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这条“锦鲤”,如何给她的乡村振兴带来好运!

 传统艾灸筋揉骨 2021-12-28

图片

图片

一、乡村概况

向寨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这里家家从事观赏鱼养殖,全村2000多亩鱼塘,六成以上是各类锦鲤,年产值高达6亿元。家庭小户每年每亩可净赚1万到2万元,养殖大户每年平均净收入200多万。在“锦鲤村”,每一批精品锦鲤的诞生背后,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回报也是优厚的,单条锦鲤最高曾卖到100万元。 

二、振兴之路

1 三代“锦鲤人”,带来好运

(1)一代“锦鲤人”,发现新商机 

 1982年,该村村民李光志无意在镇平县城鱼市上看到了售卖金鱼的商机,成为村里第一个养殖金鱼的人。1983年李广志卖金鱼赚了1000多元,发现养金鱼比种麦子强,后来他养的金鱼卖到南阳市区、与南阳相邻的湖北襄阳、十堰,一年能赚5000元。为此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只要有人愿意学金鱼养殖技术,他都会倾囊相授。一条小小的金鱼,让向寨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2)二代“锦鲤人”, 高端养锦鲤

转变养殖品种 李广志的侄子李长彦是村里的第二代养鱼人,他没有和叔叔一样养金鱼,而是养起了锦鲤。李长彦介绍,原因有二:农户散养金鱼上不了规模,品种更新慢,品质和成本不好控制;养锦鲤,市场比养金鱼大。为此,把全国最新品种的锦鲤都带回向寨村。

有序产业调整 但因地域差异和不掌握新品种养殖技术,先后3次赔光家底,欠下50万元的外债。李长彦继续借钱,四处学技,2006年,“吃透”技术的李长彦终于步入正轨,7年时间里建起了育种基地,并迅速将养殖规模扩到了1100亩。

但随着规模效益吃空挖尽,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都是大路货,走批发、按斤卖,效益遭遇瓶颈。”为了“高质量”发展,李长彦开始二次“产业革命”。一方面,他找来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数年间开发了10多个观赏鱼新品种,使得产业园的养殖品种达300多个;另一方面,他积极拥抱电商“新风口”,从批发转向新零售。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返乡并留下来,2018年,被选为村支书的李长彦有了三次“产业革命”的想法。他租下园区周边几十亩土地,开始了“鱼稻”循环农业的实验。未来,他想把向寨村建成一个鱼、稻、游一体的观赏鱼小镇,让锦鲤“游出”池塘,游向更广袤的田间,激活乡村生态振兴的春水。

图片

 (3)三代“锦鲤人”,搞电商经济

2012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大学生高坤反思起父亲的售鱼模式:门店经营,客户只有两种:老客户,以及慕名而来的新客户,渠道相当单一。于是在向寨村开了第一家淘宝店,借助于互联网把锦鲤送往全国各地。销售不成问题了,可锦鲤长途运输却成了“拦路虎”。李长彦和村里的年轻人经过研究,将物流包装技术上档升级,并和全村人一起提升物流包装技术,将“活体运输”变成现实,成功把锦鲤送至全国各地。目前,他在电商平台每月销售额达30万元左右,占其公司销售额的四成。

图片

2 鱼美村不美,锦鲤村需改造

每年6个亿的产值,从收入上看,向寨村本应是富裕村的代表。但走在村中,村庄的道路、建筑却很难给人这种感觉。村书记李长彦承认,村容村貌其实是之后向寨村发展的一个重点。

环境与产业融合 30年间不断挖出的鱼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限制了村路的拓宽。鱼塘大小不一样,深浅也不一样,有的甚至不是方方正正的四边形,改造道路、修建房屋,都需要和已有鱼塘养殖户进行协商,整体的规划会非常复杂。因此,规划村容村貌之后,能够将锦鲤与旅游相结合,为村子谋求更多的发展路径。

3 政府助力,锦鲤如星星之火

锦鲤辐射周边发展 通过向寨村的带动,2019年底已辐射带动侯集镇、张林镇、杨营镇、郭庄乡4个乡镇41个行政村,有3000多名从业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社35个,养殖水域面积达1.3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集散地。   

锦鲤产业发展问题 一是县级层面缺少指导,各乡镇之间各自为战,在发展、品牌体系、销售、文化旅游等都缺少统一的战略构思和科学设计,布局散落无序,存在随意发展、盲目发展现象。二是合作社之间、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服务,缺乏行业发展的有效办法,存在着打价格战甚至是赊销现象,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三是“田专家”、“土秀才”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养殖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繁育技术落后、养殖方式简单粗放,疾病防治缺少科学指导等突出问题。四是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停留在养殖、销售两个环节,缺少饲料加工、防疫药品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  

政府解决发展问题 2020年按照全域党建工作理念,县域建立了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委,按照观赏鱼全产业链各环节类别,下设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技术服务、养殖、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等6个非建制性联合党支部,并由县直、乡镇主要领导及专业人士、技术能手担任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动观赏鱼产业沿着振兴之路破浪前行。

4 向外输出,扩大市场的份额

向寨村有2000多亩鱼塘,因土地总量限制,很难再开辟出新鱼塘。近些年,向寨村一些村民前往湖北、福建、新疆等地承包鱼塘养锦鲤。另外,镇平县先后与国内14个大型水产品市场建立供货关系,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了46个销售窗口,进一步扩大了镇平观赏鱼的市场份额和全国影响力。

图片

三、振兴之法

向寨村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让锦鲤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地道农旅·地道君认为其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 产业不断升级

乡村产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振兴起来的,一是需要有乡村带头人筛选出适合本村发展、盈利空间大、能持续发展的乡村主导产业,从而引领乡村发展;二是需要村两委、村集体、村民要深耕坚守,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去接力发展产业;三是需要不断发现产业发展问题和瓶颈,并找到破解办法,有序实现产业的调整和提质升级。

2 县域产业规划

乡村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当辐射到周边乡镇都发展同一产业时,如果没有政府的顶层统筹,单靠村民、各经营主体发展和竞争,则容易陷入无序的竞争状态,从而阻碍产业的发展壮大。

需要编制县域乡村产业规划,一是明确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如何发展;二是有序统筹乡村产业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成立产业联盟,打造共同体,各主体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上下一心发展乡村产业;三是政府在统筹产业过程中,也积极引入各类资源和企业,从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作者:杨金娣  | 编辑:张 然  |  审稿:郭 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