脾虚胃燥的病理归属,结合胃镜下黏膜红肿、糜烂、萎缩等状态,正确地选药组方,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高忠英教授诊疗经验相当丰富,经治病人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尤其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非常独到的临床疗效,譬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顽固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都是高忠英教授的善治病种。在妇科用药方面也匠心独到,突出特点为“强调冲任,兼顾阳明”“突出调经,重在化瘀”.“和降阳明,兼以调经”“喜用温药,暖宫为先”。另外在用温热药治疗高血压病和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应用古方葶苈丸加减治疗小儿咳喘方面均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第三部分高忠英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技术,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对高忠英教授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探讨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用药的规律。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Epidata数据库平台进行熵聚类等方法对数据库的处理,得出结论。主要从三个层面挖掘隐含在数据库背后的处方用药规律,一个层面是单味药的,主要通过频次法实现;第二个层面是药对的分析,主要通过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探讨在脾胃病证下常用的药对,初步揭示处方用药规律;最后一个层面是多个药物之间的组合规律,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等。这三个层面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共同揭示高忠英教授的处方用药规律。 同时应用复杂网络Pajek软件,不仅提供了一整套快速有效的用来分析复杂网络的算法,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通过对高忠英教授处方集的共性网络结构分析,能够发现体现其处方思维和临床特点的核心处方配伍结构,从而辅助进行高忠英教授经验的传承和整理研究。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分析筛选了数据库中730首处方,得到治疗慢性胃炎中使用频率较高的30味药物,应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得到了94个常用药对;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核心组合11个。采用复杂熵聚类的方法构建80味治疗慢性胃炎常用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122项关联。绘制出了慢性胃炎常用中药复杂网络节点分类图。经过统计得出的频次规律最高为海螵蛸355,天花粉347,太子参324,浙贝300,白术296,半夏曲244,莪术201,鸡内金196,砂仁144,莱菔子142,白芍126,黄连125,吴茱萸116,炮姜94,连翘80。这一结果与临床实际完全符合,基本上是高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根据上述复杂网络的结果,再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可得到如下


 结论: 复杂网络节点分类图位于最核心的药物组合有太子参(或党参),白术,天花粉,浙贝(或川贝),海螵蛸。太子参(或党参),白术主要是健脾为主;天花粉,浙贝(或川贝),海螵蛸主要针对胃体本身,修复糜烂,以润燥为主。核心组合的配伍,正切中慢性胃炎脾虚胃燥的核心病机,所以无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核心组合均可使用。 根据网络提供的数据,结合临证实践观察,总结出经验方如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方:太子参(或党参)、白术、海螵蛸、浙贝(或川贝)、天花粉、鸡内金、连翘、半夏曲。


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方:太子参(或党参)、白术、海螵蛸、浙贝(或川贝)、天花粉、沙参、麦冬、玉竹、山药、石斛、黄芪。 


创新点: 在总结老师的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征得老师的认可后,归纳为: 治疗慢性胃炎在理论方面的创新思路 将高忠英教授提出的慢性胃炎的核心病机脾虚胃燥的观点,进一步细化,结合慢性胃炎的发展演变过程,我认为,脾虚是始终存在的,胃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胃燥偏实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第二阶段是胃燥偏虚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基础研究已与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生物信息学研究部合作,开展“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代谢组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的标记物网络研究”并已立项。 治疗慢性胃炎在临床用药方面的新突破 将高忠英教授慢性胃炎的经验方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随症加减。


譬如,粘膜红肿或Hp感染阳性可酌加清热药物,如黄芩、蒲公英等;寒热错杂患者,也可选用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加减。

中重度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可多用些活血化瘀药丹参、莪术等,促进胃粘膜血液循环,改善血供,有助于胃粘膜萎缩的逆转。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者,除用活血化瘀药外,可加重天花粉和浙贝的用量,再配伍软坚散结药物,如生牡蛎、生薏米等加强疗效;

