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渐华 2021-06-10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原创2021-06-09 20:04·雁飞还

诸子百家的时代,各种学说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在这些堪称璀璨的思想中,儒家相对而言是并不出色。

务虚吧,它缺乏高度,和同时期道家的宇宙观和后来的佛教的各种思辨体系相比,儒家就是渣渣一样的存在。以至于唐宋以后为了强行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不得不与佛道思想体系大量融合。

务实吧,不似法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不似墨家具备强大的创造力,不似....怎么说呢,真是中庸。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学说流派,以“仁”字为核心服务于帝王,逐渐成为中国大地上事实上的统治者。

在这个过程中,两次的胜利是决定性的。

第一次,是公元前13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年,历代君王都推崇道家,尚无为而治。到了武帝的时代,刘彻作为一个要“大有为”的君王,极需要扬弃以前的主流主张而树立符合自己需要的主流价值观,于是在公元前134年正式以中央权力宣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次胜利,使得儒家在学术地位上成为唯一的官学,从诸子百家中一跃而出成为唯一显学。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汉武帝独尊儒术

但是,手段毕竟是手段而非目的。即便是把儒家推崇到如此之高地位的汉家帝王们,也对儒家有着清醒的认识,利用而不依赖是他们的共同选择,所以才有了“儒皮法骨,王霸杂之”的说法。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掌握权力的贵族阶层们,仍然是具备着开放的心态,儒家可称主流,但并非唯一 。

通过这一次胜利,儒家战胜了诸子百家,但是还剩两个重要的对手——道家和佛教,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非常活跃于政治领域。

第二次,是公元622年,科举制度

武德年间,唐高祖将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后来经过几代李唐帝王的努力,日益完善。李世民在视察科举的时候,喜不自胜曰“天下英雄,入我彀中”。

但事实上帝王们是小胜而已,真正在科举中获得胜利的是儒家学派,可谓“不入我彀中,皆为灰灰”。这个学说真正100%的垄断了整个国家的公共行政领域的权力,在此后逐渐形成的职业官僚文官团体,甚至渐渐发展到了就算帝王也不得不束手的地步。

通过这一次胜利,儒家战胜了最后两个对手,将佛道彻底驱赶到了主流价值观之外。

儒家通过两次胜利征服中国

唐代科举

11世纪开始到近代,韩愈、程氏兄弟、朱熹、王守仁.......这些大师们非常了解儒家学说的先天不足,因此极力地从更具哲学高度的道家和佛教思想中吸取营养,形成了各种所谓“新儒学”流派,但是所有的尝试最终的实践中是失败了。

就像一切事物一样,当它达成垄断之后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不可遏制地走向反动和堕落,无论你如何裱糊它都无法改变。

近代北大所提倡的兼容并包精神,真真是国之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