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现心脏早搏,感觉心脏在“狂跳”,有生命危险吗?

 药师华子 2022-01-01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她有心脏早搏,发作时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狂跳,同时还会出现乏力、头晕的症状,这种情况有生命危险吗,要如何治疗?

华子说,心脏早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患有心脏疾病的人几乎100%都会出现早搏,心脏没有疾病的健康人,也有90%会出现早搏。引起早搏的原因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

一、心脏为什么会出现早搏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可以自行发出搏动信号。正常情况时,心脏的每次搏动都由窦房结细胞先发出搏动信号,再传递到整个心脏,称为窦性心律。如果在窦房结以外的心肌细胞也发出搏动信号,就会导致心脏提前搏动,称为早搏。

早搏信号有可能来自心室、心房或房室结,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的心脏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早搏现象;药物过量或是血钾水平异常,也会造成早搏;90%的健康人也会出现早搏症状。

二、有些早搏危险性不大

很多人发现自己有早搏的症状,就担心自己的心脏有问题,但大多数早搏不会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只有极少数可能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对生命造成威胁。

中青年人群的主要早搏类型是生理性早搏,也称为功能性早搏,没有具体的病理因素,往往是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大量饮酒,或是喝了浓茶、咖啡之后引起的早搏,一般会在休息时、睡前、运动之后不治而愈。

功能性早搏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心态、规律作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就可以控制早搏的发生。

三、需要警惕的病理性早搏

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的早搏,比如患有各种心血管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或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早搏。

老年人出现的早搏,多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有可能是疾病的“背景性早搏”,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确诊有心脏病者要加以警惕,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如果在早搏发作时有明显的心慌、头晕等症状出现,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了。早搏数量比较多者,每天多于5000次,甚至达到1~2万次,也需要积极治疗,因为过多早搏会增加心脏负担,长期有造成心力衰竭的可能。

四、诊断早搏可以预防心脏疾病

早搏是很多心脏疾病的前兆症状,对于有“三高”的老年人群,早期诊断早搏对预防心脏疾病有重要意义,但很多人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早搏症状。

有些人在发生早搏时,可能会出现心脏“怦怦”狂跳的症状。但是很多人在发生早搏时没有症状,只有当早搏影响心脏供血,出现乏力、头晕的症状,或是诱发、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时,才知道自己有早搏。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早搏的主要手段,但是大多数人的早搏并不会规律发作。有可能间隔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才会发作一次。如果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的时间,没有恰巧碰到早搏发作,就会发生漏诊,给自己留下隐患。

问心无恙便携心电仪,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搭载超薄芯片,通过智能滤波算法,实时采集心电信号,以人工智能实现心电图自动秒级分析诊断,目前可达医用级的标准和需求。

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三高”的老年人,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心电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心脏监测。可以及时“抓住”早搏,记录心电情况,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端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