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是否就是三星堆?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成中行 2023-06-13 发布于山西

锲子

三星堆从文物风格上看的确属于夏代遗址,但是否属于夏代晚期遗址争议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三星堆文化面貌迥异于中原殷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前者主兴面具文化,后者主兴鼎尊文化,两者并不一样。但民间盛传舜禹治水传说(即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传说),就象商丘民间盛传殷人王亥传说一样,但是共同的问题就是地下挖不出夏代遗址来,比如史载及传说中的舜禹契墓及夏代17王,包括殷先13王墓址等…所以出现考古和史载互相巨大矛盾的问题,我怀疑是迁移之地,有网友也认为三星堆是夏代晚期遗民反抗商人暴政之避难所,我不能否定。

尤其目前,根据北大吴小红团队最新对三星堆器物坑C14检测结果证明,发现三星堆祭祀坑时间(公元前1131~1012年)属于2000年发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表》武王伐纣时间,即公元前1046年,当然也涵盖争议答案即公元前1029和1057年。

而目前看,对于国家2000年发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表》有关夏代起始年(公元前2070年)断代结论,遭到天下网友普遍质疑,最大原因是禹墓尚未确凿,专家就匆忙断代,比如:

第一,断代专家们通过碳14测年,发现二里头C14测年,大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21年,从兴到废,时间跨度为300多年。但是史载夏朝却有471年,缺少170年…

所以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文化仅是夏代中晚期的“后羿代夏”及“少康中兴”文化。而早期夏都有学者提出,就在公元前2190年的河南龙山文化新砦及王城岗遗址…当然,这种彻底放弃了图腾纪年和大禹墓断代方式,目前尚未得到考古确凿,尤其是大禹骨骸/图腾/铭文的佐证。

第二,断代专家根据文献记载,进行天象推演…提出夏朝有“五星聚合”和“仲康日食”两个天象纪录可以利用。所以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考古用计算机,也算现代化了),以公元前2100年为基点(这是谁定的?),推演出了天象发生的具体时间,即“五星聚合”发生在公元前1953年;“仲康日食”发生在公元前2043年10月或公元前2019年12月(天道轮转,60年一甲子,真的可以预约?)。

第三,考古学界曾对发掘的商代王都,二里岗商都进行C14测年,建立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这么凑整?很正点嘛!)…加上夏朝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1600+471=2071),故选择公元前2070年为夏的起始年。

所以网友质疑说:

一,通过专家用碳C14只能推断大概时间(±50年以上),但是不能限制具体时间范围;

二,古文中的“岁在鹑火”和“天再旦”的争议很大,时间范围不可限制…就算该天文现象的确是断代工程专家所认为的天文现象,但是也很难说不存在时间误差(整数是不可能的);

三,关于武王到底在位多说年,目前不清楚,学术界有六七种观点。断代工程的专家“粗暴简单”地采用四年,涉嫌削足适履,先入为主。

四,由于史书没有商汤灭夏的天文记载,断代专家只好大量抄袭史料记载原文…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断代人员认为,商朝建立到纣王继位总共496年,在加上纣王在位时间大约30年…可以推出商朝建立的时间为公元前1572年。

五,商朝积年总数为496年,已经包括纣王时间了,为什么断代专家又增加30年?而且在没有考古支持前提下,又将商朝时间提前28年,确定为整数的前1600年?仅仅是为了凑整好算?

也就是说,夏朝直接用《竹书纪年》记载的471年,加上商汤的公元前1600年,取整数为前2070年,根本没有考虑考古证据及C14测年…草草垒加一起,为什么呢?

