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安全感,都来源于蓄势已久

 阳光就在更高处 2021-12-29

其实,很多时下流行的各种焦虑都来源于安全感缺失,无论你是否清醒意识到,这一点都毫无争辩余地。只是有人不愿意承认,有人没有客观的认知,有人盲目地任其自然。


安全感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指的是一个人具有相对稳定对己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和坚定的不惧怕感。很多人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心理体验往往是与客观环境不直观匹配的,而由此引发的不信任感和失控感是将一个人推向痛苦的根源。


而更多时候,我们的不安全感源于不确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否能够掌控自我相关的变幻莫测的客观世界。


安全感关乎我们如何解释周围的世界,你如何看待直接影响着感受。就像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却在不同的眼睛里反射了不同的光芒,也映射着不同的阴暗。我们的认知就像是我们人生的导航,指引着我们如何应对世界。刻意的改变并不能调整一个人的消极认知,而自信和坦然却可以将你引向完全不同的境界。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曾有过特别厉害的时刻,一旦内心对自己既有的特质认可,心灵的解放便指日可待。


马斯洛说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自信、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安全感需要不断补充,社交便是躲不掉的一个必要环节。2018年的某一个假期,一个曾经在我心目中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并时不时整点儿小高傲的女生,虽说多年未见,但那种天上地上的落差让我一时间无法理解。严重脱离社交的状态自然就是那样的,黯然失色,惶恐到悲哀。一个人有没有安全感,看眼睛就可以了,有时看打扮也可以,看站姿也可以,无需等ta张口,一目了然。


这种情形下的安全感是最可怕的,物质的丰盈、时间的足够自由完全不会赚回丝毫的安全感,尽管不识真相的人会将其界定为养尊处优,而心理上的黑洞足以吞噬所有的幸福。


于是,当我努力往前倒的时候,发现最大的诱因就是“在曾经的某个时刻,试图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他人,或是婚姻,或是社会地位等其它。”如此看来,所有的心理安全感丧失都是自作自受,它本该是自身的蓄势待发而非蓄谋已久除了自己,没人能够凌驾于你之上给予你所谓的心理安全感。


可以靠自己的某些特殊角色乞讨一时的在意,但未免过于卑微,我只祈祷她那样的女孩子还有觉悟的一天,尽管可能性微乎其微。——控制感丧失、被评价的压力往往会引发社交焦虑,接受其存在并调整可控的部分,做到和谐共存,迟早会在征服周围世界的进程中迈出一大步。


  • 穿着别人眼中的爆款,怎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 别让从众和别人的生活毁掉自己的路

  • 感到迷茫时,通常也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 不要试图寻找一个看似目标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 豁然开朗也许就差过条马路再回头看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