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结 | 11月的几点小感悟

 发发执笔 2021-12-30

这是发发2019下半年第22篇周总结

(11.25~12.1)

既是一篇周总结,也是一篇月总结。

如果说,一年是一串有12颗珠子的珠串,每个月以慢动作拨过一颗。

那么2019年的珠串,只剩下一颗。

慢动作再慢,也无法掩饰时间的“快”。

记录11月的一些生活和学习感悟。

1、改变阅读视角,从“找方法论”到“看认知论”

这个改变始于《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这本书。

在豆瓣关注的一个知识管理大咖给这本书打出5分好评,并给了一段评论:

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找了电子版来看。

豆瓣短评区有人给了差评,理由是副标题书中内容“名不副实”。

另一则短评则很好解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三步唤醒你的惊人记忆力”,但其实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清晰看到这厉害的“三步”。

于是,我转变阅读角度,不找方法论,看认知论。

这样阅读视角的转变,让我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关于记忆的一切,包括:

各种与记忆有关的疾病、记忆比赛选手如何训练、大脑的结构、经验连接、大脑偏爱什么样的记忆……

在读《王者速读法》时,我也采用了这个方法,得到了比“速读法”更有用更丰富的认知。

所以,有时不要被书名的副标题带偏。

出版社拟吸睛的副标题主要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提高销售量。但如果单单抱着寻找“方法”、“步骤”的心态去读,可能会错失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下一次遇到一本觉得实用性不强的干货书,不妨试一下换个阅读视角,说不定就能读到书的精彩。

一本书的精彩与否,从来不是这本书主动流露出来的,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这本书的价值。

2、精简学习的内容,少即是多

11月两个训练营几乎同时开课。列月计划时,我就只围绕这两门课程,其他的通通靠边。

两门课程的内容并不重叠,拆书稿听书稿写作营,和人生管理手帐课。属于不同的维度,所以就算同时学习也不会觉得吃力。

专注一、两件事的好处就是,能提高完成度,且不会太累。

两个训练营的作业,我都能及时提交。而且都得到了优秀作业的称号。

课程学习之外,还能持续早睡和睡前看书。

想起之前可能一个晚上要同时学2~3个课程,笔记看着丰盛,但每一步都像是赶任务,没有沉浸其中。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少即是多。

因为聚焦,所以能更好完成。

因为专注,反而有留白时间可以好好休息。

以后也要这样安排学习内容。

3、好好对待身体

今年的第一场感冒发生在11月中旬。

前面10个月,感冒的苗头,总能被我及时止损。

一般症状就是喉咙痛,我会泡菊花+金银花水喝,喝一天喉咙就恢复了。

这一次压不住。因为不想吃药,所以尝试用最简单的方式恢复身体:早睡+多喝水+注意饮食。

很感慨呀,感冒时期总是我最自律的时候。

按这种方式一星期后,喉咙恢复。再过一星期,鼻涕也不流了。又活蹦乱跳的了。

反思这场感冒的起因是,有一天喝水量太少,第二天起来就喉咙干,后面就发展为喉咙痛、感冒。

所以平时一定要记住喝水。不用多喝,但不能忘了喝。

4、对“自己这个生命负责

11月末被某位明星意外去世的消息刷屏。十分震惊。几天后在微博看到后续视频,仍会泪目。

身体很顽强,身体也很脆弱。

《豫见后来》第四期,《红楼梦》的晴雯扮演者安雯历经生死后感慨:活着才是生命本身的意义。

她被查出患有某种大病后,开始每天五点起床运动。接受鲁豫采访时,说出了那句话。

看松浦弥太郎的书,他给年轻人这么一句忠告:年轻时一定要将自我健康管理列为首要功课,才能充分展现自己对工作、社会的积极态度。

我很认同前半句。后半句我的想法是,自我健康管理,展现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好好爱惜,如何爱人、爱生活?

所以,希望我们不要等到生一场大病了,才知晓身体的重要。

我们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走的每一步,都要对“自己这个生命个体负责。

所以好好吃饭,多吃健康的,少吃不好的。

好好走路,小心台阶少看手机。

一周小事盘点

输入

1、2节手帐课

2、喜马拉雅张萌的免费专栏2期。

微总结:①人生效率体系图;②习惯=意识输入+行为印刻(刻意练习)

3、读完《我的隐藏人生》《碎片》(青山七惠)

《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松浦弥太郎)

输出

1、1篇周总结,1篇读书笔记

2、2篇情绪日记,对梳理情绪很管用

生活

1、星期天去老城区游玩,喝了一杯“半杯都是料”的书亦烧仙草,看人钓了一条3斤左右的大鱼、猫舍看猫,还打了2小时台球。运动真的会上瘾~

2、星期六家居城大采购,效率最高的一次

娱乐

1、《奇葩说第六季》1期

2、《演员请就位》1期

3、《豫见后来》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