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堂诗词课047 诗的格律——为什么抑扬顿挫

 野狐狸 2021-12-29

五堂

诗词课

(诗篇)

 第四十七章  诗的格律——

为什么抑扬顿挫

下面我们要讲诗词的最后一个要素,也是听起来最难懂的一个——平仄(zè)。确实,对于小朋友来说,要完全弄懂诗词的平仄规律是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只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让自己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有所运用,倒也不难做到。

什么是平仄呢?咱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所谓“平”,就是水平、平直的意思;所谓“仄”,就是倾斜、曲折的意思。诗歌的平仄,就是说组成诗句的每个字,都具有一定的声调规律,正如我们的歌曲一样,有起起伏伏的高音低音。只有这样,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适合朗诵、吟唱。平仄和韵脚一样,都是使诗歌听起来动听优美的关键因素。

要明白诗句的平仄,其实也不难,咱们先从汉字的音调讲起。小朋友都学过拼音,知道汉语有四声,即所谓的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也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我们从小就学 ā-á-ǎ-à,ē-é-ě-è,大家都会念。有小朋友可能会说,还有一种不标音标的轻声呢,说得没错。但是,轻声在诗词里是很少出现的,这回咱就不谈了。

现代汉语有四声,古代其实也有四声,现代的四声还是从古代发展来的。古人通过不断地总结提炼,把汉字读音分成了四个声调,称为“古四声”,分别为平声、上(shǎng)声、去声、入声。四声中,平声自成一类,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声合为一类,称为“仄”。如果一句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那就意味着,诗人在吟诗的时候,第三和第四个字应该用平声字,第一、第二和第五个字应该用上、去、入三声的字。

如此看来,事情也不复杂,我们只要弄明白汉字的“古四声”就可以了。那么“古四声”和现代的四声是一回事吗?当然是有区别的,如果完全一致,那就万事大吉了。古四声和现代四声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大致的规律:现代四声和古四声都有平声、上声和去声,无非是“现代四声”把“古四声”中的“平声”分成了阴平和阳平。唯一的不同在于,“古四声”中还有一个“入声”。“入声”在我们现代的音调划分中已经消失,这些入声字已经融入到了现代拼音四声中,所谓“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这个消失的音调也成了我们理解格律诗平仄规律中最让人头痛的问题。

什么是“入声”呢?古人描述入声发音为“短促急收藏”,就是说入声字读起来没有尾音,一读即歇。比如,我们在诗词中常见的“白、笛、国、达、不、木、陌、历、弱、桌、鹊、血、石、吃、日、月”等都是入声字,在数字中,一、六、七、八、十都是入声字。大家看了以后可能会发现,古代的入声字,按照现在的读音,一到四声都有,实在太难辨别了,总不能靠死记硬背吧,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规律倒是有的,只是有点复杂,我们只能简单介绍几条,供大家做个了解。一般说来,以b、d、j、z、zh为声母的第一声调的字,经常为入声字,比如上面例举的“白、笛、国、达、不”四个字。以m、n、l为声母的第四声的字,经常为入声字,比如上面的“木、陌、历”三个字。还有,韵母为uo的卷舌音和以üe结尾的字多为入声字,比如上面的“弱、桌、鹊、血”四个字。当然,上面几条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字古音和现代音已经发生变化,有些字又是有多个读音,实践中的情况还要复杂一点。不过,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在辨别入声字上,南方的小朋友可能会占点便宜,因为很多入声字用南方方言来读的话,是能够感受出那种短促、急收的感觉的。不信,南方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读一下“一、六、七、八”几个数字,是不是这回事呢?

好了,关于平仄的介绍今天就到这里,上面的知识确实让人腾云驾雾。不要急,咱们可以简单总结成一句规则:声调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就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就是仄声;一些特殊的入声字也是仄声。当然,这条规则只能说大体上是正确的,实际情况还很复杂,并不完全如此。

最后,咱们对照这个规则来学一首诗,更好地熟悉一下,诗词里的平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学过,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诗意很直白: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依然如故,多少战士为戍守边疆而万里出征,至今不见归来。假如有卫青、李广一样的优秀战将在,绝不让北方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边关将士的孤苦、战争的残酷、英雄的气概,爱国的热忱……人们关于边塞的所有复杂情感,都被王昌龄的短短四句诗所包融,难怪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当然,我们今天主要任务是借着王昌龄的这首好诗,看看它的平仄布局是怎样的。

我们不妨按照前面总结的那条简单规则,先来给诗句做个标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里咱们要注意下,“月、不”是入声字,属仄音。教,读jiāo,发第一声,所以为平音。

读完以后,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个感觉,这首《出塞》朗诵起来好听是好听,可它的平仄为什么要如此排列呢?

那当然不是随便排列的,里面还有很多讲究,咱们下回接着再讲。

知识链接

汉语中有些字属于多音字,比如“和、量、中、难、行”等。多音字到了诗里,要通过它的词义来判断是否符合平仄规律。下面两首诗中的“重”字分别为一仄一平。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编微信 丨nbhanlin

简书 丨野狐狸

新浪微博丨野狐狸

头条号丨野狐狸

《五堂诗词课》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野狐狸

五堂诗词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