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仕途命运多舛,文学成绩斐然,清朝姚鼐这十首诗作,尽显阳刚之美

 qiangk4kzk8us4 2021-12-31

在清朝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非“桐城派文派”莫属,其中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四人是领军人物,被尊称为桐城派“四祖”。 在这四人中,姚鼐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古文第一人”,而他的诗绽放出博大精深的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姚鼐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读懂对其顶礼膜拜。

清朝姚氏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据记载出仕为官的姚姓人有四百四十余位,还有诸如姚范、姚鼐这样的文化名人。幼年时期,姚鼐跟随伯父姚范学习,在文学方面深受前者的影响,后又跟随刘大櫆学习古文,深受后者的器重。由于才华出众,姚鼐也选择仕途之路,但是事与愿违,他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经过13年的挣扎终于中试。他为官仅八年时间,面对现实,他内心矛盾,逐渐开始有隐退的想法,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辞官回乡,广收门徒,以讲学授课为生,直至八十五岁,一代文坛引擎逝世,据说为其治丧的学生达到百余人。

众所周知,姚鼐因散文而闻名,他的诗歌成就是被后世低估的,而他的诗能够在诗歌盛行的清朝站稳脚跟,又对诗坛产生巨大影响,可见其诗歌自然有独到之处。姚鼐的诗歌创作不宗一家,他吸纳以王世贞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为代表的灵性派三家之所长,并承袭唐宋诗作理论,形成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审美独特的诗歌创作观点,同时诗文中蕴含着博大的人文精神,值得后辈文人借鉴。

纵观姚鼐的诗歌,他的诗风具有阳刚的特点,倾向于壮美的审美观,尤其对前人杜甫和黄庭坚的诗歌钟爱有加。他的古体诗以赠答和模山范水为主,诗歌流露出雄迈浩荡之气,符合其对壮美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古体诗七言比五言更为突出壮美的特性,送友慷慨激昂,写景阔达壮丽。他的一生以访名山大川为志向,写景诗文中不仅描绘了清幽淡远的山水之色,同时透露着对壮美的追求,又体现其坦荡的胸怀与格局。

七律诗是姚鼐成就最高的,曾国藩曾称他的七律为“国朝第一”,其要求气健的宗旨得以明显的体现。他的近体诗成就同样卓著,写景状物的诗句浑然一体,将博大的情怀与阔大的景物水乳交融,不仅向众人展现一幅无限广阔的画卷,同时表现出阳刚之美。所以,从姚鼐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来看,能够清楚姚鼐对诗论方面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久而久之成为桐城派的经典。

姚鼐的诗除了体现壮丽之美外,还体现出其他的美学观。由于姚鼐活到八十五岁,他的人生经历就是其宝贵的财富,经过漫长的生活积累,让他的诗文具有深刻的现实特色,读起来可以发人深省,暗含浓厚的想象美。而诗的成就大小,又与诗歌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关系。姚鼐的诗内涵是丰富的,有控诉昏庸,有历尽沧桑的怀才不遇,也有对底层人民的怜悯,也有对现实社会黑暗的讽刺,所以姚鼐的诗又具有思想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桐城派文派”集大成者姚鼐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诗人的思想与诗歌的意境,相信你会喜欢。

有怀雒君

姚鼐 〔清代〕

秋阴不成雨,黯黯望空津。

枫落初寒水,帆行失意人。

山林违远性,书筴逐羁身。

安得将尊酒,相邀慰此辰。

贵池道中

姚鼐 〔清代〕

晓过池州郭,人家傍曲溪。

白花临岸发,青草度江齐。

秋浦残林雨,春山遍竹鸡。

东楼怀李白,风日至今迷。

离思

姚鼐 〔清代〕

画角一声江郭,布帆几叠风亭。

前日故人千里,倚楼依旧山青。

天门山

姚鼐 〔清代〕

万里江流断,双崖地脉通。

冥冥浮积气,漠漠送长风。

沧海孤帆外,神州落照中。

人生如鸟迹,独上俯鸿蒙。

丹徒寓楼上作

姚鼐 〔清代〕

郁郁山川面倚楼,侧身江左旧徐州。

寒潮不隔中原望,白日遥县大海流。

北府千年京口镇,西风一夜秣陵舟。

古今只此沧波色,烟雾何时竟掉头。

临清雨夜

姚鼐 〔清代〕

昔挂轻帆济江泽,载酒同舟尽佳客。

两岸秋声枫树青,半夜月明江水白。

飘零朋旧感平生,摇落关河复今夕。

漳水东流汶水清,寒雨孤篷百忧积。

黄慎雨景

姚鼐 〔清代〕

数椽深壑架茅茨,乱木霾云出谷迟。

忽听后岩飞瀑急,四山风雨已多时。

唐伯虎墨笔牡丹

姚鼐 〔清代〕

两枝芳蕊出深丛,休比徐熙落墨工。

曾向金陵参法眼,了知花是去年红。

泊临清漳口

姚鼐 〔清代〕

泊舟寒渚对裴褢,岸木苍苍水镜开。

沧海雾摇孤月上,青天影合二流来。

平生苦忆清江棹,深夜休嫌浊酒杯。

明发风帆好停处,拂衣先上鲁连台。

丹徒寓楼上作

姚鼐 〔清代〕

郁郁山川面倚楼,侧身江左旧徐州。

寒潮不隔中原望,白日遥县大海流。

北府千年京口镇,西风一夜秣陵舟。

古今只此沧波色,烟雾何时竟掉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