六,周朝如法炮制,根据史记明确纪年为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时间,而之前有关于武王伐纣时间则语焉不详!故断代专家提出三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是公元前1029年。

专家根据《国语》和《史记》中相关的记载,推算出武王伐纣是在酉年。而又有史书中曾记载“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但是,从周幽王上溯257年并非“酉年”,即使最接近酉年的年份也是公元前1032年。

由于此史书上的纪年法每86年存在1年的误差,而257年正好差3年,公元前1032年减去3年,即是公元前1029年。最终,史学家得出公元前1029年就是武王伐纣的年份的结论。

第二种推测是公元前1057年。

根据史书中的天象记载推算的。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时的天象是木星出现在东方天空上,同时还有彗星出现。专家根据有确切纪年后彗星出现的时间规律推算出,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曾经距地球很近。而那时的星象和史书中武王伐纣的星象相吻合。

第三种推测是公元前1046年。

专家通过对各种史料及月相的考证,认为公元前1046年才是真正的武王伐纣的时间,并且这一观点得到许多学界人士的认同。还有网友说:

“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表》研究,应把武王克商的年代定在公元前1046年,并且对商朝的积年取526年而不是496年,再加上夏朝471年的积年,则夏代从开始到结束的年代应该是公元前2043—公元前1572年。

考虑到《竹书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29王,用岁496年”,其商代29王不足《史记·殷本纪》30王之数,有学者认为“汤灭夏,以至于受”可能是指从汤至帝乙,“二十九王”不包括未立而卒的大丁和帝辛。

为与史记记载及C14断代相合,断代工程专家在否定《竹书》西周纪年的情况下,又采用了《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据晚商祀谱的排比,认为帝辛在位30年,如是,则商积年为496年+30年(帝辛在位年数)=526年。526年与《孟子》所说的“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是一致的。

这样,由公元前1027年的武王克商之年,再加上526年的商积年,即由公元前1027年上推526年就是成汤灭夏之年——公元前1553年。再加上夏代471年,则夏朝开始的年代是公元前2024年…”这哪里是考古呀,仅仅是故纸堆里拉磨→考史呀…

另外,有网友问2003年4月4日至7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亚洲学协会”,断代工程的组长李学勤,C14专家仇世华、天文学家张培瑜参加,最后形成断代时间框架表,为什么要在美国拍板?美专家是最后决策人吗?

本文作者质疑:

一,在尧舜禹启弃等各王墓尚未确凿前提下,尤其在考古证据(包括二里头/二里岗及三星堆/石峁考古结论)并不支持史记夏商周前后更迭关系,反而支持三族并行发展,王权前后更迭情况下…那么《夏商周断代工程表》以史记标准确立的前后更迭关系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说,在夏代各王墓/图腾/铭文/文物尚未确凿之前,一切推测都是假说。

二,大禹墓问题,根据《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分析,西羌之地绝非中原,秦汉以来尚无定论…《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起壬子终壬戍…”所谓冀都也未有确凿考古证据,涉嫌是夏的二里头至今也无自证性文字出土,身份仍在争议中…《史记》载“禹崩,葬于会稽”,但会稽在哪?浙江会稽山大禹陵?有文物吗?另外《史记》记载“鲧生禹,禹复生启。”也就是说在禹墓尚未确凿之前,夏启问题也无从谈起。而夏代纪年问题更加无从谈起。

三,断代专家依靠天相和C14测年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只有小乙到帝辛的;二里头和殷墟根本没有夏族一丝一毫的痕迹…”依据《史记》和《说文解字》断代夏商周,不结合考古具体情况,万一史载各异怎能正确解读甲骨文及断代?

尤其汉代距殷商时代已经过去1000多年,汉字汉义已发生改变…尤其是经过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秦灭六国及焚书坑儒之后,几乎把夏商周及先秦史料彻底烧没了…故导致司马迁《史记》仅仅停留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召共和)时间…而许慎因没见过甲骨文及铭文,他的《说文解字》只能根据秦篆(小篆)及周鼎文(大篆)来解读甲骨文,无法与先秦史料及甲骨文铭文正确对接,又导致曲解甲骨文原义,掩盖了夏代历史及文字真相,无意中成了误国误民的“罪魁祸首”!

汉史汉字双双出偏差,导致夏商周史料严重失真2000多年,造成中国民众对上古历史认识十分模糊而混乱,仅仅依靠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传播而已,甚至出现天马行空/谬种流传/漠不关心/嗤之以鼻之严重现象!

