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之“善能生阳”

 孙郎中 2021-12-29

人问我,对于阳气不足,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阳气呢?我回复到,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自然健康理念强调:养生就是养“阳气”。而养阳气有三种有效方法,即动能生阳,喜能生阳,善能生阳!鉴于篇幅,我今天就撰文单说说“善能生阳”!    今时大家往往追求豪宅、财富、职务、地位,却少有人追求善。作为一个中医人,我的理解是,“善”才是中医人的至高境界。因为中医是利他的,利他之人非有“善”不可,包括善念、善心、善语、善行,都是每个中医人所必须追求的,也是必须得到的。善是天地之间的正能量,有了善,也就有了仁爱,有了健康。“善良的心地,就是太阳”。当你做善事或诚心帮助别人后,内心一定感觉暖暖的,而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保留一颗善心,沉淀生命的本真。人的一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在繁忙的生活工作里,只有心存善念,才能炼就一颗闲心,不受其累,安于当下。 善能生阳,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善心勃发,心地善良,就能鼓舞人体的阳气,而阳气既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又是抵御外邪的核心力量。阳气盛了,人才有活力。可以说一个人在刚出生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之后便逐渐消耗,到人死的时候,便转为纯阴之体,人就死亡了。很多人认为小孩是纯阳之体,拿童子尿治病驱邪便是这个道理。另外,病由心生,许多疾病都与的不良情绪有关。忧、虑、恐、惊,各种情绪时时影响你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进而危害你的健康。试看你我周围那些心情长期愉悦,或者心善、语善、行善的老太太,往往面部有光泽,且慈眉善目。而那些心中有苦,或斤斤计较、损人利己的人,往往面色暗,长相亦偏凶,令人不喜。所以说,一个常怀善念的人,心中坦荡平静,遇到挫折不平,也不怨天尤人,自然各种不良情绪就不易滋生。反过来一个人如果烦恼丛生,心中烦躁,你就要反观自己是否真善。 “善能生阳”,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多说很多鼓舞人、激励人、柔以及的话。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善能生阳的道理。大家在日常一定要与人为善,在与他人的善意交流中也能够帮助自身补充体内所有必要的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因为“鸡皮蒜毛小事”而树敌,一定要多交朋友。“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十年寒”。有时,善言比善行更重要,即使忠言也要讲求方式。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一定不要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如果你是被那种“见不得别人可怜又时常帮助的人”,一定要注意善听,须知“忠言毕竟逆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善能生阳,亦可心安。我观察到,干中医这个职业的人长寿者比较多!据我的观察,老中医实际上是活在老病人的奉承之中,一种帮忙行善受到反馈的机制。中医的行业规则是做医生必须要行善,包括语善、视善和行善。而且这个职业特点自古有之,在旧社会医生也得到强盗的尊重,是不抢先生财物的。做中医的很多活的都比较长,估计原因就在于“行善让人心安”,活得比较坦荡吧!总之,做人做事要尽量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这是能延年祛病的!人心怀坦荡,心怀善念,自然就活得长;相反,小鸡肚肠、心怀恶念,自然寿命不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