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课堂实录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师:《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崔颢这首《黄鹤楼》。 师:首先老师想知道你们对黄鹤楼知多少? 生读: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师:了解了黄鹤楼,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PPT显示: 读诗词,说诗意,悟诗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师: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 指名学生读。 师:请你告诉我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崔颢。 生:这是深沉的崔颢; 生:这是忧愁的崔颢; …… 师:读的很用心,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PPT展示: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长满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师: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一首诗呢?仅仅知道他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歌,感悟情感。请同学们思考导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先独立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再合作交流。 师: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师:为什么开篇要写神话故事呢?你们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师: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生:可以增加神秘色彩。 师.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之情。 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的惆怅? 生:两个“空”字。 师:两个“空”的含义相同吗? 生:应该不同,意思不同。一个是只有的意思,一个是空空的意思。 师:对,一个“空”是只有之意,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一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师: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 生:“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 师: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很多东西都是一去不复返,我们也来做一回诗人。你觉得在历史长河中,在你的人生中,什么一朝去,不再复返呢。 PPT出示:“ 一朝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生:青春年华一朝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生:富贵功名一朝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师: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 师: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 师:在这样一个白云悠悠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极目远望,他望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吗?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 生: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和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十分茂盛。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呀。 师: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 生:长江,飞鸟…… 师:此刻你觉得诗人的心情怎么样? 生:应该是愉悦的。 师:可是悄悄地,夕阳西下了,暮色渐合了,美丽的景都模糊起来了,你只能看到烟雾笼罩的长江了,这时,他心里升起了一股什么情? 生:思乡之情。 师:这种愁是怎样的呢?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那么崔颢的愁你觉得是怎样的? 师追问:他的家乡在哪里? 生:遥远的汴梁,现在的开封。 师: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这首诗是他宦游时所作,可见他已很久没有回故乡了,这种愁应该是深入骨髓的。从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 师: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难怪诗人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难怪诗人才会朝着东升的圆月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这可真是“日暮乡关无处觅,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齐读这两句。 师: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出示崔颢的资料。 生:人生失意之愁。 师: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这份愁是否有浓重了一点。 师:颈联写所见到的繁华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反衬。 生: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师: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配乐) 师:崔颢的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却将黄鹤楼的来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称为唐朝七言律诗中的第一作品。这也难怪当年李白见了之后会搁笔而去呢!当然,李白虽然这次没有留下什么诗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师:巍峨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在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了这座千古名楼。崔颢之前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来到了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累。 ![]() |
|
来自: 雾里看花1ctryz > 《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