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特殊性及治理措施分析

 水花鱼刘文俊 2022-01-01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花鱼"公众号后续内容将集中于以下公众号发送,敬请关注"养鱼第一线"!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新"鱼瘟":溃疡性红嘴烂身病
瘦身鱼养殖现状问题及关键技术

简析鱼类“白露瘟”及防控
简析鳃霉病及其防控建议
疑难杂症鱼病:鱼类败血症
鱼塘泡沫的产生原理及应对

蓝藻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

水锈发生原理及其应对办法

水产渔用十四种杀虫药驱虫剂

渔药中毒(或投毒)及其解救措施

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的治疗

预测鱼类可能浮头及解救措施

水产投入品要正确认识理解运用

说一下工厂化和循环水养殖

使用生物制剂调水缺氧时不用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

水产养殖与施肥方法与技巧

水体四个常用指标及调合方法

鱼类赤皮病(受伤病)的诊治防控

养殖行业“智商税”套路多!

分析鱼在水面跳跃不安的原因

增氧机的应用数据及其配置安装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原因分析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

清塘消毒:清塘方式和清塘药剂

鱼身上红斑:最难对付的锚头蚤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特殊性及治理措施分析


陈畅1 ,卢生华2 ,陶险峰3 ,高雅英1 ,杨冬莉4

(1.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0;2. 重庆鑫乡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3. 丰都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重庆丰都 408200;4. 重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重庆401120)

2020年我国淡水养殖504.06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62.54万公顷,同比减少0.73%,占总养殖面积的52.09%;淡水养殖产量3088.89万吨 ,同比增加2.49%,占养殖总产量的59.13%。淡水池塘养殖在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养殖尾水超标排放也成为部分河流、湖泊氮磷富营养化的来源之一,必须对水产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高度重视。为治理养殖尾水污染,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探索,总结出了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净化(见 图 1)、多级人工湿地净化、生态沟渠净化、三池两坝净化 (见图 2、图 3)等技术模式,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染的治理办法。但是由于对养殖尾水与畜禽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区别认识不到位,使得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拟分析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殊性,从其特殊性出发提出尾水治理的新技术模式,供借鉴参考。

图1 鱼稻共生综合种养

1 淡水池塘养殖污染物质的来源

1.1 池塘中沉积氮磷主要来源于饲料

已有研究表明,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氮主要来源于饲料,在高度集约化投饵养殖中占90%~98%,饲料中的氮转化为水产品输出的占20%~27%,沉积氮为54%~77%;磷来源于饲料的占97%~98%,转化为水产品输出的占8%~24%,沉积磷为72%~89%。大量的氮磷沉积不但造成了营养物质的浪费,而且污染池塘水质,影响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这些氮磷超标养殖尾水排放到江河湖库,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

图2 尾水治理池生物毛刷

假设养殖草鱼饵料系数为1.5,饲料含水量为零, 草鱼干物质占鲜重22.6%~27.5%[1] ,则每投喂1.5kg饲料,就有1.09~1.16 kg饲料通过鱼的排泄、呼吸、代谢方式进入环境,占比72.67%~77.33%。其中,排粪量占20%即0.3 kg左右[2] ,其他则通过鱼鳃以氨、二氧化碳方式通过尿液(磷通过尿液排出)方式排入水体[3-6] 。粪便中一部分转化为氨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进入水体,一部分滞留在淤泥中。从氮、磷角度来看,草鱼养殖饲料中约75%的总氮、总磷排入了环境中[7] 。

图3 尾水治理过滤坝

1.2 养殖淤泥危害养殖生产,降低经济效益

养殖淤泥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但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随着饲料不断投入和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塘中残饵粪便长期沉积,形成很厚的养殖淤泥,通常情况下,投饵养殖1年,增加淤泥厚度为10~20cm。淤泥的增加使得池塘底部抬高,水的深度减小,压缩鱼类生存空间,同时增加发生鱼病的风险,降低养殖产量和效益。目前通行的外运处理淤泥办法操作不便且 成本高昂,如何减少、清除或者合理利用池塘淤泥,已经成为池塘养殖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2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殊性

