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一二年级家长重视这几点培养,三四年级起孩子就会一路领先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谈论对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很多人会提到“欺骗性”的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一二年级的家长说自己孩子考试又双叒叕考了100分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看到有人会这么评论的。

其实不光是一二年级,就连整个小学阶段很多人也会坚持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成绩也是具有“欺骗性”的。

关于“欺骗性”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是认同的,而且这种事情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其实还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并且越是在城市里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视孩子教育(即我们常说的“鸡娃”现象)的地区,这个欺骗性的表现就会越明显。

我曾经也写过一篇文章《小学成绩有很强的欺骗性吗?》(见同步发布的另外一篇),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我们重点要谈的问题是既然我们说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好成绩背后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而这种欺骗性会因为当孩子升入三年级之后因为所学内容的难度、考查方式等变化以及之前诸如超前学等优势的消失而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去帮助孩子升入三四年级之后甚至是在未来的整个学习生活中都能够始终保持优秀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希望家长们一定要“放空”自己之后再来看我下面要写的内容,因为以下内容全部是讲家长要怎么做,而不涉及任何一点老师该怎么做,所以如果你有“我都做了要老师做什么?”想法的话,我建议你后面的内容就不要看了……



一二年级就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都知道学生学习这件事情主动性的重要性,尽管短时间内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成绩的体现上或许并不明显,甚至前者可能还不如后者,但是长期来看,前者的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而后者一旦当学习内容变得更多、更难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尤其是在今年,很多家长切身感受到了“主动性”的影响。

在延迟开学期间,网课学习模式使得所有学生迎来了一次检验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机会,而我们也看到了太多孩子因为在学习上缺少自觉性、主动性严重了影响到了其学习的效果。

孩子缺少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找到的。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们一二年级的时候引导好,那么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就会被培养起来。

遗憾的是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说得人多了之后就会导致有很多父母非常“自觉”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会讨厌学习、不喜欢学习这件事情。

大多特错了。

其实学习这件事情真的是能够让孩子们感兴趣的,甚至能够在恰当的引导下孩子们变得很积极、很主动去学,尤其是当他们开始学习的时候即刚上学的时候,是最容易做到的这些的。

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引导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进而培养起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呢?

1、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第一位的

孩子们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其实往往是受到父母态度影响。

上面说了,父母都不认为学习是能够快乐的,那么必然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看法,但是如果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呢?

父母抱怨说孩子作业太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太多了,父母抱怨孩子们现在学得太难了,孩子也会认为他们学得太难了——事实上很多时候他们对于学习的认识更多的感受是来自于外部的影响而非自己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更多是让孩子感受到“我原来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时候他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就会不一样了。

关键是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意义。

我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干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把给孩子做卷子这件事情变成是一种奖励。

真的是这样,我买回来试卷之后会给孩子看一下,然后告诉他这套试卷真的太好了,可以帮助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不给他,我要看他的表现。

比如我跟孩子讲“除非你能够很好、很快完成作业,否则我是不会给你做的。”“除非你表现不错,否则我是不会给你做的。”

而且我就把试卷放在很显眼的位置。

事实上孩子哪里知道这些卷子到底好在哪里啊!

他只是通过我的态度、表现相信了这些东西肯定是非常好的,而好奇心又会促使他去偷偷去看看这东西到底好在哪里。

所以后面就变成了他会赶紧认真完成作业然后问我要试卷去做……

孩子直接被套路了。

但是他确实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他知道这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后的奖励。

而这种方式到了高年级肯定是不可能用得上的。

不光是做试卷,其实我们读课外书也是如此,把学习、阅读等等一些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压力、负担、令人痛苦的事情从一开始就让孩子相信这是一种“奖励”,这是会给他带来更多收获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就会改变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而这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把控孩子的学习质量,那么孩子的收获无疑是非常大的。

2、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收获以及被认可是很关键的

我始终认为有度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会比惩戒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积极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惩戒是不需要的,相互约定好的惩戒是可以有的,不要有的是那种没有事先约定突然因为某些不好表现“空投”而来的惩戒,这样的方式我是反对的。

孩子们之所以会不喜欢学习很大程度上其实不是因为学习本身有多难、多痛苦,更多的是因为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太大了而积极的又太少了。

比如孩子考得好父母觉得是应该的,考得不好就一顿批。

大多数孩子不会因此就会发愤图强努力下次考得更好,反而会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风险”而变得越来越畏惧学习这件事情——因为他们的不快乐、伤心、难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学习而起的,所以久而久之讨厌学习就很正常了。

但是如果反过来做呢?

无论孩子表现的好还是差,无论是考试还是日常的测试、学校表现以及作业等等,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表现好的地方被得到了认可,而且是认可他的努力过程和态度(这两点很重要),并且对于不足之处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则是我们帮助他们如何能够更好地、更容易地去改变的指导,那么他们还会害怕犯错吗?

