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访谈——卢祖江访谈

 黄俊俭书法 2021-12-29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访谈 

书家简介

卢祖江,宣城市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宣城市书协副主席、宣城市青年书协主席,安徽省百名优秀中青年书法人才、宣城市首批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享受宣城市政府特殊津贴。

“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

——卢祖江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自从你担任安徽省宣城市青年书协主席以来,开展了哪些活动?

卢祖江:我担任宣城市青年书协主席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展览和培训。一是举办了各类展览。如“宣城市首届青年书法展”“宣城、芜湖、湖州两省三地书法交流展”“宣城、芜湖、滁州青年书法邀请展”。二是开展“蒲公英计划”培训。先后邀请张兵民、胡秋萍、王义军、崔胜辉等名家来宣城开展培训。三是组织“育英行动”培训。先后将市直、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等地优秀青年书法人才送到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四是通过“走出去”提升眼界和水平。组织团队赴浙江绍兴参观“兰亭展”。

黄俊俭:你以行书作为主攻书体,并且还撰写过相关的文章。你学习行书是从哪一个帖入手的?请谈谈你的学书过程。

卢祖江:我最早学习的是元代赵孟頫书法,如《兰亭十三跋》《闲居赋》《千字文》等,主要以手札为主。赵孟頫十分重视用笔技巧,曾有“用笔千古不易”之言,他看到了宋朝尚意书风的诸多弊端,强调复古学习古人用笔之法。作为“二王”书法的主要倡导者,赵孟頫在书法史上举足轻重,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大家。其行书上追魏晋,用笔沉着稳健,中正平和。虽师古,却不泥古,兼具魏晋之法度,尤其是晚年书法,圆润中又见遒劲妍美,洒脱又苍劲老道,是书法中寓刚健于柔美的集大成者。临摹他的经典书法可以规范字体的点画、结字和章法,总体上赵孟頫行书比较平正。


第二阶段,开始学习米芾行书,主要以《蜀素帖》《苕溪帖》,以及部分手札为主。米芾行书,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他从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他逐渐上溯魏晋。米芾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疏密、开合、偏侧、收放、参差、大小,使作品面目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第三阶段,我大量临习“二王”手札,如《姨母帖》《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中秋帖》。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能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而王献之的外拓笔法,大大增强了线条厚度。


第四阶段,学习苏东坡书法。苏东坡胸襟开阔,气度非凡,博学多才,但一生坎坷。其书法丰腴跌宕,天真浩瀚,特别是行书气势恢宏,超凡脱俗。通过大量临习《东武帖》《归安丘园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覆盆帖》《邂逅帖》《新岁展庆帖》,体会其用墨丰腴、结字扁平、笔画舒展、轻重错落、大小悬殊、妩媚天真。


学习行书,我除以赵孟頫、米芾、“二王”和苏东坡为主外,李邕、陆柬之、杨凝式、董其昌等也是我心摹手追的重要对象。

黄俊俭:你认为学习行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卢祖江:学习行书,没有一条固定的模式,根据自身阅历、审美偏好,来选择古典经典的范本来学习。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需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其次,要终身坚持临摹,在大量的临习过程中解决笔法、结体等问题。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书写的节奏和韵律,在继承传统中创新,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再次,在创作前要充分酝酿,对内容、题材和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做到胸有成竹。对每个字的结体要认真考虑,尽量不出现雷同的字或笔画。对章法可根据需要精心安排,事先打好草稿。运笔要讲究节奏,所谓“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有了用笔、结字、章法的基础,需关注用墨(用活墨是关键),才可能通篇作品神采飞扬。最后,特别要说的是,初始阶段学习建议临摹古人的墨迹,临摹墨迹的好处就是能够直观感受到作品的用笔。比如,起、行、转、收,以及线质、气韵变化和通篇章法。通过大量的墨迹训练之后,再学习刻帖,有助于我们用书写的感觉来临摹刻帖,不易使临摹的作品僵硬刻板。

黄俊俭:如何才能从临帖过渡到创作?请谈谈你的体会。

卢祖江:首先,要解决背临问题。这样可以将所临摹的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烂熟于胸,并能够通过书写表现出来。其次,可以改变原作的章法,将其临摹成斗方、扇面、立轴、中堂、对联等形式,通过章法的重新建立,提高把控单字结构、字组、行气变化的能力。第三,可以依托现有的章法进行“填空”,将熟练掌握的字安排到经典章法中进行创作。总之,从临帖到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建立在大量临帖的基础上,终生临摹是关键,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就是提倡终生临摹。

卢祖江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1年1月20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長按上面相應的二維碼下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