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结虚痞的中药治疗浅谈

 三和行者 2021-12-31

寒结虚痞的中药治疗浅谈:陈博士按,所谓“寒结虚痞”,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脾胃阳气不足,食少消瘦,胃部痞闷不适而已,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脾胃阳气不够而推动不了食物消化;治疗上,一般来说选择中平之剂,这里结合上世纪名中医裴慎教授的案例予以佐证;骆××,男,13岁,学生,甘肃武山郭槐公社人。1964年3月12日初诊。家长代诉:患儿体质素弱,食少消瘦,于半月前患胃痛,先由某医按食积,用保和丸、焦三仙、小承气汤合剂,疼痛虽减,胃部痞闷不消,胃纳锐减。继由某医又按虫积,用驱虫剂、泻下剂,下蛔虫四、五条。胃痛已止,但痞闷更甚,全不思食,大便溏薄,一日五、六次,体乏无力,神疲肢凉。经诊:脉虚缓无力,舌淡面胖嫩,苔白滑,胃部按之板窒,有轻度积水声。患儿自诉:如有物堵塞样。面色苍白,体质消瘦,肢凉喜温,小便清利,已两日不进食,惟少饮姜汤润口。证系中气受损,脾胃阳微,应按虚寒中病论治。方用香砂六君子、苓桂术甘合剂;吉林参、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炙草、广木香、砂仁、桂枝、益智仁、炮姜、生姜、大枣;3月15日二诊:上药服三剂,便溏好转,已思食、胃纳仍呆,痞闷未除。将前方的清半夏改用半夏曲,去桂枝、炙草加谷芽、神曲。3月18日三诊:上药三剂后,诸症已除,胃纳已增,已能起坐自用饮食。改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砂仁、吉林参改用党参,调理半月痊愈。心下满而硬痛为'结胸',满而不痛为'痞'。《保命集》中说:'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同一痞症有伤寒与杂病之别。伤寒痞症,因表邪入里,热郁心下,必泻以苦寒,散以辛甘,故仲景有诸泻心汤之设。杂证的痞也要根据辨证论治,因'胃旺则多食不滞,过时不饥,脾运则分输五脏,荣润四肢',本例患儿,体质素弱,食少消瘦,可知脾胃早虚。偶有食滞,中气已馁,因过用消导,虚者更虚,继用驱虫泻下剂,一逆再逆,以致脾胃阳微。中气愈损。《内经》所谓'太阴所至为痞满'而成虚寒中痞症,用香砂六君温中培土,合苓桂术甘汤辛甘理阳,加益智仁以温脾,炮姜以暖胃,重用人参以消心下之病。三剂后因脾阳稍复,故思食而便已实,惟胃阳尚见不振,故纳差而病未消。原方改用半夏曲以和胃而解郁,加谷芽、神曲健胃而消食,去甘草以免中满,去桂枝以避表散。《类证治裁》以治中汤(参、术、姜、草、青、陈、半)治虚痞,本例用方也概括在里面。后诸证已除,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促进体力之恢复,加茯苓之渗湿健脾,砂仁之行气健胃,以竟全功。免责声明:文中如有涉及到治疗或者保健方法仅供参考,若有朋友需要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后使用,本人不承担相关责任。本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及其他渠道所发相关帖子欢迎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