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7月8件成就感/幸福感小事

 发发执笔 2021-12-30

这份月总结的副标题是:

如果不前进,就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惊喜在等着。

这是我七月最大的感悟。

七月的尾巴,八月的前奏,是一个名叫“韦帕”的台风,以及很多很多的雨水。

过了一个饱满的七月,给2019年的下半场开了一个好头。

1、花心阅读

7月的书单类型丰富,有读完的,也有继续在读的。

感觉自己在看书方面,就是一个花心大萝卜。

如今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天关注网易蜗牛app的新上架图书,把合眼缘的书收进书架。

不一定都会看,但是关注新书,让我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欲。

在微信读书app中也是,机器给我推荐的书,若喜欢就加入书架。往后某天,突然想看,也能在书架上找到。

7月书单:
生活:《小家,越住越大》
小说:《甜月亮》、《你是我的荣耀》、《隔壁的女人》
散文及杂文:《小鸟睡在我身旁》、《张爱玲私语录》《海外寄霓君》、《爱眉小札》
技能类:《零秒思考》、《逆袭》、《微精通》、《结构思考力》

如果家有新房装修,或者打算重新规整家中收纳系统,可以看看《小家,越住越大》,先学收纳心法,再看收纳技巧,实操时思路更清晰。

想放松心情,读小文章,可以选择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这是一本写给女儿和妈妈的散文集。阅读过程中,我还开发出这本书的另一个用处——育儿书,看看作家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对宝妈们也许有启发。

想读人物故事,可以选择李源的《逆袭》,每一章节是一个浓缩的人物故事。李源爱看传记,并擅从传记中提取成长心法。如若没时间去读人物传记,看看这本《逆袭》,就可以了解到不少名人的厉害故事了。

《结构思考力》,作者李忠秋,是《金字塔原理》的中国通俗版。学习结构思考力,可以有效帮我们建立起逻辑思维,在工作汇报、制作方案、写文章等方面,皆有用处。

2、尝试时间颗粒度更小的总结

7月决定开始写周总结,尝试时间颗粒度小一号的总结。

坚持写周总结30+篇的青橙学院学员安安把写周总结的经验和技巧提炼成课程

课程学费很优惠,还送半年的共读营名额。我赶上了报名的末班车。

用了一周学完周总结课程。安安的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我也如愿获得预期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写周总结的技巧。

有别于月总结,我用新的编辑器排版周总结文章,版面清爽好看而且操作方便。

果然,尝试新的东西,才有机会获得意外的喜悦。

7月共写了4篇周总结。第4篇周总结在7月的最后一天写完。我同时发在今日头条,没想到意外获得第一次青云计划,获得奖金,开心成一个傻子。

我清楚知道这次获奖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下一篇就没有如此运气了。但依然很开心自己多做了这一个动作。

这也是副标题的由来~如果不往前走一步,永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惊喜在等着。

写周总结是一件比月总结更开心的事,很小的事,只要给我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的体验,我就愿意把它计入小事盘点。

而且写了周总结,等到月总结时,只要从4篇周总结的记录中选出印象点,合并同类项,很快就能形成一篇月总结了。

对于周总结,接下来要改进的是提前制定月目标和周目标,奔着主题去,才能让生活轨迹更清晰。

3、视野微出轨——看纪录片

听《冬吴同学会》,吴伯凡提到“视野微出轨”。

“微出轨”就是在生活中抽出一段时间,体验自己正常生活轨道上完全体验不到的风景。

而纪录片就是一种很好的视野微出轨的渠道。

7月看了三部纪录片。

《减肥十律》&《锻炼的真相》,刷新我对减肥和锻炼的认知。

《明天之前》,共四集,总时长加起来不到四小时,但每一集内容对我而言都是一次视野、乃至认知的冲击。

把视野放大至全球时,才会发现自己多么狭隘和肤浅,也体察到自己当下是多么幸运。

这三部片子都很推荐。

4、听人物故事是件很有趣的事

大概不管年纪多大,人都逃不过对故事的喜爱。

一直都知道,传记是永不过时的书籍。但很难得有耐性去读完一本厚厚的名人传记。况且选择那么多,每一个角色都想要了解,越急越无法行动。

幸好我有别的方式获取人物故事,不用自己阅读传记,就能了解有意思的人及其有趣的一生。

①知乎app里的《马家辉说大师》。

7月听了这些人:张爱玲、向田邦子、卡夫卡、太宰治。

听马家辉讲历史人物,是有趣的体验:特色港普,诙谐语言,新颖的解读角度。

他会用另一个角度看大师。如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般人都会认为太宰治是个阴暗忧郁的人吧。可是马家辉认为太宰治其实是爱生活,向往光明的。他五次自杀,是因为承受不住快乐和情欲的压力,自杀于他而言是过往情感的一次清零,是重新开始的机会。

