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 · 辩 | 石头摔坏怎么赔

 葳蕤的石空 2021-12-30


石头摔坏怎么赔


—— 30万元翡翠和135万元艺术品摔坏的思辨的再思辨

文/宦振宏

前几天在《葳蕤的石空》看到严丽娟的《假如摔坏的是石头》一文。这是一篇对前一阵发生的两个意外事件的思辨之文。两个事件分别是:价值30万元的翡翠手镯被游客失手摔坏和135万元艺术品被学生自拍时摔坏。文章敏感地对石界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思辨:如果摔坏的是石头,赔不赔?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而且有不少人经历过,只不过次数不多,又多是私了,过了就忘了,从来没有摆在桌面上讨论过。随着石头的价值不断提升,高价石也陆续出现。这个问题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迫切了。严丽娟的文章在这个节点上提出这一命题,可谓恰到好处,切中要害。笔者禁不住在微信上鼓掌点赞,又随口说了一句“真的是啊,石头摔坏了怎么赔啊?”同样有着职业敏锐性的葳蕤回复了一句“这个可以讨论一下哈”。

随口之言被点醒,葳蕤的话让笔者陷入了沉思,并有了一些感悟。于是决定借着严丽娟一文的东风,顺着这一思辨提出进一步的思辨:石头摔坏怎么赔?

谈赔偿问题,就要了解石头的定价

我们先看看目前石头摔坏怎么赔。老实说,现在的石头赔偿简单的时候很简单,复杂的时候很复杂。简单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赔偿。复杂的时候,简直就是无间道,错综复杂。

谈赔偿问题,就要了解石头的定价。

石头的定价,与翡翠和艺术品不同。翡翠有一个大家相对认可的指导价。艺术品也有一个相对的市场价。石头的定价目前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笔者将石头的定价分为高价石和普通石两类。

高价石的定价

 先谈谈高价石的定价。

高价石一般保存较妥善,出现摔坏的可能性小,但并非没有。通常在参加石展的布展以及交易时上手观看容易发生失手坠地等损坏情况。

高价石的定价是个难点,由于价值较高,买家和卖家双方都怕自己吃亏。通常的高价石有三种定价:

一,卖家定价。有的卖家对自己的石头比较自信,自己定出一个高价。这样的高价是卖家主观的定价,可能合适,也可能偏离市场的实际。

二,专家定价。专家定价的好处是,以专家的知名度和第三方的中立立场,理论上说应该能够更客观。

有的专家会对高价提出以下三点理由:

首先,年代久远。石头形成所经历的时间相当久远;

其次,过程不易。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河床搬运,滚动打磨等,有个极不容易的过程;

第三,象形度高。绝大多数高价石都是象形石。象形度高的很珍稀,也是高价石的主要原因。

这通常是专家的“三板斧”。其实这三点也没有错,问题是前两招都是许多奇石的共性,并非一“石”独有。因为共性而卖高价就有忽悠的嫌疑了。第三点象形度高,这一点很重要,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神韵如何?需要解读。专家的估价有的客观,也有的主观。

比如,一方高价石,1亿年前形成的,专家估价1000万。由此推断“专家”的算法是每年“一毛”。每年一毛,价格不贵啊,但乘上一个亿就不同了。这档专家可以称为“一毛档专家”。当然“一毛档专家”还会进一步解释,过程不易,象形度高。但往往寥寥数语,语焉不详。

这样的“专家”就容易被质疑为“砖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砖家”?一是水平真不够,二是利益在驱使。记得侯跃文、石富宽有个相声段子《乾隆再世》,说到诸葛亮“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目前石界的“砖家”也继承了“诸葛之风”,做到了“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他们的特点是:“估价能胆大,分析能心细,不管遇啥事,心里总不慌,吹牛不上税,警察管不着”。“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这是他们爱放的三大绝招。此处的法律空白,行业也缺乏指导价。于是高价石市就容易出现“谁愿挨打谁来挨”的现象。

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商业行为,以收费为目的。有的还按价格比例收费,更会随意飙高价格。

真正的专家是把赏石当成艺术品,从艺术品的角度分析。对象形石则重点分析其象形的程度、神韵并结合相关的传说、故事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将其中的妙处进行合理解释,当然还会辅以质地、色彩、皮壳等其他因素。另外还要结合石界市场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才可能定出比较客观的高价。

三,机构定价。

目前已经有鉴定机构对石头进行评估定价。鉴定机构本身就是为高价石提供服务的。普通石头一般不会拿去估价。从目前的媒体已经发布的评估情况看,不仅出现了高价石,还出现了超高的高价石——天价石。对此,有的喝彩鼓励,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观望等待。评估机构是否需要定级?评估师是否需要建立信用档案?奇石鉴定机构出现的时间不太长,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这三种方式,无论哪种,要损坏者照此价赔偿,基本没有可能。即便打官司,这些高价也未必都能被法院采信。实际的赔偿方案一定是变通处理的。有个类似的真实案例:一次石展上,一方高价石遭窃。参展者要求主办方赔偿。由于参展者自报高价,主办方难以承担。后经协商,主办方用石展中书画家祝贺石展的若干幅贺词、书画来赔偿,才了结此事。

普通石的定价

除了高价石,一般的石头怎么定价?

