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文】冬至当天正好对应着吉字。甲骨文台历说字——吉

 赵文耕 2021-12-28

(本篇文章字数700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想听蜜姐的直播回放,可以扫描上面二维码】

    老师好,同学们好,各位进喜马拉雅直播间的朋友们好,我是善蜜蜜若,文耕学堂的一位学生,今晚由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甲骨文台历上的吉字,所讲的主题是冬至说吉,吉日说冬至,希望我的解说能够让大家在一起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虽很久不讲字,但也没闲着,我这个人怪怪的,我不只认为用笔墨写出来的就是文字,大自然中的每一样物件,包括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乃至每一朵花,每一滴水,也都是一个个字,都是一个个象,而这些象的不断变化就是一个个活体文字的演绎,而每一个人笔下任意挥洒的文字,也是一个个活泼泼的小生命!

我想告诉每一个新来学习书法与文字的朋友们,学习书法与文字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情,当你用心链接文字与书法时,会进入一种非常宁静与曼妙的状态,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能听到的是你的笔与纸还有心在默默的交流对话,会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加持到你的身上来,到一定的境界,你会觉得写字一点儿也不累,很轻松,会有一种错觉,不是你的手在用力写字,你只要轻轻一用力,笔她会自己动,而且写的字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顺,奇怪吧,其实啊,是我们的神在替我们写,整个人是被一种天地的浩然正气所包围、所滋养润泽,气场非常地祥和,不知道别的姐妹们有无这种感觉?

若你们想要领略这种天地的力量,还是有一点点捷径的,就是平时要多关注我们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的文化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非常的辉煌灿烂,在世界其他民族中至今也找不到第二个,这又是何故?因为啊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期就拥有了非常科学先进的天文文化,先民们通过观察宇宙中天体运行的规律,创立了中国古人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的自然历法24节气,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维护生命,更好的去生产生活,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而今天恰好是24节气当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冬至啊,在中国农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古中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云,冬至大如年,过冬至就是过年,被视为冬季的一特大节日!

那冬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3000年前的周公姬旦(编者:肯定比合格要早),以土圭法测出了冬至夏至,夏至白天最长,冬至夜晚最长,从那时起,夜最久的那一天,就成了新一年的开始,说到这里要感恩淑群与丽艳,是她们让我因缘巧合地选在今天说吉字,也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无意的安排,2020年的小年南那天让我说了州字,2021年的大年初一,那么吉庆的日子,让我说了犬字,今年正月的元宵节,又让我说了一个从字,而惊蛰那一天说了象字,今日这个吉字啊又逢上了古人认为是新一年开始大如年的冬至日,似乎24节气和传统的民俗与我有一些渊缘,从开始到末尾,好像有一双手在冥冥中安排好了似的,一切吉祥如意的人与事,都在向我靠近靠拢,感恩感恩!!!

《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复生,阴气由盛而衰,而阳气由衰而盛,渐渐升发出来,寓意象征着越来越好,是一个大大的吉日,值得庆贺!

从周代起,民间,官府与宫廷这一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帝王们要去郊外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有些创下丰功伟业的帝王在这一天会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而百姓们这一天,则要隆重地举行祭祖的活动,外出的行人们商人们,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回来敬拜祖宗,不然别人会说啊,这个人冬至都不回来,心里没有祖宗啊,忘本亏孝啊!!!

冬至这一天,北方时兴吃饺子,南方时兴吃汤圆。北方寒冷,饺子都是用牛肉羊肉热性温性的食物做成,多为了抵御严寒,而南方的汤圆乃温性的糯米做成,不仅暖身子,也寓示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景。

而在修行人的眼里,冬至寓意也极为特殊,“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是宋朝的邵康节先生所言,意思是说,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时候,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属于静态的时刻,大家到时不妨感应一下,天心无改移,平稳极了,处于真空的状态,处在阴阳之气初动之先,万物未生时,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每天都过冬至的,大家明白不?因为啊,天地为大宇宙,人乃小宇宙,一年中的冬至,就像是一日中的子时的半途(中心点),即晚上12点钟,万物皆静,但也正蓄势待发,所谓“黎明前的黑暗”,这个时间段打坐站桩,进入深睡眠是最最养身体的!