②阅读,李源的《逆袭》。

李源是自媒体里挺有名的说书人,他的说书类型都是传记。他擅长从传记从提取人物心法。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的集大成者。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听人物故事真的是很好的收获成长心法的方式,就是马家辉说的“拆解他们,成就自己”

听人物故事能扩大知识面。我听完马家辉讲向田邦子后,就去找了她的短篇小说来看,很合口味。

读《张爱玲私语录》,同样是因为马家辉的推荐。

5、文章输出

7月写了7篇文章,发布在今日头条上。其中有:3篇观点文,1篇纪录片观后感,2篇书评,1篇书单。

为了保持头条号的原创标和加v认证,倒逼自己勤快写文。果然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还有,4篇周总结,在公众号。

6、阅读分享12次

加入安安共读营后,7月共分享12次。

在共读营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充分体会到分享的好处——分享(输出)极有利于倒逼输入和及时整理想法。

这也极大地提高本人这个月的阅读量,创下年度之最——看书最多的一个月。

而且,当分享的东西对别人有利时,被感谢和认同,会很高兴。

群里两位小伙伴在我的分享下,读了《逆袭》,并且表示喜欢。我也暗自欣喜。

有一回分享的书中金句“每一次晨读,都是内心的日出”,也被一位小伙伴写入了周总结文章。

每一次分享我都用心编辑。选择当天读过的内容中最打动我的文字,用尽量方便看的形式分享到群里。

当然,也从其他小伙伴的分享中get到金句、干货、笔记模板等。一个人的分享是利他,一群人的分享是互利。

7、周末不颓废计划

7月实现优质周末的目标2次,度过充实、健康的周末。

早上起来,豆浆鸡蛋水果,营养丰富又精致的早餐。中午自己煲汤做菜,晚上也是在家吃。

其余时间克制看手机,计划清单上的事基本都按质按量完成了,还额外看了电影或电视剧。

我觉得能实现优质周末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a.决心
有人说:“周末是自律的火葬场。”入夏后更是如此。炎热天气将人打趴,周末模式基本就是玩手机、看视频。

浑浑噩噩一天,身上黏糊糊,脑袋也黏糊糊。于是决定换一种周末开启方式,进行周末不颓废计划。
b.提前计划
周五睡前就写好第二天的计划。

我的做法是:按照早、中、晚分开三列,对应写上要做的事情。
c.早睡
因为按时睡觉,所以也不会赖床,甚至在闹钟响起前就已经自然醒了。

如果你也想不虚度周末时间,不如从这三点出发,稍作改变,说不定能拥有一个令你惊喜的周末。

8、抄歌词,也是在摸索词人的心

停了一个月,在7.21又开始手抄歌词。翻看上一次,正好是6.21。

又收割了不少好听的华语歌曲。

戴佩妮《现在的样子》忍不住单曲循环,很喜欢这一句:“时间它教会了我,只做开心的事”。

金玟岐《姗姗》类似口述日记,很亲近,又有点伤感,“越活泼越难过吧,越洒脱越放不下,成人后情绪总反着表达”。

尚士达《生而为人》唱着“从今天起远离人群,做一只狡猾的狐狸”。

解忧邵帅《写给黄淮》,虽已错过初恋,仍感谢那个人,“你要我坚持我的执着,你让我明白为谁而活,永恒不只是那一瞬间,我的未来谢谢你让我看见”。

一篇好词,能直通听者的心。有些词,寥寥数语,就是一个完整故事。世界浮躁,平时很难得认真听一首歌在唱什么。

但自从开始抄词,对歌对词的态度有了极大改变。会认真对待,去联想,所以也更能体会到写词人的心。

我记得有一晚我在看TED,一边记笔记学习单词。熊先生走过来,看我在做什么,然后问我:你学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一时语塞,有揍他的冲动。

他说自己在办公室看书学习时,就是被这么问的,也很气,所以跑出来了。

环境有时候很奇怪,想安静看书学习时,会被质疑。反而玩手机打游戏,会被认可。

但我一直不愿意放弃,去做这些我喜欢的事情。

尽管在周围人看来是无用,甚至奇怪——这大概也是我不愿亲近人群的原因之一吧。

做这些小事,没有让我人生开挂,没有让我变得了不起,但它们让我心安,让我觉得我还是我。

七月的经历告诉我,有时候不经意的向前踏出一小步,会收获意料外的喜悦。这份喜悦,就是最好的礼物。

希望我们能一直任性保留,最属于自己本身的一部分。

也希望这些坚持,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