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式发布,彻底推翻《史记》黄帝纪年表

 燕山茶社 2023-03-09 发布于河北

引子

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式发布,彻底推翻《史记》黄帝纪年表,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

这段时间有网友总是对我反复讲炎黄的故事,他说:

“炎黄始祖阪泉之争统一中华,证据有(仰韶彩陶)石固汝州〈鹳鱼石斧+龙墓星冢〉,濮阳龙都6500年龙图腾!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

他似乎对6500年时间十分着迷,但又不知道C14原理是什么,而当我问他阪泉在哪里时,他就吱吱唔唔了…

之后他又转移话题说二里头文化标志性器物——绿松石铜牌,在齐家文化遗址中也有出土。有学者明确指出,甘肃天水地区发现的牌饰属于齐家文化,源于新疆天山北路文化。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铜牌和铜铃、铜镜等,都是西北青铜文化影响的结果。新疆哈密地区曾发掘出4件更加原始或简朴的镂空铜牌饰…而大禹是周人先祖,是关中炎黄华夏族一系,殷商是河南戎夷一系。”大概意思是指炎黄大禹是关中周人之祖,似乎与中原二里头(戎夷)并无关系,这一切都只是河南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3

当然,我非常认可他们的介绍…因为通过二十世纪的百年考古,夏代文化目前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得到学界广泛共识…二里头从满天星斗的氏族时代走入到中央王权国家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目前二里头遗址面积已经不少于3平方千米。根据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焦作府城商城、辉县孟庄商城、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等商代早期城邑,与二里头多座城邑改建的时间大体耦合…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也同时证明北方的下七垣文化和辉卫文化、东方的岳石文化、西方的东下冯文化及齐家文化等因素,大量汇聚郑州商城和二里头,这段时间也与文献上的夏商之际相当,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6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确认《史记夏本纪》的任务,尤其夏王朝的龙兴之君是大禹,而大禹墓至今悬而未决…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竹书纪年》记载,“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起壬子终壬戍。”分析西羌之地绝非中原,秦汉以来尚无定论…冀都也未有确凿考古证据尚须瓯别!所以大禹问题悬而未决,而黄帝问题更是仅有战国记载,此外并无遗迹的那种存在…尤其两者传说都出现在西北甘陕地区,这是十分有意思的现象…

于是我反问了他们,“这么说炎黄和大禹各墓已经出土了?文物,图腾,铭文齐备了?你们这么笃定?”他们似乎很生气我的态度,然后列出很多陵堂及碑文(墓志铭)证据给我看,还嘲讽我不认字,但我提及的图腾文物及骨骸问题,他们却是一直避而不答…

文章图片7

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心理也是没底的,甚至苦不堪言,信疑参半,否则不会嘲讽我的…因为如果是民俗信仰无可厚非,必竟华夏儿女四海搬迁是寻常之事,自汉代以来以炎黄为祖已近两千多年…但是经历过三星堆这些奇形怪状的文物洗礼之后,尤其进行了一番学术考古研究之后,大家已经不敢轻易提三皇五帝这些东西了…

比如当时我说炎帝即舜帝,黄帝即禹帝,蚩尤即丹朱帝(商汤),时间纪年不超3800年…这种说法在当年一定会被冠以胡说八道而被民俗及专家否定了!但是,现在经过三星堆文物洗礼之后的人们却可能会反思我说的话了…

其实,不论正史记载准确与否,还是民间传播天马行空…但当炎黄二帝及大禹问题总是见陵不见墓,光打雷不下雨,难免会产生一些质疑…就象三星堆和商丘地表祭祀体系十分完整,又有庙,又有台,又有祠,又有传说和习俗…但地下一挖就完蛋了(三星堆最新断代不到3200年),搞得四川网友里外发烧…而海外华人张光直教授自1986年至今把一腔热血洒在商丘40多年,却颗粒无收为什么呢?

