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
《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是一出演述赤壁之战的大戏,其中若干折均可单独演出。
在戏曲舞台,除《七星坛诸葛祭风》外,明传奇有无名氏的《草庐记》,从三顾茅庐演至刘备称帝,其中包括赤壁之战的内容。京剧的前身之一楚曲,亦即汉调,已有《祭风台》一剧。楚剧以西皮为主,京剧所演的这出大戏,除《借东风》中的那段二黄成套唱腔由萧长华所创外,其余各场主要唱腔均为西皮,足见楚剧《祭风台》对后世京剧的影响。
京剧形成后,演艺人员几经改编。较大的改编有卢胜奎的《赤壁鏖战》,这是全部《三国志》三十六本中的一部分,包括《舌战群儒》、《激权激瑜》、《临江会》、《群英会》、《横槊赋诗》、《借东风》、《火烧战船》和《华容挡道》八本戏。萧长华将此戏做了改编。1958年,任桂林、阿甲、李纶、马少波、翁偶红等据此再度进行了改编,取名《赤壁之战》。目前上演的《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可以说是萧本和《赤壁之战》的融合。历代京剧界演男性的男演员,几乎均攻赤壁之战剧。
几十年前,马连良饰孔明、谭富英饰鲁肃、叶胜兰饰周瑜、袁世海饰曹操、裘胜荣饰黄盖的演出影响也很大,他们的演出已拍成电影,成为珍贵的艺术文献。1976年冯志孝主演的《借东风》拍成了彩色电影。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茹富华、马富禄等人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录音制成“音配像”,由张学津、谭元寿、孟广禄、于万增、寇春华等配像。马连良、叶盛兰、郝寿臣的《群英会》录音制成“音配像”,由张学津、叶少兰、刘永贵配像;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李和增、孙胜武、景荣庆的《群英会》录制成“音配像”。另据周信芳、俞振飞、迟世恭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的录音制成“音配像”光盘,由小王桂卿,蔡正仁、李崇善配像。
35.《群英会》
《群英会》又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的前夕,在东吴文官武将的一次宴会上,周瑜说:“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指英雄模范人物的集会。也指各种有才能的人的集会。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派蒋干前来说降周瑜,周瑜邀蒋干共榻而寝,故意让蒋干看见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结连的书信。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蔡瑁、张允。
36.《借东风》
曹操伐吴,兵扎长江。庞统献连环计,诱曹操钉锁战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计。然时值隆冬,独缺东风,难将火势引向曹营,周瑜因之忧思成病。诸葛亮料定甲子日东风必降,因借探病之机向周瑜建言,自称能借得东风。周瑜为其在南屏山搭筑坛台,诸葛亮登台“作法”,东风果然如期而至。周瑜嫉其能,遣将追杀,诸葛亮早有防备,在赵云接应下返回夏口。
37.《火烧战船》
《火烧战船》又称《烧战船》。周瑜见诸葛亮果然借来东风,心中愈发不安,气氛之中将曹操的奸细蔡中、蔡和杀掉。趁东风已起,周瑜命令黄盖备下二十只装满燃料的船驶向江北火烧曹营。曹操见江东的来船插着青龙牙旗,以为是黄盖前来投降,当他醒悟过来后,黄盖已将曹营的船只引着。火烈风猛,而曹营的船只因为锁为一体,无法散逃,八十三万大军几乎覆灭。曹操带着残余兵将弃船上岸仓皇逃去。曹操逃至乌林,嘲笑周瑜不在此设兵,正说间,赵云杀出,曹军败去。曹操逃至葫芦口,又笑诸葛亮不在此设兵,话音未落,张飞杀出,曹军再败去。
38.《华容道》
《华容道》又称《华容挡曹》。“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