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导报》访谈 | 杨宁:“不讲究,无艺术”

 黄俊俭书法 2021-12-29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杨 宁 字知溥,湖北当阳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宜昌市书协副主席,当阳市文化馆馆员,当阳市长坂坡书画院院长。

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届新人展、首届册页展、第二届草书展、第十一届“国展”等。

出版《书法六观》《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小品·杨宁卷》《杨宁草书五千字》等。

“不讲究,无艺术”

——杨宁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你善于独立思考,你编著的《杨宁草书五千字》一书就是多年来你在草书方面深入思考的结果。请谈谈你编著这本书的初衷。

杨 宁:当代书法事业呈现繁荣景象,草书研习者人数众多,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草书草法规范的问题。俗话说:“草字不合格,神仙不认得。”我发现,从当代名家到普遍草书爱好者,时常出现草法错误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缘于对草法由来不熟悉的原因。并且,市面上尽管有各种《草书字典》,但是,他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是集字类字典无法满足我们的实际创作所需。因为集字字典是集古字,即古人写过的就有,没写过的就没有。二是集字类字典收字很丰富,但也存在编辑人员将字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什么会张冠李戴?是因为对草书字法来历不明造成的。


基于以上原因,结合自己20余年研习草书的心得体会,我决心做两件事:一是对草书字根与草书符号作一个归纳总结,做了一个“草书根、符表”,供书法工作者对照。二是根据原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集常用汉字3500字(其覆盖率已经占我们日常使用汉字的99.48%),另选较为生僻的1500字(以备不时之需),合成5000字用小草写就,供书法工作者使用时参考,这便是我编著这本《草书五千字》的初衷。


当然,我在该书前言《浅谈草书》一文中对草书字法规范的形成源流作了一些探讨,主要基于右任《标准草书》、刘东芹《草书字法解析》的研究成果,我自己只是作了些归纳整理工作,朋友们要作深入研究的话,我推荐大家读原著。

黄俊俭: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凡事要“讲究”。你在你编著的《书法六观》中认为“不讲究,无艺术”。请简要谈谈这本书的要点。

杨 宁: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写理论方面的书,一定要解决至少一个实际问题。《草书五千字》与《书法六观》,都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写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艺术事业得到极大推动和发展,出现了学习书法与收藏书法的热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即书法欣赏的断层问题。毋庸讳言,今天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阶层,大多数看不懂书法艺术,以至于“江湖书法”大行其道。为什么会看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书法六观》就是从笔法、字法、章法、点画、神气、格调等六个方面具体引导人们欣赏书法艺术的一本书,希望架起一座桥梁,让普通人也能看得懂书法艺术。古人在书法欣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比较分散也比较晦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深入浅出的引导人们进入到书法欣赏的氛围中来。一个人,只有知道书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对于自己的书法学习抑或是收藏书法作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讲究、无艺术”,是我的艺术主张。那些平平淡淡、温温吞吞,粗枝大叶、大而化之,不甚讲究、经不起推敲的作品,无论是书画、陶瓷、音乐、舞蹈、服装,亦或是任何一个领域的艺术门类,讲究不到位的作品,不配称艺术。为什么我要旗帜鲜明地说出我的主张?因为我觉得这个时代功利浮躁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这是一个导向问题,如何才能去除浮躁之气?唯有沉潜下去,淡化功利之心,老老实实做足功夫,讲究到位,作品方能有一二可观处。

黄俊俭:你现在湖北省当阳市文化馆工作,请从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你目前学习书法的状态。

杨 宁:全国县一级文化馆很多配备有书法美术辅导干部,我就是这样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立足于我的工作岗位,结合我之所长来开展工作,算得上是人岗相宜,我很满意。在工作之余,我从未间断对书法的学习与思考。我发现一个现象,对全国的书法艺术工作者所取得成果的认定,只有一个指挥棒,即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赛上入展、获奖(包括文化部群星奖)。这种评价导向是否显得单一和欠缺?一个多次参加过全国性展赛的中国书协会员与从未参加过展赛的书法素人同台竞技?这个评审标准并不科学。


目前,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再将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赛作为第一目标。当然,我也会去参加,因为我还是地方书协组织的负责人之一,要带头。我会追求一种书法艺术的更高级的状态——书法的个性语言与雅俗状态。


一是解决从“千人一面”中走出来的问题。有的人称这种现象叫“展览体”,我用了近十年时间,一直在探寻适合我个性的书法语言及面目,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事实上,写别人(模仿)是比较容易的,写自己是很难的,这是近年来我一直着力的地方。二是要解决“字外功”的问题。古人对于书画艺术工作者的文学素养,是放在第一位的。文学素养不高,字的境界上不去,就算是技法如何纯熟,也作匠人论。因此,我在习字之余,多用来读书,经史子集皆读,偶尔也写点古典诗词。书法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诗词也一样,二者相互促进,大有裨益。


这两年,我的书作坚持写我自己的诗文。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绝不是谬语,它将指导我的书法创作去俗而近雅。

黄俊俭:你的草书写得既奔放,又纵敛有度,恪守着传统法则。看得出,你是一个做事比较严谨的人。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学书应该如何选择字帖?

杨 宁:你的眼光很独到,我的性格确实倾向严谨。草书我追求大开大合之际的疏朗之气,行书我追求似欹反正的俊逸之气。总体来说,我追求一种气息的雅致,去粗率、去刚狠、去习气。这只是我的追求,我还未能达到。


这世上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大概的划分,有的人性子急,说风就是雨;有的人性子慢,雷打不动。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总结,可以参看。我觉得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于书法字帖的选择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要分得太细,不要说你性子急这个帖你可以写,那个帖你不要写。书法学习本来就有陶情冶性的功能,急性子的写一写篆隶,有助于稳定笔墨;慢性子的写一写大草,有助于笔势连贯。


至于说什么人选择写什么帖,还是“随心”比较好。别人说的都只可作参考,关键要问自己内心是否喜欢。就像青年男女处对象,别人觉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二人却“不来电”也是枉然。所以说,选字帖就像选对象一样,你对哪家哪派“来电”,就去学。当然,对于青年朋友来讲,我更主张他们都要学一学,即所谓的“遍临百家”。先全面撒网,适当的时候再收网。对于有些青年朋友下手就学时人,不停地去参展,我也并不反对,时代使然。不过,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对古人的深入学习与探索。

黄俊俭:下一步你有何打算?

杨 宁:生活是平淡的,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之路是漫长的。我也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未来的路,我想我会坚持自我,练练字、读读书、写点诗词,记录平凡的生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生活之美,体悟自然之美,对我来说,很实在。

杨宁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1年8月25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