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式太极拳简介

 武萌主李 2021-12-29

武式太极拳简介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清末直隶广平府人(今河北永年县人)。禹襄长兄澄清,进士,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兄弟三人,因受家教,早期均习武,后对太极拳都有研究。禹襄初学太极拳于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1800-1873),得其大概;后学于赵堡镇太极拳宗师陈清平(1795-1868),约月余,精妙始得;再经过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等经典太极拳理论的研读体悟,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开创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架式紧凑简洁,开合明显,动作舒展柔缓,步法小巧灵活,虚实分明。胸部、腹部在进退旋转中始终保持中心,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禹襄所讲身法原为《身法八要》: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根据武禹襄的基本理论,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运动时注重动作的虚实变换和内气潜转,要求往复折叠、进退转换,“起、承、转(后人作'开’)、合”,一气贯串。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掀中带挫,令彼自断其根。

武禹襄的传世拳论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等。武氏以“气”立论,通过“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论拳方法,深化了太极拳的武学理论。

禹襄之甥李经纶(字亦畬,1832-1892)丰富发展了武式太极拳理论,传世拳论有《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密诀》、《敷字诀》、《虚实图解》。亦畬整理武氏之学,定架成型。再经其徒郝和(字为真,1849-1920)推广普及,武式太极拳始为人知,衍为一派。

传统武式太极拳传有《十三势架》、《十三刀》、《十三杆》、《十三剑》、《四刀》、《四杆》、《四枪》,以及定步推手、活步推手。武禹襄《十三势架》有五十三势,经郝为真、郝月如增补,发展为九十六势。

以传承阶段划分,武禹襄传至郝为真的架子可谓武氏老架,郝为真传开合架,郝月如、郝少如所传为新架。又从练习方法上区分为大架、中架、小架,以从架势开展入手,逐步过度到动作紧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