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神巴菲特的“滚雪球”人生

 熹履 2021-12-31

六月已下旬,由于各种原因,巴菲特的午餐时间竞拍成天价的故事没能像往年一样上演。

但前几天巴菲特要退休了的消息还是上了热搜。虽然消息被证实并不属实,可事关股神巴菲特,总能引起一波热议,大家在得知他并没有打算退休时也都舒了一口气。而他的人生和财富故事也被再拿出来解读。

当然巴菲特的人生故事与他的财富故事一样,如一场好看的电影,值得花时间去品。

1·烟头价值

这是一节被遗弃的烟头,生命已尽,已无价值。

这是另一块烟头,生命将半,仍有价值。像这样的烟头实际价值往往远高于市场估价。

巴菲特看中的就是类似第二节烟头的价值,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以低价买进烟头公司,赚取仍在吸取烟民的钱,不断实现财富的复利。

巴菲特财富的复利模式,有人总结为“滚雪球”。巴菲特认为他的人生也就像滚雪球,而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2.成 长

美国内布拉斯加奥马哈,是巴菲特书写人生传奇的地方,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所在地,也是巴菲特的出生地。

霍华德·巴菲特

在巴菲特的人生中,最初的财富要数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

霍华德·巴菲特是一名股市交易员。在巴菲特出生时,恰好遭遇经济大危机。经济的大萧条给巴菲特的家庭以沉重的打击,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失业了。他用存款和两个同伴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

一个月后,霍华德·巴菲特就赚取了450美元。十多年后,霍华德当选为美国联邦众议员。

在巴菲特成长过程中,父亲注重实例教育。巴菲特仰慕父亲的全部,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巴菲特继承了母亲的智商——高达152和父亲对数字的敏感。

他从小就喜欢与数字共处,一直以某种方式和数字一起玩耍。他喜欢这类游戏,做自己的老板。

所谓兴趣在哪里,特长就在哪里。 

7岁时,巴菲就开始四处兜售各种小玩意,比如,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口香糖。这让他一星期五分钱的零花钱增加了不少除了卖口香糖,他还售卖可口可乐和爆米花,周六,换成报纸和家庭主妇类杂志。

巴菲特也对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父亲的办公室第一次读到投资方面的书。很快,他读完了办公室里所有的书。

年轻时的巴菲特

11岁时,巴菲特就买了第一支股票。他决心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确定了这个目标后,就开始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在赚取了一些钱后,巴菲特认为在学校的东西不实用。16岁时,他离开了校园。但父亲并不这样认为,坚持让他读书,最后巴菲特听了父亲的话,又回到了校园。

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了一段时间,又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专注加上他超强的学习能力,让他一年内拿到了经济学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商学院,他被告知到芝加哥附近的地方面试。

面试进行了十分钟,面试官说,算了吧,你去不了哈佛。

然而,巴菲特却因为这次失败开启了他成长的另一扇窗。

那个夏末,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目录的名单里,看到了两个人:一位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另一位是大卫·多德。

 创业初期的巴菲特

巴菲特看到这两个名字时很激动,因为他看过两位教授的书,所以,他给他们写了信,信中他说,

亲爱的多德教授,我以为你们已经过世,但我发现你们还活着,在哥伦比亚教书,我很想来……

他的信打动了负责招生的金融系主任大卫·多德,于是,巴菲特去了哥伦比亚商学院。

在这里,他成为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誉为“金融教父”,在他的指引下,巴菲特走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世界。

格雷厄姆提出了“价值投资”的观点,格雷厄姆告诉他投资的两条规则:一是不要赔钱,二是不要忘记规则一。

21岁,巴菲特以最高A+的成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巴菲特的迅速成长除了学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书本。

小时候,他看了《赚1000美元的一千种方法》后,就将其中的方法拿来实验。甚至将《世界年鉴》这类书看得津津有味。他的记忆力超强,在七八十年后,仍能记得书中的一些数字。

长大后,当其他同辈人都在《花花公子》中寻找年轻的证据时,巴菲特却从另一本书里激情。他在亚马逊买了一本《穆迪手册》。《穆迪手册,是一本有八百页之厚的书,包含工业手册、运输手册、银行及金融手册等内容。

巴菲特一页一页地翻看,在当中寻找股值偏低的股票。

巴菲特每天都在研读书本。时至今日,他还是保持着一天五六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3.重 生

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巴菲成为了格雷厄姆理论的鼓吹者和践行者然而,巴菲特的其他能力并不都像他的商业才能那样瞩目,如他与异性相处的能力。

高中时,巴菲特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个年轻人约好去剧院,令女孩没想到的是,巴菲特用灵车来接她。这辆灵车是巴菲特买来赚取出租费的。这件事,让巴菲特在女孩面前很囧。

