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古代的帝王的发小是将相之材?

 墨子连山 2021-12-29

你的这种印象恐怕主要来自于两位吧,一位是汉高祖刘邦和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一众汉初功臣,另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一众开国功臣。

但对于这两位来说,你的印象还真不见得对。

老朱估计就不大可能有发小,从小就没吃过饱饭,给地主家放牛,后来又去要饭,人家是有“正经”工作的人,哪有功夫找发小?

刘邦家庭条件还不错,他肯定有发小,但萧何、樊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从小就认识刘邦,还有曹参、夏侯婴,这几位应该都是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之后,混官场结识的。

你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么问,为什么很多帝王的老乡是将相之才?

然后就好回答了。

不是帝王运气好,有这么多将相之才的老乡,而是因为这帮子人创业只能用老乡,而那些老乡不行的,早就被淘汰了。剩下能成为帝王的,老乡当然都是将相,自然就有将相之才了。

如果项羽、陈友谅当了帝王,他们的老乡同样是将相,那不也是将相之才了?

那为什么古代创业,一定要拉着老乡呢?

因为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没有高铁,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只认识那么几个老乡。

刘邦算是有见识的,去过咸阳,还见过秦始皇的车队,但那都是临时出差,公事公办,出了沛县人家方言都听不懂,他能认识谁去?要造反了,不找老乡咱让他找谁去呢?

老朱就惨了点,出去转悠是因为要饭,但是靠腿儿着要饭,他能走多远?饭都吃不上,你让他蹓跶他也蹓跶不动不是?

当然了,咱也不能否认人家帝王的主观能动性。

刘邦确实属于偏运气好的,萧何人家自己本身就强,用不着你操心。后来又遇上了张良、韩信,高祖的长处是知人善任。

老朱就不一样了,他是实打实的自己强,战略战术都布置好,你们去执行就完了。就算不会,老朱也可以教你,徐达、常遇春这些人应该说都是他硬生生培养起来的。

要成功,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