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千字文52:《四库全书》的成与毁

 王肖杰 2022-01-01

丛书最大的功绩,是保存古籍。杨家骆《中国古今著述名数之统计》中说:中国历代见于著录的图书,至少在25万种以上,而现存仅19万种左右,有6万种已经失传了!19万种图书中,被六千种丛书所收录的,有8.5万种,差不多一半。而这8.5万种图书中,有单行本传世的,只有1.5万种!换言之,如果没有丛书刊刻,还将有7万多种图书失传!可见丛书的贡献!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是单行本,得到容易,丢掉也不可惜;如果是丛书,少一本都会觉得不完整,会格外小心保存,于是大量书籍就保存下来了

《四库全书》就是中国历代丛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中国最大的丛书,收书3461种,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四库全书》由国家修撰,图书来源很靠谱,很多是宫廷藏书;编写的人很靠谱,都是各方面顶尖专家学者;校抄很靠谱,从事编辑、校订的人有360多,抄书手3800多人,抄写了7部,分藏于全国各地,历时十三年,可见工程之浩大。

丛书编刻者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刻印濒临绝迹的古书,《四库全书》也不例外,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500余种,其中380余种收入《全书》,120余种列为《存目》,存续之功,功不可没!另外在图书分类、古籍整理技术等方面也有突出价值。

天下事皆有得有失。《全书》成,“禁书”亡。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真实的意图可能是“寓禁于征”。当时清廷征集到的书总共12237种,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未收其书的,共有6793种,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还有1983种图书则悄悄地消失了。今人编《四库禁书》,发现约一半的“禁书”已经找不到了,它们真的被禁了!

收与不收,看标准。《四库全书》的标准是政治挂帅、一个“有利于”:看是否有利于清朝统治。有则留,没有或全毁﹑或抽毁、或删改,剩下的都是“洁本”,收入《全书》中。黄宗羲、吕留良、顾炎武之流有反清思想的作者,其作品是断然不能收录的;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戏曲、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也是不能收录的;《崇祯历书》《天工开物》不收,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异端之尤”,绝不能收录……这是保护,还是另一场“焚书坑儒”?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学者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书亡事小,国亡事大。明代《军器图说》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也被焚毁,其中一句“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不知乾隆子孙读之作何感想?

没什么感想因为他们只读《四库全书》,这句话他们永远看不到了!


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个人成长的助力者

阅读活动的推动者

成人教育的实践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