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山乳业的巨额债务、负面口碑会否成为超级“接盘侠”的议价工具?

 乳业财经 2021-12-31

撰文:旭会

监审:范慧新


两年来,关于重整辉山的未来走向屡被猜测和提及,但始终未能尘埃落定。

这些日子里,昔日债务危机留下的阴影逐渐淡去,辉山在等待重整带来的“重生”。

一直在等待“接盘侠”

辉山乳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据其官网介绍,2013年9月在港股上市后,辉山乳业“全球发行额13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消费品公司首次发行前十名,上市首日市值近400亿港元。”

作为东北三省第一大液奶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4年,以零售额计算,辉山乳业的液态奶产品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由2013年的19.5%上升至20.9%,酸奶市场占有率为28.7%,而巴氏奶市场占有率则达到44.3%。

在2015年的年度报告中,辉山乳业曾表示:“在东北尤其是辽宁,低温鲜奶类细分产品中,辉山品牌拥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

如果没有2年前的崩盘,相信辉山乳业的巴氏奶局势一定大好,且仍然是全国拥有牧场数量最多的原奶企业。

辉山乳业先后投资200多亿,在辽宁省沈阳、锦州、阜新、抚顺、铁岭,江苏盐城等地投资建设了良种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产业集群项目。

逐步形成以饲草、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及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乳企。

目前,辉山拥有近50万亩苜蓿草及辅助饲料种植基地、年产50万吨奶牛专用精饲料加工厂、超过20万头纯种进口奶牛、82座规模化自营牧场以及6座现代化乳品加工生产基地。

如今在中国奶牛存栏量下降的大背景下,生牛乳价格有所上涨,这对于拥有众多上游牧场资源的辉山来讲是个利好,辉山原奶产品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因此这也是重整辉山最好的机会。

今年2月8日,辉山乳业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内陆管理层向管理人提交一份重组计划,将83家中国附属公司资产从集团剥离出来,注入到新成立的公司。

83家中国附属公司的负债将以现金还款、债务展期、债转股(新公司的股份)等方式偿还。上述国内重组计划目前是一份草案,可能会受到修改。

业务收缩但运营正常

2017年11月1日,辉山乳业发布公告称:“尽管自2017年三月底起本集团面临各种状况,由于各利益相关方(包括当地政府、国内银行、供应商、分销商和本集团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本集团仍继续经营日常业务。由于最近本集团产品的市场状况有所改善,本集团注意到原料奶的平均售价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本集团的原料奶日生产量亦逐渐恢复。整体而言,本集团正朝着每月从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得正现金流的方向努力,并有望在2018年3月31日前实现该目标。”

根据过往年度报告可知,辉山乳业除了原奶和液态奶业务,还有奶粉品牌,但据新京报报道,走访的商超和母婴店中,未见辉山品牌的奶粉。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新京报记者:“辉山的奶粉自2018年年底就不做了,因为这条产业线的整体费用太高,不赚钱,而且人员跟不上。由于辉山出事(爆发债务危机)之后,辉山的销售人员和辉山团队的很多人都走了,辉山处于半瘫痪状态,所以辉山的很多产品都不做了。”

但是2018年2月底,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对外证实,本月菲仕兰已完成了对辉山乳业合资公司的全资收购,与合作之初菲仕兰付出的7亿元人民币,外加3000万美元的股权相比,这一次菲仕兰只付出了200万美元就终结了关系。

《乳业财经》在各大线上平台搜索辉山相关产品得知,目前线上售卖的大多是纯牛奶、酸奶、以及多风味的发酵乳。

2019年,辉山乳业在酸奶业务上推出的新品是零添加的益生菌酸奶,据辉山乳业员工介绍,“债务危机的确对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2017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走出来了,现在每年都会有新品上市,过几个月还会有升级的产品推向市场。”

另外《乳业财经》还发现“辉山鲜博士”在9月4日利用开学季做过一波宣传,在线上平台销量也不错。

据界面新闻报道,走访沈阳家乐福、沃尔玛、奶站等渠道发现,辉山的鲜博士(袋装、盒装、瓶装)在超市有大面积的陈列区域,酸奶产品还在推新,将之前的“十天”升级为“0+”,并在超市以促销、买赠活动吸引了本地消费者购买。一名奶站(专门进行奶制品批发和零售的渠道)工作人员称,辉山的鲜奶价格低(袋装批发2.2元,零售2.3-2.5元),走量也比较大。

第一个被做空的国内乳业股

2016年12月16日和19日,美国做空机构浑水公司接连发布了两个做空辉山乳业的报告,称该公司至少从2014年开始发布虚假财务报表、夸大其资产价值及负债颇多,因此,该公司估值实际接近零。

据了解,浑水调研公司主要是曝光在美上市的中国小公司的虚假财报和欺诈行为。“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了一公司存在欺诈行为,而它也正好是一家反向收购公司。于是就诞生了Muddy Waters Research(浑水调研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如是说。

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结合是了解一个公司真实面貌必做的功课。在选定攻击对象后,浑水必对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开资料做详细研读。

2017年3月24日上午11点左右,辉山乳业股价在毫无征兆情况下突然跳水大跌,盘中最大跌幅90.71%,创下辉山乳业史上最大跌幅,受此影响,辉山乳业实际控制人杨凯、葛坤,一天之内财富额蒸发209亿元。

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对辉山乳业进行审计并发现辉山乳业制作大量造假单据且辉山乳业的控股股东杨凯挪用公司30亿元投资沈阳的房地产。

对于上述报道,辉山乳业在2017年3月28日发布公告称,辉山乳业及杨凯否认所有以上说法。

这一系列事件过后,辉山乳业的债务危机爆发。来自不同债权人的起诉纷至沓来,杨凯致力于与债权人和金融机构的斡旋,同时,其子杨佳宁被委任为辉山乳业副总裁,负责协助辉山乳业液态奶业务的销售及营销。

杨凯在2016年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将自己成功归因于“得奶源者得天下”的眼光。

的确,辉山乳业恰逢其时,尤其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自营牧场模式、拥有奶源优势的辉山开始提速,扩大了建造牧场和乳品加工厂。至2013年IPO之后,辉山乳业的业绩一路向上。

根据历年财报,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三个财年末以及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半年,辉山乳业的总营业收入分别为50.94亿元、57.13亿元、63.98亿元、34.42亿元,实现净利润12.49亿元、8.77亿元、6.62亿元、6.18亿元。

但是,因为建牧场、购草料、奶牛养殖、饲料加工等都需要高额资金,而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辉山乳业共通过70余家银行、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融资租赁等进行借贷,因此欠下了巨额贷款。

据企查查显示,自2017年被做空至今,辉山乳业收到风险提示:新增股权出质6项;新增股权冻结67项;新增裁判文书29项;破产文书公告8项;成为失信执行人2项。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辉山的主要价值是在其成规模的牧场和牛,主要问题就是债务负担、债务重组的难度较大。问题在于债权人和重组方的利益博弈。

辉山,能否再次崛起,获优质接盘手?《乳业财经》表示期待!


《乳业财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