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娄多峰治疗痛风医案1则

 新用户5616Y0eR 2022-01-01

图片

作者简介:范永升,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文史馆员,首届全国名中医。
研究方向:1.风湿免疫病的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2.中医临床基础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娄多峰教授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瘀气滞,可概括为虚、邪、瘀。临床上痛风多呈发作性,多由疲劳、房室不节、厚味多餐或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诱发,发作时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甚则或足不能履地,或手不能举,并且有日轻夜重和转移性疼痛的特点。经休息和治疗后虽可获得好转,但时休时发,日久可至受损部位出现肿胀、畸形,恢复较为困难。

总之痛风是正虚为本,邪实、痰瘀为标,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本虚标实之病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患者某,男,20岁,农民。2010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左足趾、足背肿痛反复发作6年。

6年前饮酒后突然左足背、大跖趾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用消炎镇痛药,1周后病情完全缓解。以后每遇饮酒过量或感冒突然发作,需2~6周治疗才能使病情缓解。1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足背肿痛复作。

现症见:左足趾、足背红肿热痛,疼痛部位固定于左足背及左跖趾,功能受限。伴口渴不欲饮水,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查体:体壮实,面红,跛行。左足背及跖趾关节红肿,局部发热,压痛,功能受限。

实验室检查:WBC 9.2×109/L,N% 0.77,L% 0.22,Hb 125g/L,ESR 80mm/h,血尿酸795.9umol/L。

X线:左足第一跖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局部软组织肿胀。

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痛风。证属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处方:清痹汤加减。忍冬藤60g,败酱草30g,络石藤18g,青风藤60g,土茯苓21g,丹参30g,薏苡仁20g,川牛膝20g,木瓜18g,苍术9g,防己20g,香附12g,白茅根9g。10剂,水煎服。

医嘱:少食酒肉厚腻之味;注意休息。

2010年4月5日二诊:服上药10剂,症状消失,行走自如,无跛行。舌质淡红,苔薄白。为防止复发服用院内制剂着痹畅片,每服6~8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巩固疗效;慎食酒肉厚腻。

随访3年,病未复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按:本案患者素体壮实,多进厚腻饮食,化湿生热;湿热蕴结,阻滞经脉,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可见本案以邪实(湿热之邪)为主,针对湿热蕴结,阻滞经脉之病机,予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法。

方中忍冬藤、败酱草、络石藤、青风藤、土茯苓、薏苡仁、木瓜、苍术、防己、白茅根清热利湿,治疗邪实为主;丹参、川牛膝、香附活血通络止痛,以治瘀,薏苡仁、白茅根调和诸药,兼顾正气,以防虚,本方祛邪为主,兼顾瘀虚。故疗效显著。

本病消除急性症状较易,控制反复发作较难。控制其反复发作的关键,因此,除了长期服药以彻底清除体内残留的湿热痰瘀之邪外,更重要的是限制摄入酒肉厚腻之味,以阻断湿热化生之源。

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