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素养】三角洲的农业--基塘农业

 王耳 2021-12-29
三角洲的农业-基塘农业

图片   

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人民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

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

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蔗基鱼塘

基塘互相促进

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分类

桑基鱼塘(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蔗基鱼塘(鱼与蔗综合经营,就是在鱼池边种甘蔗,以蔗叶和蔗尾(顶端幼嫩部分)喂鱼,塘泥作蔗地的肥料)、果基鱼塘利用生物链良性循环的道理有利于渔业和副业的发展)。

图片  图片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图片

(果基鱼塘)

原理

随着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 的'基'和'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基'上作物多样化 '塘'鱼养殖科学化。杂基← 桑基 →菜基 饲料养殖(花卉、玉米、花生等) (蔬菜、瓜果);草基 网箱养殖←蚕沙喂养→使用机械养鱼;(橡草) (配合饲料)割草、蚕沙喂养 。

      图片

优点

1.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

2.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

3.桑基鱼塘型”在很多南方的农村很符合经济场长足发展和保证不污染环境。

4.它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所以可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图片

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当然其他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季风气候)、水源(河网密布)、土壤(较肥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图片

适宜地形

基塘农业是不是在平原,甚至绝大多数是在海口三角洲,这是因为基塘农业需要较为便捷的交通和便于疏通的水系,就像珠三角的基塘农业,你不可能要求他发展到粤北地区,或者海洋里吧。

图片

发展情况
图片

以「桑/鱼/蔗基鱼塘」为例:

1.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口塘。

2.无论走到哪里,挖出来的淤泥,在塘边填筑成宽平高亢的田地,种植稻米或甘蔗。

3.田边则是填筑稍高的基堤,栽种桑树或蔗树口基。

4.一方面巩固池岸,一方面用桑叶养蚕,发展丝织业;或生产更多的蔗糖。

5.以农作物的残渣,以及蚕粪、蚕蛹养鱼。

6.鱼虾捞捕后,挖取塘中的淤泥或利用糖厂的滤泥补充田地的养分。

图片

形式转变

1.基塘作物改变:多改为专业化种植蔬菜水果

2.基塘面积大幅减少,转为都市或工厂用地

图片

实例-珠三角基塘农业的成因及特点
图片

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以三角洲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降水和地形特点使得当地河网密布.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当地人民发展了基塘农业.这种农业生产在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农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基塘农业生产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水产品加工业驰名中外.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多样化和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

图片

【地理试题中的基塘农业】

 (2015·新课标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和解析】

第1题:D。本题考查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与桑基、蔗基相比,花基、菜基农产品附加值高,因此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选项D正确。

第2题:A。根据题干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化,而第一产业主要向附加值较高的花卉、菜基发展,因此桑基、蔗基鱼塘由于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其被保留的很少,选项A正确,桑基、蔗基鱼塘属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因此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选项B错误;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符合,选项C错误;当地水热条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选项D错误。

桑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读桑基鱼塘示意图,回答3—4题。

图片

3.该模式

A.加剧农村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C.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值

D.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4.大约每年岁末,农民都习惯“干塘”(捕鱼、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其主要目的是

A.市场鱼价较高,获利较多

B.清理鱼塘,可保持塘鱼的生活空间

C.鱼类种类较多,需要分类养殖

D.消除塘中多余的有机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参考答案】3.D      4.D

【详解详析】

3.由图可知,虽然人、畜、蚕等的粪便进入鱼塘变成了饲料,但鱼塘、糖厂等的废料或废渣可作为肥料,因此A错误;图示农业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错误、D正确;产品附加值是产品进一步加工后体现出来的,图中没有相关信息,C错误。

4.“岁末市场鱼价较高,获利较多”“鱼类种类较多,需要分类养殖”均不需要“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因此A、C错误;清理鱼塘,和保持塘鱼的生活空间无关,B错误;营养物质在塘中沉积,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因此需要定期“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D正确。

下表示意广东省的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近些年来,基塘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大量向非农产业租售土地的现象。读图表完成5—7题。

图片图片

图片

5.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

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6.关于基塘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自给型农业       

B.属于混合农业,会加大农民肥料和饲料的投入

C.糖厂、丝厂的工业污水容易污染农田和鱼塘 

D.属于节省肥料和饲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态农业

7.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D.农业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参考答案】5.A      6.D      7.C

【详解详析】

5.广东省由于地势低洼,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为基塘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基塘农业是商品率高的商品农业;基塘农业属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秸秆等,减少化肥和饲料的投入,同时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从图中看,糖厂和丝厂的工业污水对农田和鱼塘污染小。

7.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转变,导致基塘农业逐渐减少。

说明:整理自环科系科普知识平台、木子地理。小编原创整理编辑,请尊重小编的劳动成果,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广州中学地理组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