他难道不知历史乃是亡国之君,飘迫迁徙之人所写吗?满眼都是故国之祀,何来祖先墓地乎?…

文章图片8

在逻辑上,除了《史记》和今本《竹书纪年》之外,连甲骨文都尚未找到夏字,何况炎黄大禹之墓地乎?而周人因忌讳商人(灭夏)而托黄帝之名,掩饰夏代民族信仰之实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妇好墓中既无相应的铭文出土,陕西石峁及太平遗址也无相应墓址出土(甲骨文是禹舜之物)…甚至战国清华简也只提西邑及蚩尤黄帝乃父子关系…怎么你说大禹是炎黄之后,又有什么证据呢?

尤其是你既然不认可二里头是禹墓,那么你的禹墓方案是什么呢?难道仅是一堆截图?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9

其实,我对《史记·五帝本纪》的怀疑由来已久!尤其看到《夏商周断代工程表》(2000年版)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质疑探索之心…

当然,重新设定历史断代标准这条路极其凶险,无数次遭网友咒骂及平台禁言,甚至遭到亲友鄙视不理解…个人齿发也皆脱落,人财两空之翻车现场几近绝路…若不是流量尚在(一天几毛钱)引我遐思,及众多无名网友的热心支持和鼓励,我也许早就放弃了…

尤其当我根据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彻底放弃了汉字汉史解读标准,苦心孤诣提出“史料+铭文+甲骨文+图腾+葬礼+文物=断代史”的六重证据法之后,彻底颠覆了汉人历史之时,打击更加猛烈而巨大…我成了秦桧(里通外国)代言人!情何以堪?

文章图片10

其实,所谓的甲骨文字都是人为物象即图腾符号的产物,与自然景观并无关系…如果甲骨文字仍然按照许慎《说文解字》来解释…它仅仅是秦篆的形而上学的解读水平!

第一,汉代文字与甲骨文字产生年代各不相同。甲骨文及商代铭文距今3000多年,汉代文字距殷商时代近1000年,字形字义多已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秦灭六国,早使甲骨文的字形和字义发生了面目全非的变化。貌似一样的甲骨文与汉字,很可能字义完全不同!所谓“五毒(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俱全”,貌合神离…所以必须注意时间会意误差问题 !

第二,汉代文字与甲骨文字会意标准各不相同。如果用许慎说文解字标准解读甲骨文,一定会陷入文字陷阱之中!就象郭沫若指鹿为马错解妇好之男变女的乌龙现象!明明女是面具母,偏偏会意成汉字女人了!还会“拉郎配',把多个单字硬组合成一字来解。比如女加帚等于婦,女加子等于好,女加己等于妃!把单字义会意成多字义…这是最忌讳的事情!

第三,汉代文字与甲骨文字意象属性不同。每个商代铭文都是专属象形文字,每个单字都有特定的象形含义,千万不能搞“组合”,须知女和帚变成婦,已过千年!这中间的会意多有历史变化背景!所以象形文字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单解,绝不能组合来解!既使组合在一起的甲骨文字,也要拆分单解,先了解单字意思后再会意组合之义。

文章图片11

第四,汉代文字史料与甲骨文载体各有不同。要十分小心史记竹书及山海经的记载内容,如果没有考古实物及铭文加以佐证,千万别信,更别传。尤其是判断夏商周历史关系时,只能从殷墟妇好墓和三星堆文物中找标准,仅此而已,没有特例!既要相信C14,也别忘了C14的误差(±50年),应需图腾及铭文来互证!否则时间排序和文字讹传会象病毒一样泛滥成灾,混淆一切事情 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汉代文字与甲骨文字的考古标准各有不同。所谓“墓找墓,铭找铭,物找物,图腾找图腾',用自家钥匙去开自家锁!说得更明白一点即是:

“用图腾找夏代文物,用铭文找商代文物,用甲骨文找周代文物!”