当孩子不再害怕在学习上犯错的时候,他就会更积极,因为这样的积极会让他收获更多的认可。

而这个过程无疑会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进而也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就好比我们看到很多人对“不公布成绩”表示不满的时候说的那样:真正伤害到孩子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因为成绩不够好而导致的父母们态度上变化。

就我的经验来看,父母们只要能够把握好这两点,那么对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就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无疑会对后面的整个学习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我们就不再啰嗦了,我这里想说的是父母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不急,总是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是整个小学阶段去养成。

事实上如果一二年级我们没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那么再往后想去养成同样的习惯就会难上加难,甚至根本就养不成了。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阅读这个好习惯,如果孩子一二年级都没有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三四年级及以后的年级绝大的多数的孩子能够养成这个习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阅读更多的时候其实更像是“做作业”一样——变成了一种任务。

那么一二年级有哪些比较关键的习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养成呢?
1、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把“作业”作为第一个要说的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我认为孩子的作业有着连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

无论你是一个有时间还是没时间的家长,无论你是一个关注孩子教育还是不关注的家长,孩子的“作业”几乎都会成为任何一个家有孩子上学的父母日常最最容易关注到孩子学习的事情。

而“作业”本身其实对很多学习的习惯养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孩子的书写质量、书写速度,比如孩子是否能够坐得住,比如孩子遇到不会的时候会怎样处理,比如孩子步骤是否详细,比如孩子如果有不同想法时该如何去引导,比如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管理……

当你认真去看待孩子完成作业的这件事情时你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以“写完”为目标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注意了。

比如我举两个最常见问题:

第一个是孩子书写质量问题,父母能够从孩子一二年级就关注孩子书写的的情况下,即便是孩子不上书法课、不刻意去练字,那么他后面几年的书写也不会差,可能不会看上去很美,但是最起码能够做到整洁、端正。

而如果从一二年级你就不去关注孩子的书写,未来你会发现花费很大的气力甚至花了不少钱、训斥了很多次也很难有改善……

第二个则是孩子从做数学题的时候就仗着自己心算能力强然后各种跳步,那么高年级之后他一定会因此而吃亏很多,并且你会发现这个习惯真的很难改正……

而这一切其实在日常的作业中都是可以不知不觉就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这些习惯会让孩子一直受益。

2、阅读习惯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相信已经没人有质疑了。

无论是从个人的成长角度去看,还是从孩子们未来的学业本身需求去看,阅读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

而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认识到孩子阅读很重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却不多。

更多情况则是父母这边各种“扫货”,但是孩子那边却动也不动,买了很多书结果一直都在书架上吃土……

孩子的这个习惯外人真的是很难直接帮助到的。

父母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亲子阅读”。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识字量、理解能力等限制了很多孩子是不可能独立完成阅读的,所以只是要求他们去看书你会发现要么他们只看图不看字,要么干脆就是只答应而不行动……这件事情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因为是孩子客观能力决定的,即便是他们识字量再多,但是理解力跟不上的时候也会影响阅读体验感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陪着孩子去读书,把读书这件事情变成家庭日常的一项亲子互动环节,变成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那么慢慢孩子就会习惯于读书——不仅仅只是习惯问题,也因为他们确实会因为阅读而感受到很多的收获,进而使得他们愿意主动去读。

当然,这个问题细说起来的话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比如如何陪孩子一起读,过程中应该如何让孩子收获最大化,如何避免孩子只“听书”而不去主动看书……

这些问题我后面会单独写文章详细介绍,但是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要注意的是这些习惯真的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去养成,越往后越难养。

至于其他比如预习、听讲等一些习惯这些事情家长多跟孩子的老师沟通,其实并不难解决,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都还是比较容易听话的。


一二年级培养好孩子自理能力受益终生


这里的“自理”是广义上的自理,它不仅仅包括生活中一些诸如医食住用行中的自理能力培养,关于这些方面我觉得没必要再谈了,任何人都应该清楚这些自理能力有多重要,我这里说的广义值得是还包括了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自理能力引导。

比如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跟老师反映,遇到不解的的时候要主动跟老师请教,遇到同学矛盾时候该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要让孩子慢慢开始学会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坐等父母替自己解决,甚至还要等父母主动去发现问题……

关于这个能力父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主动性地说教,多引导孩子主动诉说,不要直接去教孩子如何处理,要在引导孩子自己想如何处理的过程中以“建议”的形式提供给孩子参考,切勿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也切勿直接去评价孩子的错误或者不足,这样做会导致孩子过于依赖父母的意见而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孩子们长大是很快的,尽管每天我们可能觉得都挺艰难的,但是回头一看的时候都会觉得日子过得太快了。

而上面的这些能力你会发现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有些影响我们说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也不为过,您说是不是?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好,学习习惯也罢如果我们能够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那么即便是过程中孩子接受的慢一些也没关系,怕就怕我们的方向错了,比如过于重视分数却忽视了分数背后的各种不足,比如过于在意孩子“听话”却忽视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培养……

对一二年级孩子而言,父母们能够抓住这个黄金期,给予孩子更多的积极引导和合理的培养,孩子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你会发现,那些高年级之后出现各种问题的孩子,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时其实还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而到了那个时候再去解决的话难度无疑会增加太大,甚至根本来不及。

所以,父母们在有机会把控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