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病证的拔火罐疗法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1-12-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介绍几种病证的拔火罐疗法

  拔火罐,是民间常用疗法之一。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它对某些病证,确实能够获得迅捷满意的疗效。经济简便,易学易用,颇为人民群众所欢迎。


  此法除了常用于一般外感风寒的头项强痛与腰背、四肢痠疼而外,笔者经验,对其它几种病证,也有显著疗效。特为介绍。


  
一、目赤疼:此证俗名“害红眼”,多发生在夏秋的农忙季节。病势发展较快,往往一两天内,一侧或双侧眼睛红肿剧疼,眼珠象有砂粒物的摩擦感,羞明怕光,流热泪,两眼角有大量的眼眵,也有连及侧头部胀疼者。患者痛苦难忍,妨碍生产;重的眼球续发云翳,影响视力。


  拔罐部位与方法:用小型(口径4公分)的陶器或玻璃火罐,在“太阳穴”处(外眼角外约2~3横指)拔一火罐。患左眼拔左侧,患右眼拔右侧,双眼皆患两侧皆拔。大多拔后立即减轻,一次或两次即可痊愈。


  
二、口眼歪斜:此证俗叫“歪嘴风”,大都见于成人。发病比较缓慢,也有很快形成者。得病时,初觉一侧面部知觉迟钝,耳珠前、耳垂后、眉稍外等处有压痛,张口、眨眼不利;继之嘴眼歪向一侧,患侧额部皱纹消失,口角流涎,眼睑不能闭合,淌泪,人中沟偏斜,鼓嘴时患侧口角跑气。


  拔罐部位与方法:用小口径火罐在患侧(向左歪患在右侧,向右歪患在左侧)的口角外(地仓穴处)、下颌角前上方(颊车穴处)、耳珠前(下关穴处)、眉稍外(瞳子髎与太阳穴处)、后脑勺大筋外(风池穴处)等处各拔一罐,或每次在上述部位选择2~3处拔罐亦可。隔1~3天一次,3~5次可以痊愈。


  
三、支气管喘息:此证多见于小儿。发病急骤,突然胸部胀闷,呼气困难,剧烈喘息,平卧更甚,面色紫蓝,额出冷汗,四肢厥冷,精神萎顿,有的患儿因极度痛苦而躁扰撕人、咬人。


  拔罐部位与方法:于后脑勺处(即后项窝风府穴下),先用调好白面一块(软硬与作面条的面同),捏成比火罐口径稍大之圆饼,盖覆其上,然后用小口径火罐拔一罐,或往下再排着拔一罐。一般在拔罐数分钟后,患儿呼吸困难立即缓解,气息平和而至痊愈。


  
四、腹泻:此证主要症状为大便溏薄、次数多,每天2~3次或4~5次不等,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食物残渣,在婴幼儿多呈蛋花样之稀水夹乳片,或者是青绿色之粘冻。常可迁延日久,经月不愈。
  拔罐部位与方法:用口径6公分之中型火罐(小儿可用小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神阙穴包括天枢穴处)拔一罐,隔一天或隔两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痊愈。


  五、脱肛:此证大人小儿皆有。大部病例为长期腹泻、慢性痢疾,或因便秘于排便时努责过甚所形成。症状为肛门脱坠,轻者在大便时肛门脱出,便后旋即收入;重者常因咳嗽或用力时即发生脱肛,甚至有长年累月肛门脱出不收者。
  拔罐部位与方法:用中型口径之火罐,在长强穴上(即骶尾骨间)拔一火罐。但此处有骶骨,表面肌肉又薄,同时尾闾处肌肉高凹不平,火罐难以吸着,亦需先贴复面饼。每隔1~2天一次,轻者1~2次痊愈,重者5~7次亦可减轻或痊愈。
  上述各证的拔火罐方法,可按一般用棉花蘸酒精(95%)的“贴棉法”、“闪火法”,或用草纸的“投火法”皆可,视具体条件而定,这里不予赘述。 

作者:河南省信阳卫生学校 吴一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