文章图片12

比如有网友问我,你说甲骨文是“人为物象”,是基于实物的抽象吗?我说不是,仅指氏族图腾本身而已,比如唐日,虞牛,夏蛇,殷鸟,商凤,周狮等等…

他们反驳我说,古人也有生活,也要记录生活,图腾只是古人荟聚族群力量,点燃族群热情的生活方式之一种,其他的生活方式也要记录的,很多目前发现的甲骨文,记录的便是占卜…

我回答说:“《国语》早已讲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图腾时代,玉器与石斧(钺)代表祀与戎;洪水时代,甲骨文与青铜钺代表祀与戎;国家时代,铭文与铁器代表祀与戎…

而甲骨文仅仅是代表王权继承的图腾符号,并不是生活记录,也不是鬼神卜辞,与自然界并无关系!即便有自然事物,比如日月山川动物符号,也是代表时历和祭法!都已经图腾化,祭祀化,氏族化,礼制化,阶级化了…

文章图片13

比如牛,在甲骨文指羌,在史料中指舜;蛇,在甲骨文指乙,在史料中指禹;太阳在甲骨文中指日,在史料中指尧;口在甲骨文指其鼎,在史料中指契…因为尧是祭祀王,主观日冥司;舜是尧受驯兽司马,主仆牛驯马;禹和契是舜受水正和火正,主蛇和鼎…

又比如,如下两枚“妇好铭文”:

文章图片14

为什么两枚“妇好铭文”中都没有“子”字?只有一只玄鸟为代表?是不是玄鸟就是子呢?

从目前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分析,树枝上应站九鸟一乌,但当前尚缺一乌,而三星堆文物中却发现一戴胜金乌,大家对比一下甲骨文“子”和戴胜金乌,两者头上都有“三根毛”是不是很相似?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玄鸟负日”形象,也就是山海经中的“三足乌”传说,考古山东大汶口文化和庙底沟文化时,在陶文中发现了有关玄鸟负日图腾符号!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7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有葛国,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金沙遗址出土“使四鸟'金箔,进一步说明三星堆人是“崇鸟崇日”的。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8

在陶器上出现单独的鸟纹,是大汶口文化受到庙底沟文化的影响,因为庙底沟文化中飞鸟纹一直是其主要母题,但是大汶口的鸟纹却有所不同,它一般多和太阳、山峰一起出现,这就让人难免浮想联翩。而甲骨文中高祖岳之“岳”字就是“金乌负日”的象形符号→太阳·玄鸟·泰山!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19

佐证甲骨卜辞中的高祖岳即东夷岳石文化象征,玄鸟子图腾也,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0

而“金乌负日”图说源流于大汶口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该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的“双鸟负日”骨雕和“双鸟朝阳”牙雕,可说是最早的“金乌负日”的资料。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1

而子铭文,在《说文解字》中指小孩形象,但无法解释三根毛的现象!所以结合史实分析,妇好子铭文应是唐虞夏殷四族结盟的契约符号→颛顼太阳+少昊玄鸟=夏启商契符号!…也许这只是无足轻重的细节,注意的人很少,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为什么会这么写?必须解释清楚才可以…

炎黄时期就有华夏部落图腾飞龙,龙图腾是华夏十二群族部落联盟统一的伟大标志。关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型器是水族祭祀圣物,是夏朝中期的巫祝墓地,古代史书上说祭祀四季四方神为,少昊为青帝守护东方代表是春,牛图腾,炎帝为火守护南方代表为夏,蝉图腾,颛顼为西方守护神图腾秋鸟,黄帝为北方守护神代表神代图腾为龙,大家可以看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松石青铜牌饰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青铜牌饰就明白了。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2

炎黃没有考古依据,尚未印证。而飞龙原形是蚕蛹幼虫,伏羲氏族时代图腾,早于二里头时间。但绿松石龙型器是夏族王权中心化标志,既是鲧生禹产物,也是夏历标志(夏蛇/春牛/秋蝉/冬蛾四令牌)。

