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千字文20:诸子百家其实一家

 王肖杰 2022-01-01

儒家、道家、法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主要流派,他们各有各的要义,各有各的追求,比如儒家重视道德,他们的理想是大同世界;道家关注自我,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理想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法家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理想是成为君王的股肱之臣,进而富国强兵。看上去三家有很大区别,其实也有共同追求,这个追求就是服务于政治,同时实现自我。

法家看上去是最急迫的。他们真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围绕帝王的兴趣而思考、行动,他们关心着帝王的关心,着急着帝王的着急,高兴着帝王的高兴,甚至像今天的大数据,比帝王自己更了解帝王。他们给帝王进言,说“王道”帝王昏昏欲睡,那就改说“霸道”,只要帝王满意、能够任用我就好,他们不会像孔子那样感叹:“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他们说得很少,做得很多,至于手段嘛,那不重要。

儒家是另一套,他们主张通过内求而达到外求,也就是先修养自己,把自己变成君子,然后帝王就会发现他们、使用他们,然后就能够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这样的好处是既有面子,又达到了目的。他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锥子总会出头的,才华就像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只要足够大,一定会被发现;之所以现在没有被发现,那是因为它还不够大,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用现在的话说:成功是成长的副产品,只要自我不断成长,一定会有被人发现、出人头地的一天,做最好的自己,机会就找上门来。

道家的方法表面看上去淡泊功利,事实上其野心最大。他们的方式是“无为”,目的是“无不为”,“无不为”囊括天下一切,什么能与之相比呢?经典案例是“终南捷径”。唐朝有人叫卢藏用(这个名字起的就很“道家”,以“藏”为“用”),他很有才华,考中了进士,但很长时间没有被任用,他没有托关系、走后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结果名声大噪,引起了朝廷注意,很快被任用,官至礼部侍郎,大约相当于今天文化部副部长。后来有一个叫司马承祯的人,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隐居终南山,司马承祯就开他的玩笑,说终南山确实是做官的捷径。

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政治理想,诸子百家其实是“政治百家”,他们关注的大多是社会问题,主张大多是治国安邦的策略。中国人的个人意识一直不发达,与这种文化渊源有密切关系。中国人的自我实现前提一定是为了天下苍生,最著名的是北宋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人如果仅考虑个人利益,这在道理上无可厚非,但在情理上却难以为中国人接受。如今中国社会自我意识觉醒,个性成了年轻人的追求,这是一件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个性是用来吸引人的,如果引起了众人的反感,这样的个性还是不要追求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