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斯巴达克思》

 著若若 2021-12-30


读《斯巴达克思》

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的主人公,就是斯巴达克思,他的英雄形象一直感动着许多许多的读者!马克思也非常感动,说斯巴达克思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是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伟大的统帅,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

作者乔万尼奥里,十九世纪的意大利人。他一方面坚信“自由,平等,博爱”,一方面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局限,也就不可能把斯巴达克思的伟大功勋和高尚品格完全真实地表达出来,但他对斯巴达克思的倾心描述,有不少方面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是可信的,从而对读者具有很好的震撼作用。

斯巴达克思,本来和广大的被奴隶主残酷压榨的奴隶一样,象牛马一样备受摧残,后来在一次反抗罗马入侵的战斗中受伤被俘,被迫当了角斗士。为了迎合奴隶主的“幸福”,他在老板皮鞭的驱赶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几乎走遍了意大利的所有城市,参加了上百次的角斗表演,时刻遭受着流血死亡的威胁。他的妻子,惨死在心怀叵测的监工的皮鞭之下。他的妹妹,饱受利欲熏心的奴隶主的折磨蹂躏,沦为娼妓。非人性的奴隶主,可以随便割去奴隶的舌头,可以让奴隶的儿女一生下来就是奴隶,可以在自己的葬礼上让奴隶们表演角斗,并且一个不许活下来,全部殉葬……惨不忍睹的苦难和死亡,让斯巴达克思感到“象驴子一样浑浑噩噩地拖着沉重的锁链,象畜生一样地苟且偷生”。他,满腔怒火,催生浑身力量,要“把镣铐和锁链,铸成锋利的短剑”!

斯巴达克思,在奴隶主举办的角斗表演中,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他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摆脱奴隶命运,他立即进行武装起义的秘密组织工作。起义暴发后,他被抬举为首领。从此,他率领起义大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敌人用高官厚禄引诱,不能使他变节。在队伍内部有分裂的时候,他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恩怨,亲率主力去营救误入歧途的分裂队伍。难能可贵的是,斯巴达克思的战略思想,即发动一切被压迫民族同时起义,从各方面包围并拆毁罗马奴隶主政权,但是,这一战略思想没有被起义大军所接受,他们错误地主张与罗马决战,斯巴达克思虽然清醒地认识到战略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他却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坚决把起义斗争坚持到底。斯巴达克思一次次地率领并指挥着起义大军的战斗,一次次地痛击敌人,一次次地使革命转危为安。斯巴达克思在作战实践中,有着许多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如兵贵神速,出奇制胜,集中优势,迂回包抄,旋磨打圈,待机歼敌,等等。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就连自视甚高的罗马将领也不得不惊叹佩服,无可奈何地承认“斯巴达克思是一位无畏,英明而又卓越的统帅”。

斯巴达克思,深深地懂得,敌人是强大的,然而,他是为自由而斗争的勇士,必须象英雄一样的活着,象英雄一样的死去!在起义失败前夕的最后战斗中,面对敌人绝对优势的兵力,他慷慨激昂地高喊,“一步也不后退,不是胜利就是死亡!”他亲手杀死自己的战马,誓与起义兄弟共存亡。八百敌人将斯巴达克思死死围住,他虽已浑身负伤,仍然站在敌人堆积如山的尸体上左砍右杀,直到左腿重伤,他还象一头怒吼的雄狮,跪在地上与敌人厮杀。直至战死,被敌人剁成谁都认不出了……斯巴达克思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万古不灭!

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再现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历史,而是为了“让后世丧失了英雄气概而且日趋退化的子孙们回忆一下他们祖先的史迹”,从斯巴达克思奴隶起义的斗争中汲取精神力量!当然,斯巴达克思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着种种的人性缺陷,但是读者却愿意更多地去记住他的高尚品格和英雄气概!

斯巴达克思激动地说,“我们流的鲜血一定会使自由之树结出果实来,我们的鲜血将在压迫者的前额盖上可耻的烙印,我们的鲜血会产生无数的复仇者,我们留下了可以被人模仿的榜样……这是我们能够留给后代的最宝贵的遗产。

史诗的成立,需要以某种胜利收场,以英雄迟暮结束。斯巴达克斯,虽然起义失败,但显然他追求自由的勇气感染了一批同时代的人,并鼓舞了无数的后来者。“宁为自由战死在沙场,不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 这句话,是斯巴达克斯英雄主义最完美的注脚。

作者乔万尼奥里忠实于史料,对角斗士起义的酝酿过程、斯巴达克思所领导的奴隶大军对罗马军队的几度沉重打击、起义军领袖人物的内部分裂终于导致起义失败……等等都作了较充分的描述。若还要说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在于虚构了斯巴达克思与贵族夫人范莱丽雅的恋情并过分地以了渲染。

无论小说,无论电影,无论电视剧,英雄斯巴达克思,都无愧于一个响彻世界各个地方的名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