且可早用抗癌药物提前干预,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未病先防”,防止胃癌的发生。借鉴高忠英教授的慢性胃炎基本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健脾益胃汤加减观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主要症状和胃镜病理的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相关学术论文已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见附录)。 第三部分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高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的研究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和继承高忠英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研究试从多个角度总结、挖掘高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用药规律。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技术,对高忠英教授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探讨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用药的规律。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Epidata数据库平台进行熵聚类等方法对数据库的处理,得出结论。主要从三个层面挖掘隐含在数据库背后的处方用药规律,一个层面是单味药的,主要通过频次法实现;第二个层面是药对的分析,主要通过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探讨在脾胃病证下常用的药对,初步揭示处方用药规律;最后一个层面是多个药物之间的组合规律,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等。这三个层面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共同揭示高忠英教授的处方用药规律。 同时应用复杂网络Pajek软件,不仅提供了一整套快速有效的用来分析复杂网络的算法,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通过对高忠英教授处方集的共性网络结构分析,能够发现体现其处方思维和临床特点的核心处方配伍结构,从而辅助进行高忠英教授经验的传承和整理研究。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分析筛选了数据库中730首处方,得到治疗慢性胃炎中使用频率较高的30味药物,应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得到了94个常用药对,其关联系数均在0.05以上;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核心组合11个。采用复杂熵聚类的方法构建80味治疗慢性胃炎常用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122项关联。绘制出了慢性胃炎常用中药复杂网络节点分类图。


经过统计得出的频次规律最高为海螵蛸355,天花粉347,太子参324,浙贝300,白术296,半夏曲244,莪术201,鸡内金196,砂仁144,菜菔子142,白芍126,黄连125,吴茱萸116,炮姜94,连翘80。这一结果与临床实际完全符合,基本上是高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根据上述复杂网络的结果,再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可得到如下结论: 


复杂网络节点分类图位于最核心的药物组合有太子参(或党参),白术,天花粉,浙贝(或川贝),海螵蛸。太子参(或党参),白术主要是健脾为主;天花粉,浙贝(或川贝),海螵蛸主要针对胃体本身,修复糜烂,以润燥为主。核心组合的配伍,正切中慢性胃炎脾虚胃燥的核心病机,所以无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核心组合均可使用。 根据网络提供的数据,结合临证实践观察,总结出经验方如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方:太子参(或党参)、白术、海螵蛸、浙贝(或川贝)、天花粉、鸡内金、连翘、半夏曲。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方:太子参(或党参)、白术、海螵蛸、浙贝(或川贝)天花粉、沙参、麦冬、玉竹、山药、石斛、黄芪。 创新点: 在总结老师的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征得老师的认可后,归纳为: 治疗慢性胃炎在理论方面的创新思路 将高忠英教授提出的慢性胃炎的核心病机脾虚胃燥的观点,进一步细化,结合慢性胃炎的发展演变过程,我认为,脾虚是始终存在的,胃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胃燥偏实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第二阶段是胃燥偏虚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基础研究已与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生物信息学研究部合作,开展“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代谢组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的标记物网络研究”并已立项。 治疗慢性胃炎在临床用药方面的新突破 将高忠英教授慢性胃炎的经验方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随症加减。譬如,粘膜红肿或Hp感染阳性可酌加清热药物,如黄芩、蒲公英等;寒热错杂患者,也可选用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加减。中重度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可多用些活血化瘀药丹参、莪术等,促进胃粘膜血液循环,改善血供,有助于胃粘膜萎缩的逆转。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者,除用活血化瘀药外,可加重天花粉和浙贝的用量,再配伍软坚散结药物,如生牡蛎、生薏米等加强疗效;且可早用抗癌药物提前干预,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未病先防”,防止胃癌的发生。借鉴高忠英教授的慢性胃炎基本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健脾益胃汤加减观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主要症状和胃镜病理的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相关学术论文已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见附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