不过,后来他还是认识了令他瞩目的女孩,她叫苏珊,是巴菲特妹妹的室友。

苏珊是巴菲特人生中另一大财富。

起初,苏珊并没有发现巴菲特的闪光点,也没有对他特别对待。

苏珊的父亲却意识到女儿可能因此错失一个好男人。他对苏珊说,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不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待他。

苏珊花了一些时间才发现了巴菲特的不同:他智商超群,但情商又令人堪忧;他不擅与人相处,害羞,甚至是不合群的;他抠门,又是一个专注认真的人。

但好在善良、体贴的苏珊身上有一股平衡的力量。巴菲特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平衡。

巴菲特和苏珊在婚礼上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结婚,因为紧张,巴菲特摘下眼镜参加了婚礼。

婚后,苏珊像一剂催化剂,为家庭催化出更多的笑容和温暖。

他们生了三个孩子,苏珊用心地照顾着孩子和巴菲特。

巴菲特一边不断买进“烟头”公司,将雪球越滚越大,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一边享受着苏珊爱的浇灌。

巴菲特对苏珊一直很迷恋,他总说,是苏珊给了他第二个生命。如果没有她,他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是苏珊,让巴菲特成为了完整的人。

3.高山流水

不止苏珊,他还和一群让他生活变得简单的人一起工作。

查理·芒格就是巴菲特的一位心灵伙伴被称为巴菲特“最后的武器”。是他的另一重要财富。

芒格(左)巴菲特

1978年,从他们成为合作伙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

“我俩都清楚,我们就是天生一对!(We know we are sort of mide for each other.)”

他们似乎总能知道双方脑子里所想的事。芒格和巴菲特一样沉迷于投资,两人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数学思维、理性、阅读……

芒格比巴菲特更喜欢阅读,一天醒着的时候,他会用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读书,被称为“行走的书架”。

年轻时的芒格

查理·芒格的思想闪耀着更加理性的光芒。他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理论有所不同,他将目光投向的不是烟头公司,而是有着更好发展前途的企业,并长期持有他们的股票。

一个“好”公司的标准,他们认为有最基本的两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性。

比如他们投资的可口可乐,巴菲特自己就是其忠实拥趸。

有了芒格后,巴菲特的复利模式不再是短期小利,而是将伯克希尔放在一个更加长远发展的位置上去思量。

巴菲特对违背道德的钱不感兴趣,

“巴尔扎克说,每一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笔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

巴菲特如是说。

这也是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能够长期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专注与孤独

在一次聚会中,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相识,两人很快成为好友。比尔·盖茨的父亲让两人各自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两人不约而同地在纸上写下了同样的词:专注。

巴菲特对于感兴趣的事就会去了解前因后果,去见参与此事的人,研究所有相关的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相同精髓的词汇:格物致知。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专注而坚定地深入研

当然,巴菲特一直感兴趣的事,是商业宇宙。对此事的专注同样意味着彼事的无法专注。

哪怕沉浸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巴菲特依然是孤独而独立的,这种孤独是哪怕苏珊也无法一起走入的世界。

巴菲特一直保持着长时间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对于不感兴趣的事,他会有很差强人意的表现。

苏珊一直关注着人权,她将很大热情投入到当中。和巴菲特一起幸福生活了25年,两人一直有一个分歧,巴菲特只想赚更多的钱,而苏珊对复利并不感兴趣,她经营了一个基金,并且希望能捐出更多。

有一天,一件事让苏珊重新审视两人的关系,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她发现巴菲特华盛顿一个寡居的女老板过于亲密。

这么多年来,家庭已经束缚了苏珊的飞翔。她想有自己的身份,想和巴菲特活成平行线。于是,她离开奥马哈去了旧金山。

巴菲特一下子陷入了生活危机。 

 阿斯特丽德()、巴菲特和苏珊(右)

苏珊打电话给她的好友阿斯特丽德(苏珊去世后,巴菲特结了婚,让她去照顾巴菲特。不想,阿斯特丽德成为了没有离婚的巴菲特的另一个伴侣。

苏珊,这个曾经照亮巴菲特生命的女人,也和一个网球教练同居了。巴菲特得知后,世界一下子陷入了黑暗,他一天之内瘦了10磅,一度想要自杀。

他开始思考除了金钱和生意之外的东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苏珊离开后,他关注着苏珊,两人经常通话,直到她离世,都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苏珊去世后的2006年,巴菲特捐了人类慈善事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款。他声称将在20年内捐出三百多亿美元。

一向抠门的巴菲特终于像苏珊曾经说的那样做了:捐出更多。

至此,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世界观,也改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