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娄多峰:化瘀通痹汤-损伤后遗症】

 石门易卜 2022-07-17 发布于山东

【名医娄多峰治损伤后遗症秘验方】《化瘀通痹汤》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属瘀血痹证者。

老中医 YYout 2022-07-17 11:23 发表于云南
收录于合集
#名医122
#损伤后遗症1
#外科8
#娄多峰1
#YYout209
国家级名医 娄多峰《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胡索12g,透骨草30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属瘀血痹证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乳香活血,没药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病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偏热者,加败酱、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点评】瘀血痹是由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损等引起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加重络脉闭阻,导致痹症。此证临床实为多见。此类病证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单用祛风除湿药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则收效甚捷。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活血勿忘行气,通络勿忘益气,气血同调,方收全功

【验案】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咔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则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复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木瓜18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1年未复发。

【名医简介】娄多峰(1929-2021年),男,河南新乡人。国医大师,风湿泰斗。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南风湿病医院风湿免疫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名誉院长,《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70余年,对中医风湿病的治疗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虚邪瘀”理论为基础的风湿病学术思想,奠定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的基础,为现代中医风湿病学的奠基人 。
著历史上第一部中医风湿病专著《痹证治验》,主编国内第一套中医院校骨伤科协编教材和多部著作,主审《中国痹病大全》《中国风湿病学》《风湿病诊断和治疗学》《中医风湿病学》等多部专著。
70多年来,娄氏诊治痹证患者25万多人次,总结完备病例2.5万多份,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创造了中国治痹史上的“七个第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顽痹被治愈的现代神话。
1983年,中医治痹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证治验》问世,首次将痹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内容被收入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 
1986年,“痹苦乃停”“痹隆清安”两个新药荣获卫生健康委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是目前中医药在痹病学科领域获得的最高研究成果。 
1992年,《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科研项目完成,填补了我国痹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空白,荣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1995年,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省级风湿病专科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开业,吸引了海内外患者前来就诊。 
2000年,600多万字的《中国风湿病学》出版发行,是国内系统、全面、权威的痹病专著。 
2012年,“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课题,荣获201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是目前中医风湿病学科获得的最高奖。 
2012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国家级中医风湿病专业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并任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