2.1 养殖尾水化学需氧量超标多而氮磷超标少

2.1.1 养殖池塘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2020年3月17日,重庆某区级环境监测站对42口养殖池塘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进行监测,得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54.86、1.98、5.48、0.92 mg·L-1 。2020年,重庆某环保督查组对两个养殖场水体暗访检测,得出其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数据(见表1)。

                     

可以看出,相对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9101-2007))》一级排放限值而言,化学需氧量是排放限值的3.7~6.0倍,总氮是排放限值的1.1~1.9倍,总磷是排放限值的0.5~1.8倍,呈现出化学需氧量超标严重而氮磷超标轻微的特点。

2.1.2 藻类、菌类是化学需氧量高的主要原因

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是池塘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是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藻类的旺盛生长,引起水体中叶绿素a的大量增加,进而引起化学需氧量增加。菌类作为有机体,同样引起化学需氧量增加。有研究指出,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8-9] 。

2.1.3 混养模式中藻类的存在降低了氮磷的含量

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除主要来源于饲料外,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施肥,包括为了培水而投入的肥水剂(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肥料、可溶性磷酸盐一种或者两种)。藻类是混养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能够将水体中的部分氮磷转化成滤食性鱼肉,因此混养有滤食性鱼类池塘水体的总氮、总磷一般不会很高。

2.1.4 氮磷在池塘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和位置不同

饲料中被鱼类摄食的氮,一部分以氨氮形式通过鱼鳃进入水体,一部分以有机氮形式通过粪便进入水体,残饵粪便中部分有机氮也会分解成氨氮进入水体,所以说饲料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形式进入水体。综合来看,由于投喂饲料而进入水体中的氮,80%以上溶于水中,只有不到20%的氮在淤泥中。

按《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2017年修订版)要求,水产养殖饲料中总磷的含量为0~0.6%。饲料中磷的10%~20% 直接进入水体,鱼类摄食磷中的20%~40%用于生长,60%~80%排入水环境[10] 。进 入水体中磷的少部分被藻类吸收,约70%~80%吸附在淤泥中。如果用生石灰消毒调水,则磷主要以磷酸钙盐形式沉淀在淤泥中或者悬浮于下层水中。所以排 放下层水(包含部分淤泥)时磷含量高一些,排放表层水时磷含量低一些。

2.2 养殖尾水污染轻但是冲击量大

水产养殖尾水虽然与畜禽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相比属于轻度污染水,但是排放方式区别很大。畜禽养殖污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均匀,每次排水量小,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不均匀,单次排水量大。比如1亩(1亩=667m2)1.5 m深的池塘,按照每年清塘1次,再换水1/3测算,每年排放养殖尾水约1333 t,而一个养殖场面积规模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上千亩,排放养殖尾水的量会相当大。更重要的是,清塘时一天或者几天就要排干一口或者几口塘,对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排水,一般的处理设施设备难以承受。

2.3 养殖尾水日常排水量受降雨影响大

池塘养殖绝大部分是露天养殖,受降雨影响很大,雨季可能天天排水,旱季几个月都有可能不排水。这样的看天看降雨排水,对于生物处理系统而言,要么超负荷运转,达不到处理效果,要么系统长时间处于沉寂状态,系统功能逐步丧失,而一个微生物处理系统要恢复功能,通常需要20 d以上。

2.4 养殖尾水溶解氧比较高

养殖尾水来源于养殖池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溶解氧连续24 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mg·L-1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1,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1 。即使排出的是底层水,其溶解氧一般也不低于3 mg·L-1 。

3 养殖尾水特殊性对传统技术的影响

3.1 制造厌氧环境受到挑战

人类社会运用A2O污水处理模式已经上百年,完全能够实现污水的脱氮脱磷。这个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厌氧(缺氧)环境来进行反硝化脱氮。现行的一些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借鉴了这个模式,比如“三 池两坝”模式就设置了厌氧池,然而由于很难做到溶解氧快速低于0.5mg·L-1 ,因此脱氮效果非常不明显。如前面分析所知,养殖尾水具有轻污染、高溶解氧特性,轻污染就难以在静置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厌氧状态,再加上本身又具有高溶解氧,所以难以形成厌氧环境。此外,如果处理池没有避光,在阳光照射下,池水中的藻类还会产生溶解氧。可见,养殖尾水要运用传统模式来处理,在制造厌氧环境方面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2 脱氮脱磷受到挑战

