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南极人之后,又有4家品牌走上贴牌之路|欧界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1-12-31

欧界报道:

伴随着销售平台的兴起,不少品牌都成功凭借线上与线下的多元营销获得了销量的增长,更有不少品牌走上了品牌延申之路,有的依托产品线的延申和线下门店的加盟,但也有部分品牌走上了盈利的捷径——贴牌。

文章图片1

打开某宝,不管是搜索袜子、保暖内衣、被子,甚至是热水壶、电热毯等商品,仔细翻阅之后都会发现一个熟悉的牌子“南极人”,且销量极高。作为贴牌界的巨头,南极人目前已经很少有自家的产品线,反而通过品牌授权的形式,让别人打着自己的名号卖衣服,获得了不少利润。

不过只卖吊牌的经营模式,最早还是由恒源祥探索出来的。恒源祥作为民族品牌,被大量外国品牌挤压生存空间,却凭借品牌授权拓宽了自己的业务,今年双十一销售额更是突破六亿元,让不少商家看到了贴牌企业背后巨大的盈利空间。拉夏贝尔、北极绒、俞兆林、飞利浦等企业也都纷纷走上了贴牌之路。

文章图片2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贴牌,我们只是不满只卖产品授权,而不管后续质量的行为。但是相对于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贴牌商品也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很多进行代加工的工厂都是小型企业,品质检测技术和生产设备、规范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管理,如果不能完全保值产品的品质,将会对品牌的形象和胜局造成巨大影响。而一旦品牌授权的代理商过多,必然出现监管乏力、品质管控不足等问题,这或许会在无形中摧毁企业长久以来建立的客户信任。

文章图片3

对于待加工工厂而言,过度的贴牌企业也会因为长期没有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而收缩自己的成长空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相应减少。一家品牌想做大做强,实现热门服装的量产,必然会寻找多家厂商进行生产。因此才会有不少消费者抱怨,买的都是同一个牌子,但是质量相差很大。

不可否认,在今天,贴牌生产依然是国内不少企业再走的外贸出口道路,但是中国贴牌生产的工业也亟需面临转型和升级。牌子不能乱贴,切莫让“万物皆可南极人”的贴牌之路,败坏了品牌积攒多年的口碑的声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