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人喜欢加班

 二太太筱婷 2021-12-31

正文共3359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2021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感谢它。

年终总结还是要写的。今年我的关键词,还是“成长”。

从年初刚过完春节,就开始加班。一开始完全不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每天都感觉昏昏沉沉,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是“累”,工作中不仅没有成就感,反而收获了无数的挫败感。从内心就很抗拒工作。

但我不愿意每天活在焦虑和纠结中,与其别别扭扭,不如痛痛快快。

以前遇到这样的瓶颈期,我肯定二话不说,甩头拍桌子就辞职了。

这次,我没有。

上半年读阿德勒的心理学,让我突然领悟到,舒适区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惯性。以前每一次冲动离职,都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是别人有问题,我不想跟这些人在一起工作。

我不愁工作,但是我有点无法理解,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总是遇到一样的问题?是不是问题不在别人而是在自己呢?

就算是别人的问题,我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去打破这个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局面呢?

这一次,我一定要找到答案。

别人是自己的镜子。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我。我每一次走入死胡同,可能都是自己的惯性思维导致的。

每个人,都想要过自己喜欢的、舒适的生活。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很容易成为逃避问题的借口。逃避了一个问题,就少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人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能接受“总有很多客观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这个前提,就能把关注点放到那些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比如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减少对别人的评判,多理性、少情绪化,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少一点坚持自我。

为了适应高强度工作的节奏,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首先,是争取家人的支持。我不能每天陪孩子成长,我给他选了一家比较放心的早托机构,外公外婆早送晚接。晚上以及周末陪孩子读睡前故事、陪他去上兴趣班以及郊外撒野,我和二师兄轮流上,事实上周末往往是一家三口一起出游。

家人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起来。大家在分工协作中,彼此关心、帮助,少了很多埋怨。

其次,是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和焦虑。焦虑往往是因为想太多而做太少。放低自己的期待值,从眼前的事情入手,一件一件去落实,抓住每一个小问题,及时反思和改进。

下半年,逐渐开始适应加班以后,我除了工作,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一天24虽然有个小时,但我总感觉分分钟一天就过去了。

直到年底,加班的成果开始慢慢显现,终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是时候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忙碌带给我的成长。

专注

繁重的工作,给我的第一个成长是专注。

过去我总是得意于自己是可以“多线程”工作的。感觉自己就是个多核心电脑,可以同时做主业、副业,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技能,是被人眼中的斜杠青年。

听起来,我身上有很多符合潮流的标签。

但是,我的内心却越来越焦虑。

因为我很清楚,这一堆闪耀的标签,没有实力沉淀做支撑。没有核心能力,再多的技巧都是无根之木,显得虚浮。

高强度的工作逼着我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很少的事情上。如果不专注,不但做不好工作,身体和精神也会垮掉。

经过一番挣扎,我砍掉了社交、砍掉了兴趣爱好、砍掉了副业、还砍掉了情绪。

最后留下两件事:工作、陪伴家人。

看似我的生活都在围绕着别人转,其实我收获了比以往都要多的幸福。我放下了自我,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全心全意和工作伙伴沟通,和家人沟通。这种“无我”的安排,反而让我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这是我今年体会到的最神奇的一件事。

这是专注的力量。

平衡

说到加班,好像挺苦逼的,生活无聊又枯燥啊。

当每天早上一起来就直奔工作岗位。晚上到家的时候,全家都睡了,连朋友圈都没人更新了。感觉挺孤独。

在过渡期的时候,我每天回到家,脑袋里面依然塞满了工作上的事情,整夜失眠。回家路上也容易出现情绪低潮。停好车,也久久不愿意从车上下来,就想一直一直发呆。

二师兄默默承担起更多照顾孩子和家人的工作,看着娃每天只要他,不要我,我心里也难受过。

我想过无数遍,工作到底是为什么?

工作也是追求幸福的途径之一。如果生活不幸福,则工作无意义。

工作侵占了大量原本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很沮丧。我比以前更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希望在工作中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给未来创造更大的选择空间;再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给到家人高质量的陪伴。

我再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吵架、内耗、生气这些情绪上。

我收敛了很多情绪,计划好每一个可以相处的周末,适当的放松自己。

我的家人都很理解并且支持我,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大家一起吃吃饭,出门逛逛街或者公园,就是美好的一天。

这一年,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贵州安顺、重庆、三亚、湖北老家、澄江、大理,比往年出去玩的次数都多。周末的周边游,更是数不胜数。

每次出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都很心满意足。

我和二师兄工作的地方相隔只有两百米,每天早上可以一起上班,中午晚上还可以一起吃饭。每天相处的时间也有一两个小时。但是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就像热恋的情侣一样。

今年我们几乎很少吵架,相处的时间都用来培养感情了。

我变了很多。不再是身在家,心在外了。以前总是想着有好多约会,现在有空就先回家做做家务,给孩子讲讲故事。

现在能让我出门的约会,都是过命的交情了。

工作和家庭能否平衡?现在我敢果断的说可以。

如果心思一直飘在过去和未来,时间刷的一下就过去了,等思绪再次回到当下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一天又过去了。内心又会生出自责和焦虑的情绪。

把心放在当下、此刻,时间其实就会慢下来,去体会成长,体会生活中的幸福感。

因为时间不够用,所以就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只是个伪命题。

它暴露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掌控感,以及缺乏感知能力。

工作和生活,泾渭分明,才更容易平衡,而是不相反。把工作和生活杂糅在一起,因为分不清工作和生活,更难感受到简单纯粹的幸福。

人与人相处需要保持边界,工作和生活也是。

年底最忙的时段已经过去了,上周开始,我尽量每天早上送娃去幼儿园。今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分别的时候,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妈妈,再拥抱一下。

自洽

一开始,我对加班很抗拒,因为长达一年半的加班周期,还附加了各种不合理要求。

我有很多理由拒绝加班。

比如,我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事实上,是我害怕做自己不会的事情。)

再比如,我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事实上,我是我不想主动承担工作责任,总是让自己徘徊在团队的边缘。)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领悟到,我居然开始害怕挑战,害怕未知,害怕尝试……我开始反思,到底是自己的错,还是别人的错;到底是改变环境容易,还是改变自己容易;适应新的团队,从事新的工作内容,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我有很多从0到1的经历,其实我没有理由害怕挑战的。

那时候我真正害怕的,大概是失去标签。

当我积累了一些标签以后,再遇到新的事物的时候,就会去比较,做这个事情,是否符合我的标签。

一个新的事物,如果无法融入我现在的价值体系,就会被我“嫌弃”。

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选择的。如果不是意外,我可能也不会去主动挑战,撕下自己身上的标签。

其实我不应该被标签定义,被标签限制住自己向外伸展的能力。

有段时间我狠心撕掉所有标签,从内而外让自己变成一张白纸。我心里特别没底气,那一阵子就是特别懵,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又什么都不可以做,找不到方向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想把原来那些标签捞回来贴在自己的身上。

因为看明白以后,那些标签贴在身上也会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感也是逼着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

“太忙了,没时间”,这句话就是个借口。996一整年,我还考了一个有含金量的证书,参加了一个对我影响颇大的线下工作坊,以及读完了近20本书,追完了两部剧。

打破了自我限定,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就少了很多。我要建立一个崭新的自我,而不是固守从前的自我。

没有人喜欢一直加班,我也是。

但是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一整年996的工作经历,因为它带给我成长。

三十岁,才是最好的年华。

比二十岁多一些积累,比四十岁多一分勇敢。

庆幸我是在三十岁的头两年,就发现了这个道理。

2021年岁末 记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