结论分析:

首先,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汉人司马迁/许慎曲解历史造成的恶果,也是周公克殷后,为平叛武庚及三监叛乱而埋葬了殷墟所致,包括改造舜祠妇好墓及铸何尊,被郭老及当代专家错误鉴定…根本不认识甲骨文“又羌”即舜牛符号,“又乙”即禹蛇符号!“又其”即启鼎符号!“女母”即殷侯商契面具人符号!

其次,考古遗址早已埋葬,后人无知晓陶寺即是尧帝及伯鲧居住之平阳,图腾太阳,如图所示:

二里头是大禹治水工地(伊阙)兼病亡墓地(巳乡斟鄩),图腾绿松石龙,如图所示:

殷墟是舜帝蒙难地(斟灌),妇好墓是舜子商钧封启祭舜的“钧台之享”(舜祠/太昊陵),亚长墓为舜帝被丹朱杀害的蒙难地,如图所示:

而三星堆及石峁是商汤灭夏及武王伐纣的八国牧誓之地(夏社)…

所以,澄清《史记》及《说文解字》的影响,树立商代铭文及夏代图腾解读方法(简称看图说字),运用三星堆文物对比殷墟铭文解读甲骨文,为当务之急,否则别无他途!

目前夏代考古结论之一是,大禹疑似山东汶上人,因洪水泛滥父鲧及爷颛顼治水失败,自入河洛地区治水,开龙门伊阙死葬二里头。

禹墓出土于2002年3号宫殿南院,死因为烂脚病(㾟),年龄为35岁左右。时间约为公元前1674~1639年之间。

治水成功后,禹死启立(禹生启)。而启并不是禹子,而是舜子商君(契)。舜因与尧及丹朱争权而发动政变,被尧及丹朱,联合伯益设美人计及仆牛案杀于殷墟亚长墓(有易杀王亥/汤放桀)。而舜子商均(启王/上甲微)又复杀尧及益(益干启位,启杀之/夏启有君台之享),最后丹朱逐启南逃盘龙城…

考古确凿夏代纪年及禹墓问题:

①青铜问题。目前根据许宏老师判断:“至少从二里头二期(公元前1705年~公元前1635年)开始进入青铜时代…”这个判断十分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可以证明二里头进入广域王权国家的时间是大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而《夏商周断代工程表》(2000年版)确定的夏代起始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与青铜时间相比还早300多年,属于未进入青铜器时间,何谈国家出现?如图所示:

当然有网友问我,为什么青铜器一定是国家标准之一?良渚玉器/陶寺陶器不行吗?我说不行,他们问为什么?

我说,首先大禹治水需要开山/凿石/通渠/垒坝,只有通过使用大量青铜工具才可以完成此项工作。包括大型饮食用具,否则用玉器陶器是凿不开山挖不通渠的,而且青铜器导热性快,可以为大量民工饮食进行短时间烹熟…尤且目前在中条山发现3700年前的古铜矿和古运河遗址,符合大禹治水史载!有专家提出大禹治水是治理小规模洪水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因为:

一,治水成功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治水能力高低,及技术工具及水平是否先进。比如良渚时代治洪失败(包括共工/鲧治水),正是因为没有先进青铜工具开山、凿石、通渠,只能堵水垒坝而矣。

二,尧舜禹时代不是氏族分散时代,而是氏族联盟时代,因为洪灾主要集中在晋南豫西一带,不仅是治水核心地带,也是史载三代(夏商周)发生地区。

三,二里头二期(前1700年)是青铜器普及时间,青铜工具大量涌现,客观上为大禹治水成功提供技术保障,史载“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封商地”,即指擅于冶炼的商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受启位,也就是火正司徒/遂公。史称夏殷氏族联合之“禹生启”事实。

四,二里头没有自证性文字(包括甲骨文/铭文),但有自证性氏族文物→图腾,归纳为:

尧日(丁/陶寺),舜牛(羌/殷墟),禹龙(乙/二里头),契鼎(其/二里岗)。

②夏都问题。《史记.封禅书》载:“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周武王铸何尊“宅兹中国”的奥秘即藏在甲骨文“周”字之中,为什么呢?

