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常记》《致清》丙丁下

 漳村李大眼 2021-12-31

《九常记》《致清》丙丁下

甘入胃,在心肝曰濡泻,归脾肺大肠为补,胃小肠肺为之清利。走肾则散,故为便浊而败乎肾。其郁乎脾,故为湿蚀而病消渴。其上注利乎咽嗌,下行为溜而足膝酸软,风胜则痛。寒烁而痛弗能忍者,为气亏而肾郁骨痹也。

酸入胃,在脾肾二肠为涩滞,归肝胆筋小络为化消收摄,心血脉为清利。走肌腠而停狞为痛,入六墟而郁懑。其消乎核膜,抑诸燥火。醇热化乎诸物,逢咸以止。其伤于胃,津亢而多口冒。减乎瞻阳,故鬓髯早白而背胛痉,合于碱而为利也。

辛(腥)入胃,在心肝瞻小肠为着腻,归肺肾脾大肠为之益利,离乎膋脂则滞而肥,滞乎六墟则器墯而臃,停乎原漠膀胱则病肤色败。走髓补而入血为泣,甚则器满而无子,实乎阴,阳无以清焉。

是以肾小肠不足当慎水物,肝大肠不足当慎诸肉,不然则髓血感其毒淫。其病则不治,此常耳。夫肉生,其嗜有所毒,积乎其中,故当戒之耳,以天之常,不常犹过耳。

是故咸苦相戴而多瘤结,苦辛相戴而郁滞,辛酸相戴而燥怒。酸甘相戴而男女滞,外泻则前后湿淫而痒。甘咸相戴而留毒太阳手,三阳足淫而肾竭。言戴,谓客不交而气淫也,克淫之气者,败坏以蚀之气也。合生化克制,各有其同,各有其厌也,故互持而生之矣。

彻一虚一极,光沐焉。兆离明而示炎上,行形矣。火非火,类而归象也。气以发之,用物能之,动之元矣。故乂味之若,其性犹烈。形之所异,其功必辨。荄本土石,各有其独也。

石金之味,堕烈性毒。苦辛酸涩,伏热祛风。苦酸而辛,制火驱水。苦甘淡辛,行滞仰痛。苦甘涩酸,镇狂伐心。

咸酸辛淡,除烦袪热。咸淡而辛,益骨利蓄。咸辛而酸,除郁泻下。咸淡而辛,行水发表。

甘酸微辛,清消以利。甘淡微酸,除湿敛汗。甘淡微辛,滑(病水火,会意。火蒸汗液为病)益骨。甘淡微苦,祛风散寒。

酸咸辛若,性蚀软坚。酸辛咸烈,腐化以溶。辛而酸咸,通塞消结。辛而酸烈,祛积化滞。

辛嗅酸辛、烈则大毒,镇欬袪痰。辛淡微酸,镇热息风。辛之乂若,其性烈毒。治之有用,虽功有伤。慎之谨之,莫可介然。故石金之味,可外而慬内,益表而畏里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