这又要从卖家和买家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卖家的情况看:

一,趁机提价。卖家可能借着这个机会,报出的赔偿价比平时的报价还要高。一般卖家处于优势地位,周围的商家等都会帮忙,还有可能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提价又分两种,一种是漫天要价,一种是稍作提价。漫天要价的是借这个机会狠狠斩人一刀,其价格会高得离谱,当然这种情况还是偏少的。稍作提价的卖家实际上是留出空间让人还价,希望能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赔偿金额。

二,报市场价有的卖家心比较平,摔坏了就报出一个市场价。普通石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价的。市场价又有不同的层面。在地摊上,基本上按自己的成本略加一些利润即可;在店面内,则是根据店面的装修程度,石头的包装程度以及卖家的解读,报出一个与店面相适应的市场价。店面内的市场价相对要高些;在精品展上,摔坏石头报出的赔偿价可能是蛮贵的。因为都是拿自己钟爱的上等石头,带着中大奖的心态去的。一般这样的石头都有底座。单就底座而言,就可能花费数千元,甚至过万。石头摔碎了,底座也就无用了。这样的赔偿自然就贵。

三,报折扣价。这样的卖家比较友善。往往会主动报一个折扣价。或者随便买他一个别的石头,或者意思意思象征性地赔偿,甚至不要赔的也有。这样往往双方皆大欢喜,还可能成为好朋友。上海有一位石友,在一次精品石展上布展。一个小品组合上的关键人物石,被一名保安不小心碰到,摔坏了。保安向他道歉,还说工资低,请他原谅。他看保安很诚恳,就动了恻隐之心,没有让他赔。

从买家(赔偿者)的情况看:

一,外行。如果买家是外行,基本不了解石头,认为石头不就是石头吗?他们潜意识里就认为石头的价格不应该高,尤其是摔碎了需要赔偿时,更这么认为。也因为是外行,所以对石头的定价通常有点走极端,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而赔偿时往往是偏向过低价。这样就容易激怒卖家引发冲突。这时最后的结果通常是买家根据自己的能力,谈一个适当的可以接受的价格去赔偿。

二,内行。如果买家是内行,大家都了解基本行情。常常按当时的行情,略作优惠地赔偿。

三,其他情况。现实中买家的赔偿,除了上述的情况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价格。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些特殊赔偿价:友情价、同行价、大哥价、身份价等等。买家这时会充分利用其能够使用的一切资源与卖家进行协商。友情价是买家通过他的石界朋友与卖家进行沟通,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买家能来市场或石展看石头,一般都会交上一些石界的朋友。这些石界朋友对情况比较了解,甚至还可能认识卖家的朋友,那就更容易解决了,石界的圈子很小。通过朋友谈下的价格就是友情价;同行价是买家(赔偿者)找自己曾经去过或常去的商家那里,让这位同行出面,与卖家协商。这样达成的赔偿价就是同行价;大哥价比较特殊,是买家通过当地比较能说了算的,有威望的大哥级人物作为中间人出面。大哥出面,卖家一般都会给面子,这样的特别优惠价就是“大哥价”。当然怎么还大哥的人情是另一回事了;身份价是买家本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利用其身份容易获得一个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优惠赔偿价。比如石界的专家、石协的领导、地方干部、企业老总等等。他们发一张名片,交流几句,起到的效果不是普通人可比的。当然身份价通常是良性的行为,但也不能排除双方沟通不畅时,出现的客大欺店的情况。

怎样才能避免摔坏石头

上述的赔偿方法不一定都恰当。但真的摔坏别人的石头了,或许真有值得借鉴的。

另外,现实中还存在赖账等情况,这里则不作讨论。不管怎么样,现在的石头赔偿总体上还是以主观为主,缺乏一个比较客观的赔偿标准。当然,这一情况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解决的。原因是:小环境中的奇石评估体系不成熟,大环境中的奇石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两点都需要花费时间,尤其是后者。

针对现在的“摔坏石头”一事,笔者给出的建议是:

1 石友同去。要带一个或几个石友一起去买石头,或参加石展。石友一般会传授一些基本的常识。同时有事也可以相互照应。

2 双手拿石。双手拿石比较保险,尤其是刚玩石头的买家。

3 先问价格。石头的价格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的,再上手看。如果是箱货,几十元一个,不管懂不懂行,随便看,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是不同价的,就问卖家最贵的是多少。这样就能了解大致的价格情况。

4 放低高度。笔者的经验是:蹲着离地面要近,站着离桌面要近。这样高度降低了,即使失手也不容易摔坏石头。由于这一经验,曾经失手多次,都没有摔坏。只要不摔坏,卖家一般不会追究。 

5 不慌不忙。真的摔坏了石头,也要不慌不忙,做人应该有担当。其实这样反而容易解决问题。

赔偿参考模式

谈完了现实,我们再展望一下将来。以后石头摔坏了究竟怎么赔才算合理?

一,赔偿价应该部分参考较为成熟的翡翠定价模式。翡翠在总体上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了“准硬通货”。翡翠的定价包括水头、种头、做工等基本因素。现在的石头评估也是类似的,包括形、质、色、纹、韵、底座等因素。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这一评价体系较笼统,所有的石种都一样,没有细分,并不能完全适用到每个石种。这是有待改进的。

二,赔偿价要参考艺术品的定价模式。翡翠大多属于工艺品,而奇石正在走艺术化的道路,因此将来很可能从艺术品的角度定奇石的价格。艺术品的定价包括艺术性、社会性、和市场性等因素。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还与社会对作者与其作品的认知度以及市场的表现等有关。因此将来的石头价格不仅与石头有关,与石头作品的作者也相关。包括作者的知名度,曾经的作品售出价、拍卖价(将来石头出现在拍卖行很可能是常态)以及市场的欢迎程度等。

笔者以为:石头赔偿重点在定价,定价的核心实际是评价体系和公信力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