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工程36——关键点

 人类研究中心 2021-12-31

  关键点这个名称真是再好不过了。人们一直努力想要找到关键点,它们就好像古代东方按摩疗法中的穴位,有时让人无从下手。

  事实上,关键点是故事结构的各个转折点中最简单有效的一个。

  关键点的功能

  到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故事中有敌对势力——坏男人或者坏女人——敌对势力首次出现于第一情节点,同时第一情节点宣告了第一部分的结束。

  这种敌对势力界定了主人公随后的需要、追求和旅程,在第一部分过后,敌对势力应该一直处于故事的最突出位置,至少在特定的语境中应该是这样。

  但有的时候只有语境还不够,读者需要看到那种最纯粹、最危险以及最恐怖的恶势力。或者,如果这些恶势力不恐怖也不危险的话,读者至少要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去看。你需要提醒读者,让他知道有危险、风险的存在,暗示床下藏有糜鬼。

  在第一情节点之后,阻碍主人公的东西一直存在,当主人公开始新的追求时,敌对势力渐渐淡化了,但是迟早,读者或是主人公都会再次遇上敌对势力,直面反对者的目光,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以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邪恶力量。我们称这个时刻为关键点。

  关键点的定义

  关键点的定义就是∶对敌对势力的本质和含义所举的例子或作出的提示,这个例子或提示还没有经过主人公经历的过滤,由此读者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看到它。

  故事中有两个关键点,二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它们在故事中出现的顺序不同。

  比方说,你在写一个爱情故事,在第一情节点,主人公被女朋友当成红牛饮料的空罐一样甩了。读者不知道为什么女朋友离开了他,不过主人公需要做的就是去赢回她的芳心。主人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弄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在这里,敌对势力就是他的女朋友,女朋友对他不感兴趣,这阻碍了主人公把她追回来。

  在第二部分,读者从主人公的角度认识了敌对势力,读者感受到他的痛苦,同情他的迷惑,对他寄予希望。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这太糟了。

  到了第一关键点,读者需要自己看到这个敌对势力,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谈论或者提及,或者是回忆。她需要通过主人公的眼睛经历这一切,或者在某些故事中,只有读者能看到敌对势力,读者看到了主人公将要面对的一切,而主人公自己却浑然不知,继续做出回应。

  在这个例子中,一个好的关键点可能是一个迅速闪过的场景∶他的女朋友出现在阿斯彭滑雪场,外面雪下得纷纷扬扬,透过丽嘉酒店的窗户,主人公看到他的女朋友投入另一个情人的怀抱。

  情况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必说了。仅仅给我们展现出那个女孩和别人在一起就够了。

  对房地产业以及对故事的转折点而言,位置就是一切关键点的出现可能非常简单而迅速。它可以是一个能够唤起另一个场景继续发展的部分。瞥一眼即将来临的风暴(字面上的或者比喻的,这也适用于故事)以及劫难,都能起到作用。

  它可以是一个绑匪为了取乐殴打被绑架者。或者绑匪在电话里用高声恐吓受害人,向他们施压要求支付赎金。

  越是简单,越是直接,转折点就越是有效。如果敌人大吼大叫,就让我们听到他们的吼叫声。那是所有关键点需要达到的目的。

  第一关键点在第二部分中间出现。第二关键点正好出现在第三部分中间。它们分别出现在故事的3/8和 5/8处。

  可能需要给关键点设置一个场景,也可能不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它不是一个程式而只是一个格式。你要有所选择。

  在电影《壮志凌云》中,敌对势力是男主人公的背景故事∶他一直在努力从父亲在军队里受辱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因此变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有时候对他的战友来说他是个危险的人,更不用说他的事业了。

  在为第一关键点设置续发事件的时候,我们看到在一次飞行练习(一次模拟格斗)中,男主人公因为粗心把事情搞砸了。真正的关键点出现在衣帽间内,只是一个简单的32秒的对话,竞争对手跟他说∶"不是你的飞行问题。而是你的态度问题。你可能不喜欢和你一起飞的那几个人,他们可能也不喜欢你……但是你到底站在哪一边呢?"后来男主人公在和他的副驾驶低声讨论时,承认了这一点。是的,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也是关键点——我们正好目睹了故事中敌对势力的全面展示,这让我们意识到它是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利害关系是什么。

  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有个场景,一个老拳击教练在深夜开车拉着他的女拳手徒弟穿过南方某个乡村别墅。他们正说着话,突然女主人公的语调变得柔和,她告诉了教练一个关于她父亲和狗的故事,这只狗一生都陪伴着他,但他还是不得不让它安静地离去。

  在这个关键点场景之前有一个场景,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故事富有灵魂。那天的早些时候,在加油站,女主人公意味深长地看着个小姑娘和她的小狗,而且我们看到了她眼中的悲伤。当关键点场景到来的时候,我们很快理解了给她安排这个小插曲的隐喻意义而且万一我们没有看懂,她还会加上一个结语,"我除了你什么都没有了。"她在短暂旅行中回顾的往事也不是偶然事件——狗的主人爱它;但要给它施以安乐死,即便这样做非常痛苦。他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帮助他的狗摆脱痛苦,他不得已才这样做。之后,这正好成为了教练所要面对的问题∶女主人公在比赛中被击倒,导致瘫痪和脑死亡。这个关键点场景预示了故事的灰暗结局,非常简洁且有震撼力,它让我们回忆起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以及主人公的困难是什么。她很孤单,除了教练她没有人可以依靠,同样,除了她教练也别无他人。如果不是相依为命,她不会活下来,也不会抓住最后获救的机会。

  关键点、主题、伏笔、布局……都出现在两个连续的场景中。在《达·芬奇密码》精装本中,第一情节点发生在第37章(第158页)。兰登寻找答案的过程,最终也将他引领到了圣殿骑士团,并且开始寻找圣杯。这正好就是故事中敌对势力的心脏和灵魂(事实上是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出现的)——教会隐藏的本性、圣杯的所在地以及想要杀人的欲望都掩盖了这个秘密。读者注意到这点的时候,故事已经发展到了 35%了,这个距离足够接近最佳目标,也就是37.5%处。

  第二关键点也出现得恰到好处——虽然有点早,就像第一关键点一样——出现在第64章。就在兰登打开另一个装有神秘线索的盒子时,刺客在后面盯着兰登。

  这与关键点的定义再相符不过了。这个刺客代表着故事中的敌对力量,他是一个杀手,一直想知道兰登刚刚发现的是什么。对于主人公和读者来说,障碍提示比障碍本身更能触动人心。

  丹·布朗可能没有用情节点和关键点这样的术语—你也不用这样做——但是他肯定能明白故事的结构。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故事,你都无法争论他的成就。

  美味的比喻

  试想一下,为了增肥,你需要一天吃三顿大餐(这里用来比喻故事需要增加震撼力和戏剧张力)。三顿大餐必须要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或不应该在三顿正餐之间吃点零食,而且也不是说这些零食应该是一些没有营养的食品。无论吃不吃零食,你都需要坐下来吃那三顿大餐。

  第一情节点、中间点以及第二情节点,这就是你的三顿大餐。如果你的目标是给故事增加戏剧张力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就不要漏掉这三顿大餐。

  关键点就像是这三顿大餐之间有营养的小零食——上午的中间、下午的中间都可以吃。它们都是好东西,给你增加能量、补充营养。你不会在吃完大餐之后马上就吃零食,也不会在大餐之前吃。是的,它们是填充大餐中间空余时间的小零食。

  对于其他的零食(故事中坏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记住,在这个比喻里你是正在增肥……所以去吃吧。你给读者增加的热量越多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