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原创]•汪尉文:我心中的妈妈(同题作品之十)

 晓岸瘦风 2021-12-29

我心中的妈妈 
·汪尉文

有妈在,家就在,家的味道永远不会缺席。

此篇为慈母八十寿辰而作。

——题记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我把母亲接到荆州城里。临走之时,母亲眼泪婆娑,弄得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也泪流满面。

母亲在鄂西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生活了50多年,一下子要离开那里,很是不舍。作为儿女,深感母亲内心的隐痛与无奈。

母亲年幼丧父丧母,十岁大点就带着我舅、我姨,以钓鱼摸虾、摘野果挖野菜维生。就此,我舅、我姨对我母亲很是依赖,格外亲近。几个舅老表姨老表,对姑妈姨妈也是至尊至上至诚。即便舅、姨现都已是年过古稀花甲之人,只要家里要办大小事情,如果母亲不到场,显得很是失落,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每到年关,几个舅老表都要接她去住上一两个月。

据我大姑讲,母亲十五六岁就进了我们汪家的门。因长得娇小玲珑,做事活络,嘴巴又甜,深得我祖母欢喜,把她当亲闺女一样看待。可父亲嫌母亲瘦小,大字又不识一个,一直不从祖父祖母之命。直到祖母弥留之际,父亲才不得已而为之。

事后证明,母亲进了汪家门是汪家的福气,更是我父亲的福气。父亲因年轻时暑去寒来、风里雨里奔波于一家老小的生计,二十郎当就染上了哮喘、头晕等终生痨疾。再加上父亲不太“安份”,有时突发奇想,搞一些“木工”小发明小改革,如从手工锯子、刨子,到机械锯床、刨床,再到电动锯床、刨床之类的,常常弄得遍体鳞伤。最严重的一次是1980年的春天,在试验电动锯床时,不慎打断了鼻梁骨,险些伤到脑颅丢了性命……。出院之后,用药、输液便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母亲也就成了家庭医生与护士。兄弟姊妹时常念道:九死一生的父亲,如果不是母亲的精心照顾,至少少活二十年。

母亲一生的生活境遇,养成了柔中带刚的性格。说她“柔”,她乐善好施,亲邻街坊有红白喜事的,总是尽己所能所力,跑前跑后帮着张罗。抑或谁家有什么难处,她都“慷慨解囊”。即使现在年近八十,也不减那份热心快肠。刚到城里居住,开始不太习惯,不到半年,她认识小区里的老老少少,比我及妻子、姑娘女婿认识的还多。楼道邻里逢她便“阿姨大妈”长、“奶奶太太”短的,对她那份热情,连我都有些羡慕……

说她“刚”,主要体现在她不怕“硬”。在盛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因为是手艺人,走家串户上门做工,“混”个吃喝便成了问题,据此,家里的“尾巴”是割了一截又一截,居家茅舍时常是“掀”了重做、推了再盖……这些,除了父亲的“倔”,更有母亲的“刚”。

为心疼常年奔忙在外挣钱养家糊口的父亲,柔弱的母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农村实行合作化、大集体时,母亲虽个头小,只要是妇女干的大小农活,从来没有拉过后。插秧更是一把好手,又快又直,与她同田劳作的大妈小姨们,被她关在“秧垄子”里是常有的事。做水利上堤、干堰塘清淤泥,都是以“土方”认“工分”,母亲唯恐落后,便知弱先行,“闻鸡起舞”“披星戴月”赶“堆坨”、挣“立方”……

母亲虽一介农妇,目不识丁,心里却如明镜似的。其一,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来往,赶集买卖,都是她一手操办。几斤几两该划多少,几分几厘该怎么花,一篮子鸡蛋卖多少,“砍”几斤猪肉出多少,她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其二,十几年前,父母知道我担任一单位负责人,便对我提出“三不原则”:即不贪酒、不贪心、不贪财。母亲说,贪酒伤身体、贪心贪财要“进”去。电视上这么大的官都抓起来了。做国家的人,就要照国家说的,把人做好、把事做好。

四十一年前我上高二,也就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县里抓教育、兴教育的力度很大,为了提升高考中榜率,通过选拔,把全县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集中到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备考,我有幸选到五中文科重点班。那一年,母亲每月两趟按时为我送一袋米和猪油炒咸菜、豆瓣煎鲫鱼等熟食。就读学校离我家有四十多里,母亲不会骑自行车,为了节省达乘公共汽车一元多钱的车费,一米五的个子、体重不到一百斤的她,每次都是挑上近百斤的食物步行到校。见我因“寒窗苦读”一脸憔悴的样子,她总是平静地说:“安心读书就行了,大不了回家跟你大爷(父亲)学手艺当木匠”,然后默默地为我清洗衣服整理床铺,一切停当后,再徒步回家。每每目送母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眼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每每想起这些,仿若昨日,历历在目,倍感温暖又满是心酸,点点滴滴刻于骨、铭于心。这也成了我一路不敢懈怠、笃定前行的动力。

前日,我们弟兄姊妹碰在一起,商量为母亲八十做寿之事。母亲听后说,你们有孝心,摆上两桌,弟兄姊妹几个闹一哈就行了,顶多把你们的舅爷、幺姨叫一下。姑姥表、舅老表,一些亲戚朋友知道的,来了就端茶递水,绝不能收人情。你们弟兄姊妹和孙娃当中,有几个是党员,有的还是干部,千万不要为我“做生”闹出一点事来。

…… ……

母爱无私无声恩如天,做儿做女无法回报,也难以回报。在母亲八十寿辰到来之际,敲出这些寡淡无味的文字,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表养之恩、难诉育之情,唯有祝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021.12.18构思

2021.12.27成文

2021.12.28修改

往期回顾:[家园微诗]·汪尉文:印 象


作者简介:

汪尉文,出生“三袁”故里,现居古城荆州。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石化江汉油田作家协会会员。立三尺讲台十载零三,后转入企业文秘、外宣及企业文化策划二十又六。曾任中国石化所属厂(处)党群工作部(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负责人。拙作散见多种主流报刊及网络平台,数篇获征文奖并入选诗文集。

汪尉文同题文学作品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