三皇为夏代氏族时代,五帝是夏代邦国时代,大禹时代是国家形成时代(治水导致国家三要素形成:玉器变青铜/氏族变城市/图腾变文字),而二里头考古符合国家形成一切条件,所以必须服从考古证据。

文章图片23

考古证明日为陶寺(尧氏)太阳图腾,鸟为东岳阏伯契图腾,故日+鸟=玄鸟/太阳鸟/启鸟!代表唐殷结盟,是考古上“下七垣(子)=庙底沟(日)+大汶口(鸟)”的鸟负日事件反映!所以子符号绝非什么小孩象征,乃是图腾符号也!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4

考古证明,上古时代是唐虞夏三族并存,各自发展,洪水时代联盟禅让,各司其职…洪水之后唐尧传位于商汤(丹朱),虞舜传位于殷契(商钧),夏禹传位于周弃(后稷),并导致三国为土地而争权称霸,而证据即是华夏龙凤图腾(妇好)的出现,即图腾公式=唐日+虞牛+夏蛇+殷鸟+商凤+周龙+秦狮。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5

二里头绿松石龙器即禹龙=鲧蛇身+舜牛头!夏蛇+虞牛=夔龙,代表为虞夏联盟;夏蛇+虞牛+殷鸟=应龙,代表为虞夏殷联盟;唐日为金龙之戏珠,代表唐商与虞夏殷之争!唐日目+虞牛头+夏蛇身+殷鸟爪+商凤尾+周狮鼻=妇好龙凤也!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而所谓的《史记》炎黄五帝史相比早它200多年的《竹书纪年》来说,仅有皋陶和大禹治水,十分可怜…但是因为汉代距殷商时代已过1000多年,《史记》记载已不准确,但因传说层累误读反而增加,变得很丰富了…

根据《左传》载: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次曰实沈,日寻干戈,不相能也,故后帝迁阏伯于商丘主大火,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郭沫若鉴阏伯为契,翁卫和网友鉴实沈为尧。故子=尧(实沈)日+契(阏伯)鸟,指为唐殷联盟,史称“玄鸟生商(鸟负日)”。

当然,也有网友质疑我说:

“以非原版的竹书来质疑否定史记,合适吗?你得先证明你看到的古本或今本就是原版的内容吧?然后还得证明原版比史记更准确,才能否定史记,进而再否定断代工程吧…”

我说:“我并不是从史料上否定史记的,而是从考古上否定的…

文章图片28

事实上,古本竹书是从皋陶谟和大禹谟开始的,而今本却是从黄帝开始的,与史记完全相同…古本基本散佚,而今本又被汉史专家改造过了,所以不可全信…

而我放弃了汉史汉字,仅从考古和铭文入手,按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着重考察了殷墟各大墓址,尤其包括解读妇好墓和亚长墓之后,通过对亚长主人的死亡鉴定报告及陪葬品考察,发现了今本《竹书纪年》及《山海经》隐藏的巨大唐人阴谋,即“有易杀王亥”事件,还是符合亚长墓史实情况的,比如:

一,亚长生存时间为公元前1650~1600年之间。二,地点为河北及安阳地区(有易氏活动地域)。三,身份为殷商先王亚,虞舜。铭文解读为北蒙/殷侯/夔。四,工作仆牛/官职土正。五,结果被有易氏杀死偷偷埋葬。六,凶手有三人:绵臣/河伯/王恒。七,文物证据都出现在亚长墓和妇好墓中:

文章图片29

①青铜牛和玉牛俑→舜兽官图腾。②王亥被杀玉俑→丹朱杀舜。③盲人玉头俑→舜父瞽叟,小人头→舜弟象。④而专家对亚长墓主人启骨骸查验后发现,此人死因是受七处刀伤而亡(残缺右臂),属于非正常性死亡!

