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战:厚朴温中汤案

 心其和顺其然 2021-12-30

厚朴温中汤,出自金·《内外伤辨惑论》 

Image本方由姜厚朴、橘皮、炙甘草、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诸药组成。用于脾胃寒湿、气滞所致之脘腹胀满痞痛,或客寒犯胃,时作疼痛等症。有温中理气,燥湿除满之功。 
【分析】脾胃伤于寒湿,气机阻滞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能温中行气,燥湿除满,张锡纯誉之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君药。张锡纯誉之为「温中下气之要药」。陈皮辛苦温,助君行气宽中,燥湿除满;草豆蔻辛温,温中散寒,且又燥湿,共为臣药。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木香行气宽中;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本方以厚朴为主药,诸药相配,使寒湿除,气机畅,脾胃健,则腹痛、虚寒胀满自解,故称「厚朴温中汤」。

病案:某女,大学生,因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住院,数经放化疗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渐至全身阴黄。忽一日,肚腹暴胀,腹壁绷紧,脐突眼吊,呼吸喘促,危如累卵。仓惶延诊,见其短气不足息,腹如圆球,重按不陷,脐突欲爆。全身皮肤黄绿色,幽幽然可怖。久病之下,转侧维艰。恶寒肌热,脉细而滑疾无伦。舌淡嫩,舌边齿印如裙。西药屡用,已告技穷。病而至此,生死亦在呼吸之间了。因思此证,其标虽在胀,其本却在黄。仲景治黄,分发黄与黄疸立法。《金匮》设“黄疸病脉证并治”专篇。专病专方,理法详备。《伤寒》以“发黄 ”立论,分述于太阳阳明太阴诸篇而各叙其法。此证之黄,实由苦寒久用,脾胃大伤,升降乖违,中焦失其枢转,湿邪因得以恣横。湿浊留中,雍则发黄。伤寒太阴篇云:“太阴当发身黄。”张璐云:“服寒凉过多,变为阴黄,……茵陈四逆汤加白术。”叶天士云:“湿聚太阴为满。”寒入太阴当温之,宜四逆辈,此仲景法。深黄如此,茵陈在所必用。然满胀奔迫,非行气开破,又何以治其标?脉急疾,乃阳浮将散,唯附子或可唤四散之阳。即以茵陈四逆合厚朴温中汤投之:熟附子15(先煎)绵茵陈60(先煎)干姜15生姜5片厚朴10陈皮8炙草10茯苓20草蔻10木香6(后下)泽泻20  头煎一服,当晚即胀消喘平黄退。三剂服完,所有黄疸全部消失。消胀退黄之速,简直匪夷所思。

按:阴黄暴胀之治,仲景以降,未言用厚朴温中汤。然此证用之而取卓效。盖因其开泄之性。叶天士云:“素属中冷者,虽脘腹痞闷,宜用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该患所以效速如此,个中玄妙,恐怕就在这个“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鼓胀之成,病机虽杂,气饮痰却是最多见的。所谓“气滞为胀”,“聚饮以从其类”,“百病皆为痰作祟”。此患急发如此,实因气壅为患。胀闷虽急于中,而治节在肺。现代医学证明,腹胀因于肠内气体排空功能障碍。肠内气体的排泄,主要依赖肠内绒毛与肺的呼吸交换功能。设想每日自咽喉入胃的气体当以斗升计,若不得从呼吸出,那么魄门就成风箱了。怎样才能从呼吸而出呢?要妙就在这个“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先贤的训示,意蕴深刻,我们只有充分领会,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