明代著作《三藏法数》云: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在古人眼中,冬至虽大如年,却又与过年不太一样,并没有举国欢庆、通宵达旦地吃喝、载歌载舞的玩乐,《后汉书-礼仪》中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即冬至时节,宜安静休养,不宜兴师动众什么的,免得扰乱了天地阴阳的变化以及自身的阴阳之气,百官都放假回家休息的。

想必古人,家家祭了祖以后,吃了饺子或汤圆,就斋戒沐浴,在榻上静坐休息啦,以待天地与自身阳气的升发。

而气血两虚、体弱多病的人,从冬至那天要开始通过饮食与打坐来休养身体,增补身体的能量,直至开春。

【赵老师在打太极】

我们的老师常年打太极站桩的,冬至这一天练功,是不是特别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呢?

古人发现,冬至这一天温度并不是最低的,冬至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过了这一天以后啊,我国的北方也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天,冬九九。民间有一首九九歌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冬至后天地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这是中国北方的物候情况,南方则不然。当北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黄淮地区也是银装素裹,琼装玉琢!大江南北,气温已在五摄氏度以上,菜麦青青,所谓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一派生机然显。而华南沿海地区,平均气温已在十摄氏度以上,则是鸟语花香,满目的春光!

说冬至啊,让我着实穿越了一回,好像回到了古代去生活,念念着不想回来了。

我们通过对冬至的学习,明白了一天中的子时的重要性,那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就应该践行起来,按老祖宗说的照做呢?当然,还有一个例外,精气神已满的人可以不遵守这个法则。大家知道什么叫精气神已满吗?就是古人说的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想必啊,天地之气已充盈了那个人的全身,他可以收放自如啦,随时随地利用天地的力量补充给养自己的身体!大概只有真正的大修行人才能够做到这个吧!

【甲骨文台历,吉,2021年这个字正对应冬至日】

吉祥的冬至,就说到这吧,下面重点说字。

吉的甲骨文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棵植物插在一个装有土块的长方形石头器皿当中,当时,一个念头蹦出来,生命因土而得以滋养,吉也。而吉的小篆字形则是下面一个口,上面一个士,与甲骨文吉字已有一些不同,而士古指治狱的刑官,个人认为治狱的刑官用口来判出犯人所犯的过错,只要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枉法,对得起天地良心,没有错案、冤案的发生,就是一种吉的作为,士还有两种解释,一为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二为家中未结婚的青年男子的美称,或者古人认为啊,家中的儿子有贵族士人那样的谈吐作为,君子谦谦,温润如玉,也是吉的一种象征吧。

我喜欢甲骨文吉的样子,是因为这个符号代表最原始的寓意,生命在合适的时节与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周而复始的生生不息!

以上是我初看甲骨文台历上吉的字形,脑海里浮出的印象,下面我们来看古人是如何解读这个古老的文字,并学习他是如何被应用到生活与典故当中的!

【吉的古文字写法和出处】

吉,会意字,从士从口,甲骨文异体颇多,上面的那个形状像竖立起来的勾兵之形或者玉圭之行,郭沫若、于省吾说法不一,说文中说,吉,善也,从士口,翻译过来就是,古人认为甲骨文吉字上面部分为勾兵之行或玉圭之形,郭沫若与于省吾两位研究古文字的老前辈对这个吉字看法不一,当我看到这里,脑海立马浮出一个画面来,平时我们看古装剧时,那些文武大臣上朝向天子谏言时,手上拿着一个类似于上尖下长方形的东东,毕恭毕敬地走到朝堂前面说:“皇上,臣有本要奏”。后来才知道大臣们手上拿的那个片片就是玉圭,因不明白为何臣子们上朝谏言,要拿玉圭面君,后查了一下才知道,玉圭最早是来源于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石铲和石斧的形状而发明的,而标准的尖首型圭始见于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圭字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单独去学习一下,这个圭字大有文章,也是一个非常吉祥能量满满的汉字。

