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悦读斋主 2021-12-31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意思是逃离或是找到新的信仰。

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不满自己的出身,怪父母无能,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

他们总是懊悔自己的过去,一直纠结在过去的伤害中不能自拔;

他们后悔过去没有努力,认为今天一切的努力也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就干脆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等等。

其实这样的人还不少。

如果这些人看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或许他们的这些想法会有所改变。


01


大山里的女孩

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塔拉·韦斯特弗

故事的主人公塔拉·韦斯特弗,也是书的作者,1986年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一个山区的摩门教家庭中。十七岁前她从未上过学,直到九岁时才拿到出生证明。

一对父母7个孩子生病受伤,从不就医。她的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厂,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厂帮忙干活,或是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她们与世隔绝,相信世界末日的终将到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做生存准备。

父亲偏执狂热,他认为送子女上学便是将他们交给恶魔。而且经常不顾子女的死活,让他们在废料场中从事危险劳动。

她的二哥肖恩还有家暴恶习,常会扯着塔拉的头发将她拖到卫生间,把她的头塞进马桶里。

塔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但她不相信这里就是她的宿命。

这里是她的起点,她无法选择,但她可以选择自己的终点。

后来她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02


飞往自己的山

人的一生有两天最重要,一个是你出生的那天,一个是你找到人生目标的那天——马克·吐温

塔拉16岁时的一天找到了她的人生目标——上大学。

她的另一个哥哥泰勒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为她播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后来她偷偷自学,通过几个月的勤奋努力,竟然收获了一个奇迹——大学录取通知书。

17岁时她才第1次走进真正的课堂,对塔拉来说,大学是全然陌生的世界。

她不知道论文为何物,也不明白教科书是用来读的,还错以为欧洲是一个国家,甚至不认识大屠杀这个词,以为犹太人被杀害不过五六百人的规模。

她还不明白,同居一个屋檐下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塔拉没有朋友,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别人也视她为怪胎。

摆脱无知是一条艰辛的路,但塔拉凭借毅力和信念,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最终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

她说,对不懂的东西要耐心阅读……,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03


不再纠结过去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那都是你该去的地方;无论你经历什么事,那一定是你该经历的事。绝非偶然,一定有它的意义和道理。——释迦牟尼

塔拉走出大山、对家庭的叛逆,为她和家人之间划出了一道难以修复的裂痕。即使在她成功后,开始也无法消除她与父母的决裂分离之痛。

这种痛苦曾让她一度发疯,整夜难眠,甚至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

但塔拉明白,家庭终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一块难以理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给你刺痛,但爱始终存在,无法割舍。

她也许不再是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他的父亲。

塔拉不再为她的原生家庭、为她曾经不堪的生活感到羞愧,她开始向朋友们坦承她的贫穷和无知。

她还把这些复杂而真实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还动笔写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书,2019年它一经出版就荣登《纽约时报》的畅销榜。

塔拉有句话说的非常深刻,她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读了塔拉的故事,有的人看到了她的坚忍和独立的人格,有的人看到她的励志成长,有的人看到了教育带给她的转变,也有的人看到了她逃离原生家庭、找到自己信仰的勇气和力量。

但不管我们看到了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塔拉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过去经历了什么,只要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它!

如果你还在纠结自己的家庭出身、纠结自己受到的伤害、纠结过去的一事无成,不妨停下来,想想塔拉是怎么做的,听听她怎么说。

她说: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