文章图片30

另外,亚长墓主人是趴在棺里、脸朝下入葬的。考古上称之为俯身葬。对此有两种看法,一个是凶葬,意外死亡的本族风俗表征;一个是王权象征之葬,比如“持权杖+俯身葬。而亚长墓鉴定结果符合第一种情况。

考古人员通过对亚长尸骨进行了锶同位素分析和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亚长并非来自安阳本地,而来自某个沿海地区。

文章图片31

而且亚长脚趾变形,并有花椒坑痕,与二里头大禹墓情况完全一致(另文专述),最后依据出土的“亚长”铭文,经会意观察应为“持杖戴羽之酋长”形象,与同墓出土的青铜手器(义肢)形成了逻辑链条,佐证亚长应是个拄拐之人(瘸子)。

说明应是一个氏族之人(或同信仰之酋长)。并且青铜手上铸有“玄鸟”纹饰,正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帝喾(舜)名号,并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鱼凫王”黄金权杖及鱼凫铭文发生“撞脸”,佐证亚长应即鱼凫王舜也…

文章图片32

殷墟亚长墓铭文即启长北蒙义。随葬青铜钺也发现铸有“启”铭文!并因甲骨文王字即钺形,亥即凫(鸟长)形,与甲骨文中记载的“高祖王亥”一致,而亚长墓也出土了大量铜钺/鸟尊文物,故亚长即高祖王亥也,

文章图片33

并与《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一致,并且亚长死因是受7处戈伤而俯葬墓中,与竹书“有易杀王亥,杀而放之”记载完全一致,故推亚长即高祖王亥。

结合《竹书纪年》《左传》《尚书》记载分析,舜本为尧受驯兽司马,因尧欲传位丹朱,导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也导致“有易(丹朱)杀王亥(舜)”事件。故推绵臣为尧,河伯为伯益,王恒为丹朱。”证明:

①安阳殷墟即虞都斟灌。②妇好墓即舜祠。③亚长墓即舜墓。④图腾牛头,俗称饕餮/夔龙。⑤铭文亚长,古称北蒙,经称王亥,辞称高祖,俗称玄王。

而妇好墓三位玉人俑即:

舜父瞽叟(盲人),舜帝(蒙难像),舜弟象。符合《史记》对舜记载。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34

第三,帝舜为尧受仆牛(土正),甲骨文即“羌/夔/夋,讹为汉字舜/喾。而帝舜(喾)和商均(契)两人是王臣关系,山海经叫“舜生戏,戏生摇民”。戏即司马商契,而摇民即指后马尧子丹朱,史称商汤。如图所示:

羌人即有虞氏舜人也!①安阳殷墟即虞都斟灌,古称北蒙。②妇好墓即舜祠。③亚长墓即舜墓。④图腾牛头,俗称饕餮/夔龙。⑤铭文亚长,古称北蒙,经称王亥,辞称高祖,俗称虞舜。

①此事载于《山海经大荒东经》《竹书纪年》中。②地点在河南安阳殷墟亚长墓。③时间为3650年左右。④起因:A尧欲传位丹朱,舜发兵囚尧塞丹(竹书纪年)。B尧丹合计杀舜(山海经/有易杀王亥)。C契协益反杀尧(竹书纪年/上甲微协河伯之兵反杀绵臣)。D益因偷放丹朱遭契反杀(山海经/河念有易,有易潜出)。E丹朱号武汤反逐契南逃鹿邑(史记/商汤灭夏)…

而《史记》仅有尧舜禹“和平禅让”记载,此外并无杀王记录,为什么?

所以铭文公式=王权+王位+氏族。

甲骨文公式=商代金文+氏族图腾。

墓葬公式=居葬合一(夏)+居葬分离(虞)+祠墓分立(唐)+城邑分区(商)。

文章图片35

事实很精彩,真相很意外!《史记》最著名的两大“不肖之子”竟然就是商契和商汤!

