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不叫认知,真正的认知是心灵的感知

 卢o2gr7mfynja7 2021-12-30

不惜福,是因为不知福

一个人有很好的条件,但是却总是抱怨条件差,就会被称为“生在福中不知福”。一个人从小就锦衣玉食的人,对富贵是没有什么感知的,虽然他知道很多人过得很苦,但是他对这种苦同样没有感知。

不感恩,是因为不知恩

我们小时候一直在享受着父母的恩情,但是我们感受不到这种恩情的存在,所以在父母的关照中长大的小孩子,很难感知到这种恩情。虽然老师经常教我们要对父母心存感恩,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生不出感恩心,我们没有心灵层面的体验。

当一个人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对自己有多大的恩情,这个时候他就会知恩。知恩,才会感恩。

不去把握机会,是因为不知机

虽然在同一个世界,老一辈眼中的世界,与年轻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较奇妙的是,老一辈看到的是机会,而年轻人看到的则是障碍。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老一辈的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能够感知到不同时代的差异,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更有感知力,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充满了机会。当然,完全对这个时代没感知的老一辈也不少。

老一辈对“机会”有比较敏锐的感知力,他们常常会对年轻人讲: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机会这么多,你一定要抓住啊。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不一定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他们对机会没有感知,他们看不到这个时代的机会性在哪里。

除非一个人真的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机会性所在,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抓住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对于不知机的人,你让他把握机会等于对牛弹琴。知机,才会全力把握机会。

不改错,是因为不知错

如果一个人自己认为没有做错什么,而你却认为他做错了,你非要让他去改正错误,他是不会改错的。就像一个失败的人,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你非要让他去改正错误,他又向哪里去改呢?

我有一位朋友给我说,他现在才意识到他在过去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导致他现在一事无成,他后悔不已,泪流满面,说当初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我相信这位老兄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因为他知错了。不知错,当然就不会改错。知错,才能改错。

什么是不知福,就是对福没有认知;什么是不知恩?就是对恩没有认知;什么是不知机?就是对机会没有认知;什么是不知错?就是对错误没有认知。同样的道理,知苦,才会寻找离苦的方法;知足,才能安于当下。

知与不知,完全是两种生命境界。

到底什么是“知”?

就是心灵层面的认知,就是因感而知,它建立在切身的体验之上,它的背后是感觉,没有感觉的知道等于不知道。

我们不可能对什么都有感知,生活中出现的大部分情况,我们都不会感知到,只有那些触动到心灵层面的东西,才会引起我们的警觉。

我们很容易对变化发生感知,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失去觉知力。一个过惯了好日子的人,突然去体验苦日子,才能明白什么是苦,明白了什么是苦,才能明白什么是甜。

知,不是头脑层面的知道

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知道,只是头脑层面的概念性理解,它不等于心灵的感知,头脑层面的知道不会让我们产生感受,所以就不会对我们的行为构成驱动力。

每个人都知道一大堆大道理,但是有什么用呢?他们对这些大道理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认知,在关键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或者他们根本就不会用。因为没有进入智慧层,所以无法生出妙用。要知道,只有心灵才能生出妙用。

我们的行为是被感受驱动的,知识对我们的驱动力是很小的,感受才是行动背后最强大的动机。

我们无法假装拥有某种感受,也不可能假装拥有某种感觉,这是在自我欺骗。假装,是头脑惯用的伎俩,心灵永远不会假装。

比如,一个心中根本没有爱的人,你让他去爱,怎么爱就怎么假。道理也是一样的,爱不是从头脑中生出来的,它是心灵体验,心中无爱,就无法去爱。

再比如一个根本没有善心的人,你非要让他去行善,行不好就会行出事儿来。不知善,当然就不会行善。

行为是认知水平的外现,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造作结果。我们最终会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说到这里,你明白认知的真正含义了吗?

真正的认知,不是头脑层面的知道,而是心灵层面的感知。只有我们在心灵层面发生感应了,认知才会驱动我们的行为。从心灵层面感知到了,才算是认知到了。

我们总是把知识当成认知,这是非常肤浅的。漂浮在知识层面的认知,祸害无穷。

本文结束,感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