【象牙质笏板】

说文中讲,吉,善也,从士口,原来在古人眼中啊,吉字,就是善的意思啊,这倒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看甲骨文小篆吉字与善字字形完全不一样,但是到了隶书与现代的楷书字形,他们都重了一个口字,两字之间的联系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做更多的查阅与探索,但感觉两字还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指上古时代盛放食物叫做“豆”的高脚碗上堆满了祭祖供神的食物的形状,下面的口表神座、供桌的意思,示意年年有余,家有吉庆之事的意思!

甲骨文上吉字的文献典故共五个,我们一个个来探讨。

第一个是《周礼-武顺》:礼仪顺祥曰吉。众所周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重礼仪的国家,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最基本准则!

而《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兼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乃三礼之首。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有哲理。而《周礼》的精神就是指一种仁爱的精神,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符合道的精神吧!

《周礼-武顺》中言:

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仪顺祥曰吉,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将居中军,顺人以利阵。

这段话排比得很美,翻译过来就是,

上天的规律是象,大地的规律是宜,人事的规律是礼,一个人若能知天象,顺应天象,则能长寿;知义则立身,(这个义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像羊儿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该从我做起,古人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文为义);知礼仪则事行,在每一件事上去贯穿礼仪,知行合一。

礼、义,顺应天象就叫吉。吉利是从左向右旋转的,顺应天道以立国本;武礼是从右向左旋转的,顺应大地以利于用兵;将帅居中军,顺应人事,以利布阵!

想不到古人一个礼,一个义有这么深的道理,不知道我这样子讲解老师与大家能理解吗?当我查资料时,看到这些文字时,觉得说的很在理,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但看到左旋右旋的时候,一下子又明白了不少,想到了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想到了河图与洛书来,河图、洛书乃宇宙规律图象的表达,而上面那段话,乃用文字对宇宙规律与人事的表达,即天、地、人合一,乃吉利!我是这样子理解的。而老师与大家理解的吉又是怎样,欢迎多多的补充!

第二个典故《周易-坤》中的一句话。自古以来,《易经》啊,是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的辩证思想。她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传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源头!!!

她不仅是群经之首,还是群经之始,因为先有了《易经》,后才有了别的经典的出现!

他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长期被人用来做卜筮,预测未来事态的发展。

《易经》一共有三部,分别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了,而《连山易》和《归藏易》听说已经失传了,当然,也有人说这两本《易》藏在某某地方,不为人知而已。

我觉得《易经》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努力学习的一本经典。《易经-坤卦》中讲,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卦爻辞】

坤,元,亨,元就是开始的意思,通源头的字义,乾元的意思,意味着开始、一切的开始,宇宙万物开始啦,而坤呢,正好是受动力,意味着承载,是与乾相对的一种力量。

打个比方啊,古人怕我们不懂,就给我们打个比方说,坤就像母马,母马在马群里很是任劳任怨的,她有顺从柔顺的一面,她永远是走在公马的后面,属于从属的地位,虽是从属的地位啊,却也不可或缺!