首先,没想到殷墟甲骨文就是由史称“不肖之子”商均(史称商契,俗称仓颉)创造的,并由周弃后稷所继承的(周原甲骨文)。其次没想到商钧即商契,史称夏启!他因佐禹治水有功舜受启封商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纪念舜受启位之“均台之享”营建了安阳妇好墓(舜祠/夏启祠)…(哈哈,难怪夏启开国大典叫“钧台之享”,原来商钧即是夏启也!)

文章图片36

为什么夏启的开国大典叫“钧台之享”而不叫“启台之享”?

《左传·昭公四年》载:“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首先,《史记殷本纪》: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契受舜封“火正司徒”,而火正铭文即“司其',篆字即取,汉字即启!是史载“禹生启”历史事件记录,1953年二里岗发现早期甲骨文,破译结果即是“禹生启”卜辞!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37

其次,因商契名号司其(后人称为启),商人叫商启,夏人叫夏启,周人叫周启(弃),一王三称!而启弃君甲骨文完全一致,都是汉字“司其”的含义,也就是说,夏启就是商契/商君(后人讹为钧)!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另外一个“不肖之子”尧子丹朱,没想到就是赫赫有名的商汤!

有人问,据《史记》载商汤为契14孙及黄帝17代孙,怎么变成契侄丹朱了?其实问题就出在黄帝身上!如图所示:

文章图片41

因为若汤为黄帝17代孙,就与黄帝19代孙周武王(姬发)“撞脸”了(两王仅差三代/100多年,可能吗?),与史载商代史476年并不符合,除非商汤升到丹朱或伯益一代才行(与武王隔13代以上)…

所以根据《国语·殷武》及《史记正义》载,丹朱自命武汤(成汤),定都于古宋(商丘),因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伯益因偷放丹朱(河念有易,有易潜出)被夏启商均所杀(益干启位,启杀之)…故丹朱自命武汤(成汤),夺权判杀舜帝(有易杀王亥),放葬于亚长墓中(国宝档案有专辑,我不赘述),并逐商均南逃苍梧(盘龙城),留下九疑山舜陵及鬼崽岭疑冢…以至后人嬴政(秦始皇)也在中条山设秦人兵马俑以效之…

文章图片42

故有网友问我,若尧子丹朱即商汤,而舜子商钧(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受舜称夏启(司其火正),那么“禹生启”的夏朝到底有没有?

我回答:有,但夏与商周并存…时间仅为3800~3600年之间,都城即二里头(冀都斟鄩)。

结论一,二里头3800年断代时间及无甲骨文情况证明,夏代王朝仅有3800年史,并不存在4070年情况。夏禹族与商契族因治水并存发展,王权也因治水而执行族间禅让制传承,时间为公元前1800~1600年左右。所以夏本纪即殷先史,夏殷并存!

结论二,洪水时期是唐虞夏三族并立,而洪水后期唐尧传位丹朱为商汤,虞舜传位商钧为殷契,夏禹传位周弃后稷!三族为争夺王权争霸至春秋战国,至秦统一而结束!(竹书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墓考为丹朱逐舜杀钧。史记称“商汤灭夏”!山海经叫“有易杀王亥”。

当然有网友评价我:

“华夏肇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炎黄定史。苍颉造字,始皇统文。传承万古,光耀人伦…

无论你文章写的如何逻辑,但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为什么?依据[山海经]载:从三皇五帝伏羲女娲至尧舜禹汤,盘庚及文王陵为什么会在河南省伏牛山东麓史称雷泽的地方?

中国地理曰:帝王为什么爱扎堆?充分说明历史不象后人所著: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因文王把伏羲文化起源雷泽八卦相生(遗址仍存),改为文王后天相克导致后人学易不精而误解,出现春秋战国之乱的现象局面,各国自行起史!对现在考研历史非常困难,当然也于焚书有关系,把史献中断,只有山海经和黄帝内经保留下来内容依旧,易经也是后人在西汉以后陆续完善的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