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长途转移,为何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不算长征,撤离川陕才是?

 零壹贰012 2022-01-01

长征,是红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总退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红军主力向西转移,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撤出川陕根据地,实际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战——长征。

但早在两年前的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就已经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西进川陕开辟新苏区。同样是长途行军大范围转移,为何红四方面军在三年前的铁流五千里没有被看成是长征,而把撤离川陕根据地视为长征呢?

文章图片1

从行军时间上来看

红四方面军1932年10月11日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到进抵汉水以南地区,再翻越大巴山,于1932年12月25日占领通江县,12月29日就建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从撤离老根据地,到初步建立新根据地,仅两个月时间。

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迅速开展群众斗争,发布土地问题的公告,并在1933年2月相继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川陕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为核心的川陕根据地的形成。

可以看到,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到川陕,其势头如暴风急雨,行动十分迅速。长征一方面是长途行军,一方面是长时间行军,而红四方面军仅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找到了新地盘,入川仅月余时间就站稳了脚跟,顺利实现了开辟新苏区的战略任务。

相比较之下,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28日西渡嘉陵江以后,历经艰难险阻、曲折复杂的斗争,先是北上,然后又南下,最后又折返第二次北上,全军转战一年零七个月,直到1936年10月才抵达甘肃会宁,比中央红军一年时间的长途行军还要多出七个月,确实是一场长征。

文章图片2

从转移的目的性上来看

当年红四方面军之所以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是因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老区已经没有大的回旋余地,难以机动灵活与敌作战,如果再固守根据地,很容易被敌军团团包围。

1932年10月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红四方面军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多数人都赞同暂时将主力转移到外线,调动敌人,在运动战中寻机歼敌,再伺机打回根据地。根据这次会议决定,方面军总部带着10师、11师、12师、73师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转移到外线,74师、75师留守根据地,执行游击作战任务,保卫老区。

撤离鄂豫皖,在外线寻机歼敌是符合当时敌我斗争形势的,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徐向前、李先念等同志在其个人回忆录里,都对主动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的决策做出了肯定。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全军上下在出发之前都认为仅仅是一个短时间的大范围转移行动,所有人都想着将来要打回鄂豫皖。但国民党派出重兵追击,在新集战斗和土桥铺战斗中红四方面军没有给敌人予以歼灭性打击,形势陷于被动,这样打回根据地的计划不得不放弃,部队被迫继续向西北转移。

文章图片3

相比较之下,中央红军撤离江西苏区时,党中央和红军全体将士都知道这一去就将不再复返,除了留下小部队坚守下来打游击,中央苏区事实上已经被放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战役以后,到5月份,全部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苏维埃政府干部都西移,川陕根据地被彻底放弃,国民党军封锁了嘉陵江东岸,红四方面军又踏上了开辟新根据地的漫漫长途征战之旅。

这样来看,撤离鄂豫皖时,红四方面军是想回家却被迫无法回家,所以很快就笃定新方向找到了新家;但撤离川陕时,则是主动放弃,此后就选择何处建立新根据地又长时间纠结不定,最初打算执行川陕甘计划,北上建立新根据地。后来张国焘又决定南下,准备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部队始终在长途行军中寻找合适方向,长期面临无后方作战,称其为长征再正确不过。

文章图片4

红四方面军为何要撤离川陕根据地进行长征

过去,红四方面军无论是反“三路围攻”还是反“六路围攻”,都是背靠大巴山迎战川军一面之敌,但在1934年底,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上官云相等部已经从陕南、甘肃等向四川开进,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为了打破敌人的多面围困,1934年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巴中县的清江渡召开会议,会议讨论并同意徐向前制定的川陕甘计划,基本指导思想是: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主要打击的目标是胡宗南,重点夺取甘南地区,并伺机向岷州、天水一带发展,建立新的根据地。

原先的川陕根据地仅仅局限于嘉陵江东岸一隅之地,执行川陕甘计划,就必须西渡嘉陵江。

文章图片5

同一时间,中央红军撤离江西中央苏区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无比的英勇,战胜了敌人的追、围、堵、截,连续突破4道封锁线,于12月15日进入贵州。

1935年1月,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会后决定向红四方面军靠拢,这时只需要中央红军渡过长江,两军便可以会合。但由于土城战役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转战川黔边,这样两军要在四川地区会师,就只能到嘉陵江西岸地区。

军委给红四方面军发来电令,要求他们从战略上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于是,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又成了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又一重要任务。

文章图片6

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破坏,川陕革命根据地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已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反围攻斗争。为了摆脱困境和打破敌人正在准备的“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跨越嘉陵江向西转移是正确的。

但在收缩战线过程中,根据张国焘的指示,不适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给人民财产造成了损失;又将地方武装集中起来全部带走,给以后根据地坚持斗争带来困难,这是一个严重的失策。

从此,红四方面军离开了战斗27个月的川陕根据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文章图片7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十九个月,数过雪山,三过草地,一度南下,两次北进,大小战斗千百次,冲破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并最终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宁大会师,从而为中共中央将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