讲到这里,让我想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唐朝初期的开明君主李世民与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的故事。长孙皇后德才兼备,智慧过人,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她的夫君李世民为政的失误,而且善于保护李世民身边的正直、善良、清廉的忠义之臣,又特别的勤俭节约,谦和厚德,虽与唐太宗李世民为夫妻,却是李世民的一大得力谋士与良佐,身上是满满的坤德力量,他们在一起,乾能驭坤,坤能佐乾,开辟了开元盛世的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整个的社会风气是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创造了一个令后世人魂萦梦绕的理想世界。

贞观之治时期,百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整个全民的素质和德行,空前的包容博爱与宽和,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少有的!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做事情要有分寸,看清时事,如果您是辅佐之才,属于坤的话,请不要跑到乾前面去,抢先居首,会入了迷途的,而应该顺从乾,紧跟后面就行,反而很吉利,因为坤做的符合道了,古人云,德者得也,自然是会有所收获的。

而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前面这句话我还不是甚理解,就留给老师与大家讨论吧。安贞吉,这三个字,个人理解啊,处于坤卦地位的人或事态,需要柔顺,将自己安住在正确的位置上,贞,为正而上的意思,贞静以待,才吉祥吉利。

贞观之治,没有人称为观贞之治,古人称阴阳而不会称阳阴,只怕也是有原因的,贞观之治没有厚德聪慧的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身后默默用心去付出,就没有贞观之治,对于乾来说,坤是多么的重要!

贞静以养德,

内观省自心;

心正才始行,

行而方利民。

以上四句是我学习贞观之治后的感悟。

第三个文献引自于《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

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短短十个字,句中的吉事,古指祭祀、冠礼、婚嫁等吉祥之事。

古人以孝治天下,以孝论伦理,如果家里有人去世啦,要请阴阳先生卜个好日子来下葬的,就叫丧事先远日,先从这个月的下旬开始选日子,若不中,再从这个月中旬卜个好日子,若是没有,就从这个月的上旬来选日子,表示不急于求葬,略表孝心耳,

而冠礼、婚嫁等吉事,则是先要从月初的上旬里去选个好日子,若不好,再往这个月的中旬去挑选好日子,再不中的话,就往这个月下旬再卜个好日子,一个月内,总会有一个好日子,对吧,其顺序是由近而远的,与丧事挑选日子的顺序则是由远而近的。

从这个风俗来看,古人是处处讲礼节,依礼节来行事,什么事都要求个吉利来,孝文化也深深地烙印入普通人的心里,一点一滴都体现在生活里。

【先农坛,山川江河坛】

第四个文献是《周礼-大宗伯》里的话:吉禮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就解释一下吉礼大祝吧,我们中国古代汉族的礼仪一共分为五种,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为五礼之首,专指祭祀之事的礼节,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即祭天神,昊天上帝,祭日月星辰,还有司中司命等。而地祗是指各种社稷啊,五帝啊,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诸小神。祭人鬼,是指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古人这么重视祭祀及各种礼节,我琢磨了一个星期才明白,也许古人觉得宇宙中的每一颗星辰,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个生命吧,祭祀、祭礼、礼敬他们,就是为了与天地中的某一种力量进行友好平衡的沟通链接,并且彼此互相协作,创立一个更好的阴阳环境,更好的磁场,令万物和顺,吉祥如意,我只能这样子理解,还请老师和大家补充。

第五个文献是《后汉书-班固传下》:逢吉丁辰,景命也。

丁,当也,辰,时也,意思是说,逢休吉之代,当封禅之时也,此为天子之大命耶。即遇上好时运啊,民众休养生息的好时节,国泰民安,帝王们就带上重要的大臣去到泰山封禅,向天帝祭告其在位期间殷勤治理国家,创下的各种利民惠民、政治清明的丰功伟绩,并感恩天地的无私赠与与护佑,才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天下一片太平,福瑞降临,吉祥如意!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还请老师与大家指正指导。

冬至说吉到此就要结束啦,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份美好、收获与吉祥,大家要记得,等会儿早点休息,好好打坐,站站桩什么的,将天地的能量聚到身上来滋养滋养,好好领略这冬至的味道!

感恩老师

感恩姐妹们

也感恩直播间朋友们的互动与聆听

感恩天地万物与一切的相遇,爱您们,祝大家冬至吉祥,身体康泰,一切顺遂如意!

2022年甲骨文文创:

甲骨文笔记本——祝你走向成功

【这里可以下单】

阅读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