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12:商鞅变法,最高级的权谋是获取信任

 莫为天下先 2022-01-01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一段。秦始皇能“奋六世之余烈”,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其基础正是商鞅变法打下来的。

不过,今天不聊商鞅具体是怎么变法的,我们来聊聊商鞅在正式实施变法之前,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借鉴。

请看材料: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白话文如下:

法令制定后,并没有立即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的集市上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下令如果有人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人们觉得奇怪,但是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下令:“能搬到北门的,给五十金!”有一个人过去把木杆搬到北门,马上就赏给他五十金。这才公布变法的政令。

立木取信,商鞅在正式变法前,就做了这个。然后才实施了变法。

老文我一直秉持着一个观点:看历史不能只看能看到的东西,还要看那些看不到的,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就像冰山一样,看得到的只是一角,更多看不到的部分在水面以下。历史也是一样,往往是那些没写出来的东西,信息量更大,更重要。

上述材料,有什么是没写出来的呢?

图片

这得把话说回到商鞅的变法,它是对秦国现有的法令制度做重大变革。简单概括就是以下四点:通过消灭王公贵族等特权阶级,来保护平民百姓的利益;鼓励耕种来增加社会财富,把不从事耕种的人全家抓去做奴隶,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通过战功来宣扬国威;通过战功和爵禄的挂钩,来给百姓上升的渠道。

我们看,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法令,尤其是对百姓有利。但它对特权阶层不利。

而上面的材料,只提到了商鞅取信于百姓,却没有写商鞅取信于特权阶层。这就是史书上没有写出来的东西。

商鞅没有取信于特权阶层,是因为特权阶层是商鞅变法最坚定的反对派,根本取信不了。

变法其实是利益再分配,动了既得利益团体的蛋糕,分给劳苦大众。这种是得罪人的事。得罪的就是现有既得利益团体——特权阶层。

既然是对这些团体开刀,那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反抗。但是变法是秦国最高领导秦孝公执意要进行的,商鞅是代表着秦孝公变法,这也就是说:法不能不变,必须要和既得利益团体做对抗。

朝堂之上,大家对变法这件事情的看法失去共识之后,就形成了分裂。商鞅和秦孝公站在一起坚决要变法,王公贵族这些特权阶层站在一起坚决反对变法。这种情况下,变法法令推行下去肯定是阻力重重,没有这些王公贵族的信任和支持,又要坚持变法,怎么办?怎么保证变法法令能推行下去?

商鞅给出的方法就是“立木取信”,直接绕过特权阶层,获得为数众多的底层百姓们对变法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商鞅的这个动作从表面上看,是取信于民,实际上是跟特权阶层斗智斗勇,斗谁更快一步,率先获得百姓们的信任和支持。

史书上在记录这段时,算上标点总共才用了75个字。但其实里面门道很多,暗流涌动。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法令制定完毕后,没有立即公布?

就是所谓的“令既具未布”,换个词这也叫“保密”,保密意味着商鞅要预防些什么。

到底是预防什么呢?

其实是预防民间私下议论法令,预防舆论讹传,形成舆论阻力,预防百姓因为不理解法令而引起大规模恐慌,盲目地反对法令,预防特权阶层歪曲法令来误导百姓,利用这些不明所以的百姓,与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变法。

何以见得?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商鞅为什么担心百姓不相信?

刚才说过,商鞅变法的法令都是利国利民的法令,尤其是对百姓有利。

这样的法令,商鞅为什么还担心百姓不相信?百姓到底不相信什么?

如果百姓们知道这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法令,那肯定是支持都来不及,肯定是迫不及待想要这些法令实施,贯彻到底,又怎么会不相信这些法令呢?那如果法令不好,百姓们肯定会反对这些法令,那就谈不上相信了。

既然商鞅的变法法令,是对百姓有利的,百姓如果还不相信的话,那就只有一种情况:百姓对法令的好坏根本没概念,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法令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们对法令无知,又因无知而恐惧,因恐惧而不信。换句话说,当时的秦国百姓们是愚昧的。

而那些特权阶层正好相反,他们看得懂法令,他们清楚地知道,商鞅的这些法令对自己的利益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必然成为变法的坚决反对者,对法令根本谈不上相信不相信,。

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推行法令,很可能导致一个后果:

推行阻力是强上加强。商鞅的法令对特权阶层,也就是既得利益团体是不利的,对百姓是有利的。但百姓们对法令无知,这种混沌愚昧,就意味着容易被特权阶层影响操控,变成一种反对变法法令的阻力力量。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特权阶层利用百姓对法令的无知,来歪曲法令,宣传法令是对百姓有害的,那么百姓就会反对法令。

也就是说,如果商鞅在没有获得百姓信任之前就公布推行了法令,那就等于他不仅要面对来自既得利益团体的阻力,还可能要面对一无所知的百姓们的阻力。

所以,无论怎么看,商鞅极力拉拢百姓,提前取信于民,建立执政者形象都是最优解。这样既获得了来自底层百姓们的信任和支持,又最大程度上地减少了推行法令时,来自百姓的阻力。

而商鞅对于特权阶层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他知道特权阶层是取信不了的,但变法是要变的,具体怎么变,只好保密。在特权阶层和百姓们对于变法法令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商鞅提前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绝对是对特权阶层的一次隐形打击。

因为百姓数量多,就算秦国国内这一部分特权阶层反对,但为数更多的百姓支持变法法令,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法令顺利推行下去。这样一来,特权阶层就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了。

而且法令实施一段时候之后,会有很多百姓凭着军功封侯拜将,这批人一旦上来,就会成为变法的最坚定拥护者,因为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如此一来,原本旧制度下的特权阶层算是正式扑街了,变法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小了。

写到这里我得感慨一下:商鞅作为一个站在变法浪潮之巅,身处历史转折点的改革家,对于变法的关键问题看得真是清楚,新法令能不能有效推行,关键在于它能否获得多数人的信任和支持。而这里的多数人,就是变法法令真正的受益者——秦国百姓。

商鞅正是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变法顺利地推行下去。

很多人以为权谋只是阴谋诡计,简直是大误,这只能算是最低级的权谋。最高级的权谋是获得多数人的信任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