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新年献词 ‖ 让改变发生 让生长继续

 方塘智库 2022-01-01

改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也是世界运行的绝对状态之一,无论你是不是愿意和接受,改变从来都在发生,也会继续发生下去。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有些变化会报以无可奈何的哀叹,对有些变化则报以理所当然的期待,对有些变化还会感到恐惧,对有些变化则满怀热望,希望有些变化快点发生,希望有些变化慢点到来。

但是,对于即将过去的2021年以及2020年而言,我们如此强烈的盼望着疫情真正过去,盼望着回到以前的样子,盼望着因疫情而施行的临时性管控和暂时性压抑,能够快点过去,盼望着因疫情冲击所带来的现实的人世艰难和未来的前路茫然能够快点过去。

为了让这些改变发生,国家层面动员了最为强大的资源和力量,进行着从疫苗研发到治疗方案、从联防联控到平台建设、从产业振兴到民生纾困、从权责边界重构到治理体系再造等一系列历史性的努力。

为了让这些改变发生,大量企业展开了最具挑战性和革新性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意和服务供给,致力于以市场化的资源调配和技术性的服务创新,捍卫人类在这场与病毒的世纪之战中的尊严,并引发了关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新思辨。

为了让这些改变发生,几乎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除了财富和精力,还有隐私和权利,并对严厉的管控措施报以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希望以更大的个人空间让渡换取社会治理的高效,以及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和最大程度上避免更大损失的出现。

是的,新冠病毒的侵袭和伤害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我们人类世界的运行和治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就业机会的消失、生活水平的下降、合作纽带的断裂等,还体现在一系列之前已经成为常识和普遍性选择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变得不再有效,而且,更隐蔽的是,不断被执行的暂时性管控和长时间小心翼翼的生活状态,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精神状态,甚至会影响几代人的心理健康。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希望回到从前的样子,但事实上,我们可能永远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哪怕是在人类彻底战胜新冠疫情以后,也不可能。我们每天都在期待的那个“后疫情时代”,一定是一个与疫情前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不同将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甚至会对人类的基因变异产生一定的影响。

就像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新冠疫情必然会转化为全球化的疫情一样,这一波全球化的疫情影响,也一定会转化为对全球治理格局和治理体系的重构,而且,这种影响很可能不仅体现在空间的全覆盖,还将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载入更长期的人类进化史。

截止到目前,虽然新冠疫情已经引发了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所有企业甚至是个体的关注,但对于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和国家治理所带来的更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依然缺乏更系统的研究和评估,甚至可能是一个当下人类自身所无法评估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类自身哪怕意识到了但也不愿意接受和承认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从每一个国家到每一个企业到每一位思想家到每一个普通人,对此问题给出什么样的评估和回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改变能否向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生,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企业、思想家和普通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和引领那个疫情后的新世界。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在现实和未来的一次真实路演和呈现——从更大空间尺度和更长时间维度来思考、认知国家、企业、思想家和普通人的选择,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必要和重要。

此情或可成追忆,人间再无真往昔。在追忆和怀念中,或许可以让我们得到片刻的安慰,但我们的未来,却在大概率上无法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怀念获取,过往的经验和积累中或将大范围的成为仅仅是“过往的经验和积累”而已。

这也是历次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重大危机所带给人类的普遍性影响——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立,旧的观念被打破,新的观念被建立,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被建立。哪怕真有什么“文艺复兴”和“文明重建”,也仅仅是为了表达方便或凝聚新的变革共识所提出的口号化包装而已。

所以,真正勇敢的人、智慧的人,真正有历史感、时代感和使命感的人,总是善于也应该善于在变局中发现正在生长的新思想、新力量和新可能,并对自我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重新审视,因为这些才是属于未来的思想和力量。对一家优秀的企业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而言,也是如此。

让改变发生,让生长继续。就像我们无法在不同的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一样,现实生活中无论经历着怎样的艰难,真实世界中无论遭遇着多少的动荡,我们每一天的经历和认知都将是崭新的,那么,就在今天和此刻,你想明白自己在今年和未来要坚定的相信什么和坚定的支持什么了吗?


编审:袁媛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