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岗专技人员为什么要考核科研?

 王肖杰 2022-01-01

党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有两种,一是公务员,二是机关工勤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有三种: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最大的特征是“走职称”,工资根据职称(如教授、讲师)而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则“走职务”,工资根据职务(如科长、处长)而定。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其管理与党政机关基本相同,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职务,根本没有职称这回事,自然也不会有职务与职称的矛盾。
党校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各种身份的人都有,又同在一所校园之内,有时为了人尽其才,或更好提高工作效果,往往把专业技术人员放在管理岗上使用,参公人员放在专业技术岗位使用,即“混岗”,本文所说的问题就由此而产生:要求干什么就考核什么,这是天理公道。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不是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工作,应该只考核管理工作,不考核专业技术工作!公务员所从事的也是管理工作,他们就只考核本职工作,不考核专业技术工作,为什么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却要另加一部分科研考核?
这个问题还应该继续追问:考核专业技术工作,为什么只考核科研、不考核教学?
党校一般情况而言,如果这个人讲课讲的好,就不会安排在管理岗位上了,毕竟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优势兵力”会安排在教学上。当然也有个别讲课好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但毕竟是少数。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不考核的理由啊!因为做不好就不考核了?办公室主任做不好办公室工作,就不用参加考核了?
另一个原因是客观情况使然。教学工作个人说了不算,而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务处不安排课,教学没办法考核。而如果要安排讲课,因为管理岗人数不少,就会造成课程总体质量下降,这是党校所不能接受的,保证课程质量肯定是党校的首要目标。为保课程质量,干脆放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不考核了,这就是不考核教学的原因。
那为什么要考核科研?因为科研仅靠个人就能完成,在时间上弹性也比较大,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可以搞调研、写文章,管理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全有条件做,还有很多党校实行“全员科研”,即参公管理的人员也要搞调研、做资政。因为有可行性,且能给党校工作带来好处,所以对科研进行考核。
接着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考核公务员?只考核管理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做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也是每天坐班,为什么给我们多加任务?
这就说到了最直接的原因: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高,天花板高,所以担负的任务和责任更重。
我核算了一下,三级教授的工资大约相当于行政职务的副厅级,四级(教授)、五级(副教授)的工资相当于行政职务的正处级,六级、七级(副教授)的工资相当于副处级,八级(讲师)相当于正科级,九级、十级(讲师)相当于副科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包括年底一次性发放的绩效工资,行政职务包括了车补等所有的收入,即两种身份均按全年总收入来计算,而不是每月的实发工资。
在地级市党校,副校长按副处级配备。行政人员能担任副校长,基本上是职务的天花板,名额仅四五个,且多从外单位调入,本校内部产生的能有两三个顶天了,而在党校“走职称”,七级以上的岗位有20个!差不多是行政人员的10倍!所以说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的天花板高。
退一步讲,如果专业技术人员不想接受科研工作考核,那完全可以转到事业单位管理岗。事实上,党校工作人员只有从管理岗转专业技术岗的,没有反着来的,为什么?因为管理岗的工资比公务员还低,职务晋升的天花板更低。
天道守恒。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也不可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即使短期有,长期也不可能有。占便宜和吃亏总体也是平衡的,父亲生前说:“喝凉水、耍黑钱,早晚是病。”母亲生前说:“老实人常常在。”信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