甲骨文“周”字和铭文“亚”字即指二里头十字城市图,并非汉字井田/圆周义,而是以大禹墓(3号宫殿)为中心形成的城市/祠庙形态…如图所示:

③铭文问题。河南偃师二里头经过殷墟妇好墓铭文“网纹手”及《禹王碑》“率姒”符号和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鉴定,确凿二里头就是千百年来大众苦苦寻觅的大禹墓所在地,十分惊喜!如图所示:

其实自从河南偃师二里头“申请夏都”以来,坊间最大的争议是没有文字证据,以至使几十年的考古成果和文物成了摆设,甚至几乎判了死刑。而且大有被三星堆和良渚后来居上之势。

而事实上,广大二里头网友及专家绞尽脑汁地提出所谓石刻纹,陶纹,结绳纹,蝌蚪纹,云纹,饕餮纹等各种答案,企图绕开甲骨文和铭文这个“雷区”以期寻到答案,结果都无疾而终…

难道,二里头就这样被判除死刑了吗?也不一定尽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史载“商革夏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甲骨文和金鼎文之间,一定与夏代相联,否则商代甲骨文那么成熟,甚至五书俱全,是凭空出现?一定要有前代文字作基础和前提的,关键是以什么方式相联…我们是否能发现并解读出来!认识到图腾符号即甲骨文字前身,这才是答案…

故而不敢确认二里头抱龙人即禹!因为历史上抱龙入葬者未必只有大禹一人,所谓孤证不立…而同址出土的三类绿松石铜牌饰是戴在伶官手臂上的,代表时令,配合大禹夏龙,形成春牛/秋蝉/冬蛾的四时伏羲牌。后人传承称为萬舞/蜀舞/蝉舞,史称九韶之舞…,如图所示:

1953年,在二里岗遗址发现了被陈梦家判断为商代早期的牛胛骨卜辞,其中发现了“且羌/又乙/又其”符号,经图腾破译即舜禹启符号,也佐证了二里头/殷墟与二里岗是“禹生启”遗址…二里头并不是史记专家认为的夏代晚期夏桀都城,而是早期大禹都城。如图所示:

第三,禹贡出土于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器物坑(6号坑)断代为前1200年,官称“青铜大立人”,手呈空抱状,而所抱之物网上颇有争议(以抱象牙为多),但原物目前已在三星堆博物馆中找到,是为断成三截的铜蛇,如图所示:

同时,经图腾解读,发现殷墟甲骨文是武王伐纣带入的周原甲骨文,是周祖后稷及殷祖商契兄弟俩祭祀父舜(高祖王亥)的卜辞…与祭祀鬼神并无关系。

因为汉字鬼是牛面人含义,指史记载的西羌(西王母),也即北蒙殷墟的亚长虞舜。舜帝是尧受仆牛司马,铭号亚长,俗称北蒙,图腾为牛(饕餮),即殷墟亚长司马舜墓。而汉字神是禹蛇象征也。禹是尧受水正司空,图腾为蛇,铭号又乙,碑称率姒,俗称大禹。治水13载,因脚疾死于二里头,故称蛇神。也就是所谓的“牛鬼蛇神”。

故考古二里头为司空禹墓,石峁为周弃后稷墓,舜帝因与唐尧及子丹朱和伯益争夺王权被杀,放葬(俯身)殷墟亚长墓,故称北蒙之难(简称蒙难)…而其长子后稷(周弃/妇好)西逃陕西建神木皇城台(石峁舜亳),次子商契(君)南逃鹿邑(死葬长子口),后人(鳖灵)入蜀建夏社郫(成都三星堆/金沙)。

说明殷族是虞舜后人商钧契建立,而商族是尧后人丹朱所建立,殷商不是一族!而且两族因为争夺启王权而发动了政变(山海经称“有易杀王亥”/竹书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墓考为丹朱杀舜逐钧事件)…

这是史记之“商汤灭夏”真正背景!山海经叫“舜生戏,戏生摇民”。丹朱(商汤/武汤)与夏启(商钧/商契)大战于鸣条山(夏县东下冯),商钧败死鹿邑长子口墓谓之阏伯台(俗称商钧/老君台)。后人南逃盘龙城,于湖南九嶷山设鬼崽陵,入蜀三星堆设夏社。丹朱则占据中原自号武汤,死葬武官村(M260)大墓,谓之景亳之命。如图所示:

