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趋势个人观察

 王肖杰 2022-01-01

今天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作为一个创办读书沙龙十年的“非著名”读书人,对阅读的变化有一些观察,共享如下:

1、阅读内容从功利性向体验性转变

以前读书多有明确目的,如为了黄金屋、颜如玉,为中华之崛起,为考职称,为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现在读书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出于兴趣等体验而阅读。听别人说某本书好,便找来读,让自己高兴、向朋友显摆等情感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2、阅读动力从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被动才会感觉到“苦”。如今“乐读”渐渐取代了“苦读”,一年一两百本阅读量的人,靠外在约束很难做到。

更多的人从阅读中获得了好处,多读多受益,越读越爱读,形成了良性循环,阅读的主动性也越来越高。

3、阅读技能从自然型向专业型转变

以前书少且精,拿过一本书来,一定要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读,且不只读一遍,“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弟子规》),不能虎头蛇尾。

如今中国大陆每年出版物超过40万种,读书成为技术活,网上很多人在教授“怎样高效阅读”

4、阅读心态从潜心阅读向高效获取转变

泡一杯茶,端一本书,一读一下午已经成为奢侈行为。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阅读节奏必然随之,“轻阅读”流行,高深的经典虽仍有吸引力,但各类解读版的阅读量甚之,“三个月学会中医”已经太慢,“一个月读懂易经”还不够快,“得到”APP上有“每天听本书”,一本书只要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吸到精髓,大火!

5、阅读介质从纸质向屏幕转变

未来知识的载体更多靠手机、电脑等屏幕。“电纸书”屏幕越来越受欢迎,清晰度几乎与纸张一样,且字体大小可调,对眼睛几乎没有刺激,因而KINDLE等电纸书几乎成为年轻人的标配。

另一块主要阅读屏幕是手机微信,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微信其实就是个人定制、每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毋庸置疑的阅读。

6、阅读方式从视觉向听觉转变

用眼睛读书,只能做阅读一件事;用耳朵听书,可以同时散步、开车、做家务。睡觉之前也可以听上十分钟,时间可以“立体”利用,因而听书大行其道,“喜马拉雅”等电台火爆就是一例。

读书沙龙很早发现这一趋势,从七周年开始每年推出一张纪念U盘,主要内容是有声阅读

7、阅读主体从个体向群体转变

读书是个人的事,如今也变成了群体的事,全国各地民间读书沙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年全国读书会论坛,原计划与会100人,后来因为“空降兵”太多,不得不另开房间,用视频直播论坛现场。

十年前,威海大概只有相聚星期三读书沙龙一个民间读书组织,如今起码有十几个。

特别声明:以上是观察而不是研究

观察建立在个人感官基础上,研究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观察更感性一些、形象一些,但出错的概率也更大;研究更理性一些、枯燥一些,但不离大谱。

故个人观察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请多指正!


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个人成长的助力者

阅读活动的推动者

成人教育的实践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