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访谈——李广志访谈

 黄俊俭书法 2021-12-29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访谈 

书家简介

李广志  号然斋,江西瑞昌人。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广州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广州市天河区书协副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兼职教授。

作品获第五届广东省书法“南雅奖”铜奖、第五届广东省书法中青展优秀作品奖、江西省“黄庭坚奖”优秀奖。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42人展,全国第三、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四届草书书法大展等。

楷书是学习草书的基石

——李广志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你说你比较喜欢大草,并认为行书是草书的根本,行书的线质最终会决定草书的线质。而楷书是基石,它的作用更隐性,滋养更长期。请谈谈你的学书经历。

李广志:我比较喜欢草书,是因为草书主要是靠感性来推动的。“行书是草书的根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写好草书先要写好行书,或者是写草书的同时写好行书,行书的线质最终会决定草书的线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展赛中,草书是年轻人的天下。草书因其感性的一面,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可以通过激情宣泄,或是利用现代图示化的方式,或通过一些强烈对比的手法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入展、获奖的目的。但是,线质往往未经锤炼而余味不足,一旦激情消退或年岁稍长,有些人的草书就经不起看,甚至走向浅薄、习气。而行书的训练就是决定草书线质能否在较长的时间段保持耐看,甚至越来越耐看的关键。


同样的道理,楷书是更为基础的东西,它的作用更长期、更隐性。如果是从来不练正书的人,那么草书的线质也迟早会走向油滑、程式化,甚至习气化。


我是没有写好正书就直奔草书的,但好在我一上来就学习“二王”,主要学习“二王”的阁帖及手札,对于《万岁通天帖》也下过一些功夫。《万岁通天帖》是理性与感性都非常出色的帖,我从这些帖上悟到了一些隋唐书家楷书的用笔方法,反过来我就愿意写楷书了。后来,觉得要走风格化路线,或者是说要想出一点自身面目,于是我就“找到”元人康里子山,我在康里子山的帖上花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前期有“二王”的用笔底子,写康里子山的帖觉得游刃有余,很快就形成了像他的面貌的样子。自我感觉可以这样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所以在第四届草书展和第四届青年展上,我的作品都是以康里子山的面貌出现的。我除了写阁帖里的草书外,也会“串一下”怀素和王铎的门,我更对黄庭坚早期的草书比较感兴趣,但非常不喜欢《诸上座帖》之类风格的。

黄俊俭:你将你的行书归纳为以元人为面貌,以晋人为内质的书风。请具体阐释一下。

李广志:关于元人的面目,主要因为我有一段时间主攻鲜于枢和康里子山。尤其是康里子山,他用笔比较爽利,结体和用笔是从“二王”里面来的,比较适合我的口味。我的书法在结字、用笔方面很像康里子山,而行气主要还是从“二王”那里学来的东西。所以,内核是“二王”,面目是元人。现在,我开始尝试糅合宋人笔意了。

黄俊俭:人们都知道“二王”是经典,对于书法的学习,也知道临习“二王”一路的法帖,但常常无所适从。请谈谈你学习“二王”的体会。

李广志:大家都知道“二王”是经典,但所接触的“二王”的东西以《兰亭序》和《集王圣教序》为多。我从不写《集王圣教序》,我认为写“二王”要尽量写他的墨迹手札,或者说接近于原作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字法和章法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一照应。就像学语言一样,没必要专门去单独花太多时间去背语法,而应该是放到整体里面去学习并运用,能运用才是王道。更重要的是,只有墨迹才有关于书写时笔与纸发生关系后,各种意蕴和用笔具体方法的呈现,刻帖是无法带来这些信息的。所以,我不主张临《集王圣教序》,尤其是初学者。如果是觉得“二王”的墨迹太少不够用,还可到“宋四家”来找他们对“二王”的诠释,或者是弄明白他们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二王”的,在赵孟頫、董其昌这里也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可能我比较笨,我的创作都是直接在有原章法的帖里面学的,凑字的创作方法让我每一次写完以后都觉得与古人写的不是一回事,不免很沮丧。所以,我再也不只注重单字的过关了,写有原章法的帖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但这仅是个人习惯,不足为凭。明确点说,学王可以从《兰亭序》入手,以明确基础笔法;再写写手札,求丰富笔法;再到宋四家处找找演变后的“二王”笔法,以求理解“二王”的演变脉络;最后,多写阁帖以理解魏晋行草的那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章法的形成,大胆创作也是必须的。

黄俊俭:请谈谈下一步你的学书计划。

李广志:首先,我会在正书方面多下点功夫,对于明清及民国书法的独特韵味也会多加关注。近两年,我主要着力于大字行书的临习,对象是我的同乡黄庭坚。因为工具和材料的局限性,古人真正的大字行书还是较少,这一块应该大有可为。当然,大草更具潜力,最终我是想通过写大行书提升笔力后,把大草写到让自己更满意一些。

李广志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1年5月12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