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大方图解》上卷005

 仙源钓鱼人 2021-12-31

【桂枝加大黄汤】

即桂枝汤原方加大黄一两准今法一钱至二钱,随时酌用。或云“照桂枝加芍药汤分两,再加大黄”者,恐非此方正义。盖桂枝加芍药法,是兼治太阴。此方主治太阳证,表邪未解,业已传里,腹中实痛,舌起厚胎,发烦发渴,见种种当下之证者。

云补充:《伤寒论》279条原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云以为,桂枝加大黄汤,芍药确实多,何氏之所以说不是桂枝加芍药法,主要是因为,腹中大实痛。应该是芍药甘草法。

此太阳病,表邪未解,而已传胃,为本经半表半里之证,即经文所谓“太阳阳明”也。邪已入胃,其表证必不同初起之盛,故用桂枝,不用麻黄。邪甫入里,其胃火亦未至十分燥烈,故用大黄,不用枳、朴也。

云说:此何氏对半表半里之解释,颇为可取,邪一半在太阳,一般在阳明,而不是在少阳。麻桂和枳朴黄的用药差异论述亦有道理。云以为,若阳明证明显,亦可酌情选用增加。

《金鉴》注略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病则腐秽之出不利,故满而时痛。阳明主内,病则腐秽燥而不行,故大实而痛,阳明腑病也,故用大黄,此双解表里之法也,与《少阳》篇大柴胡汤义同,当两解也。

此与前列大青龙汤证只迟一候(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以查看)。彼为将入未入之时,此则已入胃里也,故接录于此,使学者知伤寒传变,如此其速。一界之间,而有大黄、石膏之别,珍视者庶不敢粗率焉。虚人偏多此症,每因一下之后,胃气虚馁,不得透汗,缠绵发热,而变坏病者比比矣。不妨于此方中量加人参,助营气以达肌表,则汗透,助胃气以驱腐秽,则下更爽也,但分数不可过于大黄耳。

云说:《金鉴》的分析很有道理,太阴主出,阳明主纳,这个很有见地。何氏写方的顺序与疾病传变顺序高度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