故殷墟甲骨文实乃武王伐纣带入殷墟的周原甲骨文,是祭祀高祖舜帝之物也,与传说中的鬼神并无关系。

总结论:

“华夏氏族图腾史5000年,氏族联盟史3800年,夏代国家史3700年,商周国家史3600年成立…”

总方针:

一,建立民族图腾纪年标准;二,改用图腾铭文解甲标准;三,建立祠墓礼制及祭祀规格理论。

真正运用图腾铭文公式解读甲骨文和夏代问题,彻底放弃汉字汉史解读标准…

结论一,夏商周三代并存发展,王权是前后更迭时间不超公元前1800年…否定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表》(2000年版),氏族图腾史5000年(以红山文化为主),国家史根据晋南和豫西考古情况鉴定…陶寺考古证明确为唐尧居所,后期有屠城现象,符合与舜矛盾,即陶鬲石峁虞人之有娀氏出现陶寺后期情况…

符合史载(竹书/山海经)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后尧子丹朱设美人计杀舜,放葬殷墟亚长墓。舜子上甲微(商钧)复杀绵臣尧和伯益,故陶寺之女阴为舜子商钧所插入的野牛角,如图所示:

并逐走丹朱设“钧台之享(妇好墓)”史号夏启。

结论二,大禹是山东汶上人,因洪水淹了老家,随鲧入嵩山河洛地区治水。死葬二里头,墓已出土(3号宫殿)!死因为脚烂病(㾟),年龄为35岁。与竹书纪年及禹王碑记载一致。时间为公元前1674~1639年之间。治水成功后,禹死启立,舜囚尧塞丹朱,而丹朱杀舜,启杀益逐丹,丹又逐启…

结论三,二里头3800年断代无甲骨文情况证明,夏代王朝仅有3800年史,否定4070年夏史假设。夏禹与商契因联合治水而并存发展,王权也因治水而执行族间禅让制传承,时间为公元前1800~1600年左右。所以夏本纪即殷先史,夏殷并存!尤其在禹墓尚未确凿之前,夏代问题尚无从谈起。有专家提出大禹治水是治理小规模洪水,是不成立的,因为:

一,治水成功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治水能力高低,及技术工具及水平是否先进。比如良渚时代治洪失败(包括共工/鲧治水),正是因为没有先进青铜工具开山、凿石、通渠,只能堵水垒坝而矣。

二,尧舜禹时代不是氏族分散时代,而是氏族联盟时代,因为洪灾主要集中在晋南豫西一带,不仅是治水核心地带,也是史载三代(夏商周)发生地区。

三,二里头二期(前1700年)是青铜器普及时间(许宏观点),青铜工具大量涌现,客观上为大禹治水成功提供技术保障,史载“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封商地”,即指擅于冶炼的商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受启位事件。

四,二里头没有自证性文字(包括甲骨文/铭文),但有自证性氏族文物→图腾,归纳为:

尧日(丁/陶寺),舜牛(羌/殷墟),禹龙(乙/二里头),契鼎(其/二里岗)。

而二里头3号宫殿为禹墓,图腾绿松石龙,墓主人以抱龙入殓,即金文禹字(抱虫式),符合禹贡及甲骨文“又乙”抱虫含义。证据为二里岗牛卜辞/殷墟妇好墓网纹手铭文,如图所示:

故知尧舜禹契(启)四王墓为:

陶寺平阳尧墓,图腾太阳(圭表),陶文易。殷墟亚长舜墓,图腾仆牛(圣水铜牛),铭文启长。周口鹿邑长子口墓为契(钧)墓,图腾鼎/鸮/牛簋,铭文长子口(其)。

五,陶寺及二里头一期为尧舜鲧时间(3800年),二里头二期为大禹夏代纪年时间(3700年)。

六,夏商周三族并存,王权前后更迭。时间不超二里头一期(38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