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岭拍鸟散记

 ddli1963 2022-01-01

  亚欧大陆和印度大陆的碰撞诞生了神奇而美丽的高黎贡山,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在此交汇,造就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保护区标志创意
    百花岭的鸟儿,是高黎贡最美的天使。
                                            ——题记
  “莺”科的小鸟总是惹人怜爱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每当莺歌燕舞,必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体型虽然纤细瘦小,家族却是庞大发达,19属104种小鸟,随春风散落到大江南北,尖细清脆的啼鸣,唤醒百花岭早春的慵懒。
(一)
    “莺”科的小鸟体型纤细瘦小,羽色也比较单一,特别是柳莺属,羽色相近,个性特征极不明晰,辨识起来十分困难。每次,柳莺的出现,都会令我茫然,不知其为何“莺”,或听信鸟导的告知,或上《懂鸟》查询,往往不得要领,不敢确认。
    


91、哪个是“橙斑翅柳莺”?

92、淡黄腰柳莺

93、淡眉柳莺

94、乌嘴柳莺

95、云南柳莺
  “鹟莺”却是极有特色,也极好看。粗粗的黄色眉纹,配上黑色的脸罩,极富特色的图纹与任何其他的中国莺科小鸟都不一样,一看就是黑脸鹟莺了。这稀有的小鸟,只在西藏南部及云南西北部极个别地区才能一睹其芳容。
    黄腹鹟莺将眉纹涂成白色,腹部黄色;栗头鹟莺的顶冠则为更为醒目的红褐色,都不难辨认。只是,要想见到它们,你只能去西藏,最好去云南,去百花岭,去姜家寨。即使到了百花岭,体型甚小(9厘米)的栗头鹟莺也会混杂在鸟群里,使你错失拍摄的最佳时机。





96、黑脸鹟莺





97、黄腹鹟莺(摄于红木村)

98、栗头鹟莺

(二)
      我和阿震老师早早地躲藏在摄影棚里,急切等待着栗头地莺的出现。前方潮湿的乱石堆上布满苔藓,石头堆下的缝隙间光线阴暗,栗头地莺很喜欢隐匿在这样的生境里。

99、栗头地莺
         昨天,来这里拍摄的老师告诉我们,一天里,栗头地莺只出现过一次,且蹦蹦跳跳、来去匆匆,很难拍到或者拍好,并且这个鸟塘没有其它小鸟可拍,所以等待的过程很寂寞、很难捱。

  阿震老师带给我俩的运气足够好,早晨的阳光还没有穿透树林,光影还黯淡着,栗头地莺就尖锐的鸣叫着,欢快的跳跃着,袅袅婷婷的向我们走来。

  这是一只多么柔美的小鸟啊!橄榄褐色的着装,配以醒目的栗红色头饰、柠檬黄色的喉、颏,并刻意的画上月牙一样白色的眼线,惊艳之美,不输任何同类!

         这是一只多么娇小的尤物啊!它的体长只有10厘米,是中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它的体型纤细,总喜欢保持笔直的立姿,站在那里,虽不高大,却是明媚婉约、纤丽生动。

         阳光渐渐穿越树林的遮挡,柔和地铺洒到眼前的草地上。栗头地莺一会儿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在阳光下快乐的觅食,一会儿紧张地跑回它的藏匿之地。

  我感到它是孤独的,周遭清幽阴冷,它孑然一身,踽踽独行,没有伙伴,不见亲朋。

  我感到,单薄的身躯注定了它的胆怯惧人,大多数时间,它都躲藏在草丛或枯枝落叶之中,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影。

  我更能感觉到,阴暗孤单遮掩不住它的活泼天性,它同样渴望春暖,渴望沐浴和煦的阳光。

  大半天的时间,这只小鸟就这样来来回回,跟我们讲着悄悄话,而我这颗苍凉坚硬的心,仿佛被这娇柔的小鸟融化…

(三)
     扇尾莺科的黑喉山鹪莺,是百花岭最善表演的鸟儿。白色的眉纹,修长的尾羽,胸前的黑色纵纹,都让它显得“与众不同”。它出现时,总是翘起长长的尾,摆出优美的造型,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00、黑喉山鹪莺

  91、橙斑翅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pulcher):小型鸟类,体长9~12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中,尤以高山针叶林和杜鹃灌丛中较常见。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种群数量不丰富。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92、淡黄腰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小型鸟类,体长8-11厘米。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单独或成对活动在高大的树冠层中。食物主要为昆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93、淡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humei):小型鸟类,体长10厘米。栖于海拔300~4000米落叶松及松林。甚常见的季候鸟,性活泼的林栖型莺。分布于中国西北及中部,越冬至中国南方。

  94、乌嘴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和高原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或落叶林中。主要以各种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国内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部分地区。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95、云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yunnanensic):小型鸟类。体长9-10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主要以各种昆虫记及昆虫幼虫为食。在中国中部及东部繁殖,见于云南、四川等多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96、黑脸鹟莺(学名:Seicercus schisticeps):有特色的体小(10厘米)而多彩的莺。稀有留鸟,见于海拔600~2800米。结小群生活于常绿山地林的多苔藓棘丛。国内分布于中国西南。

  97、黄腹鹟莺(学名:Seicercus superciliaris):体长11厘米而腹部黄色的莺。喜次生林,尤其多竹林地带。一般结小群于低矮树丛及竹林密丛。指名亚种为地方性常见留鸟,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的丘陵山地,高可至约海拔1500米;drasticus于西藏东南部。

  98、栗头鹟莺(学名:Seicercus castaniceps):属于体型甚小(9厘米)的橄榄色莺。活跃于山区森林,在小树的树冠层积极觅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不常见留鸟于高可至海拔2500米的山区。

  99、栗头地莺(学名:Tesia castaneocoronata):小型鸣禽。体长约10厘米。体型纤细,是中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栖息于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在阴湿山坡沟谷地带的林下灌丛、竹林和草丛之间的地上活动觅食。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100、黑喉山鹪莺(学名:Prinia atrogularis):体长16厘米,是一种长尾的褐色鹪莺。具明显的白色眉纹及形长的尾,特征为胸具黑色纵纹。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低山丘陵及开阔河谷、平原地带的林缘、灌木草丛之中。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常见于海拔600~2500米的丘陵山地,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superciliaris于云南西部、广西、广东及福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