如前所述,通过反硝化脱氮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综合种养等方式来脱氮脱磷同样受到挑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和氨氮挥发所占比率不到总去除率的 20%[11] 。由于养殖尾水溶解氧高,反硝化极难进行,而植物吸收效率又较低,造成其总体荷载较低,除非加大处理面积,否则即便尾水均匀排放也难以治理达标,更何况还存在强冲击和降雨排水的影响。

图4 生态沟渠净化

生态沟渠(见图 4)看似添加了生物填料,但是沟渠中厌氧环境缺失,填料上的微生物仍然从事的是硝化反应,脱氮仍然得靠其中的植物,同样存在效率低下的难题。

虽然在好氧条件下,固磷菌能吸收磷,但是缺少加药沉淀(混凝、絮凝)环节,不能像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样,用固磷菌通过沉淀工艺将磷从水中分离出来。

3.3 降COD受到挑战

养殖尾水污染指标超标最高的是化学需氧量,由前面分析可知,化学需氧量之所以高,是因为藻类、菌类所致。要在尾水中移除藻类、菌类,唯一的办法是加药沉淀(混凝、絮凝)。限于加药沉淀成本高,后续淤泥处理难度大,对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更高,难以在养殖尾水治理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4 水产养殖尾水可利用性分析

4.1 环保关注污染物质对水产养殖的利弊

环保关注的养殖尾水污染指标主要是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其中硝酸盐 (NO3 - )、总磷、离子氨(NH4 +)和化学需氧量对鱼类没有毒害,非离子氨(NH3 )和亚硝酸盐(NO2 - )对鱼类有毒害,但是在溶解氧充足情况下一般不易超标。

4.2 几种污染物质的生物毒性分析

如前所述,饲料中未被鱼类利用的氮主要是以氨氮形式存在于水体中。氨氮包括非离子氨(NH3 )和离子氨(NH4 +)。在氨氮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非离子氨与离子氨之间的比例会在随着水温和pH的不同,而有规律地相互转化,水温越高,pH值越高,非离子氨占比就越高。非离子氨对鱼类有毒害,养殖水体非离子氨浓度不得大于0.02mg·L-1(相当于在 20 ℃,pH=7.5时,氨氮≤1.61mg·L-1),而离子氨没有毒害。亚硝酸盐毒性非常大,养殖水体亚硝酸 盐浓度不得大于0.1mg·L-1。而硝酸盐要有很高的浓度(300mg·L-1以上)才会对鱼有胁迫性,这种情况在淡水养殖池塘一般不会发生。以养殖草鱼为例, 假设饵料系数为1.5,1亩(1亩=667m2)水深2m池塘产出1000kg草鱼,则需投饲1500kg,假设饲料中粗蛋白含量26%,则这些饲料在水中能最大限度累积产生的硝态氮的浓度在128.73mg·L-1 ,远远小于300mg·L-1 。实践中这个值要低很多,因为藻类要大量吸收氮,挥发一部分非离子氨,还有底部淤泥由于存在厌氧环境,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使得一部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

4.3 养殖尾水外排有害,但是可以回收利用

虽然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鱼类有毒害,但是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氨氮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只要注意提高溶解氧,池塘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一般不会造成危害。除清塘时搅拌底泥后排出的尾水外,日常排放尾水中的总磷一般不会超过养殖标准,而且磷化物有利于藻类的生长,是生态养殖十分重要的营养物质。养殖尾水回收不但能够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且节约大量水资源。

5 新技术破解养殖尾水治理难题

5.1 通过池塘外循环技术回收利用养殖尾水

池塘外循环技术的含义是指,在养殖池塘外,用部分池塘改建或者新建一个净化水质的净化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将养殖尾水排入净化塘,通过水力提升泵将净化后的水提升到养殖池塘旁安装的跌瀑装置,经过跌瀑装置曝气增氧后回到养殖池塘再次使用,如此反复净化循环利用。

5.1.1 净化塘

净化塘可按常规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或生物氧化塘方式构建,面积占总养殖水面的6%~8%,其作用一是对日常池塘底部排入的污水进行沉淀和植物净化,二是作为养殖场的冗余池塘,缺水时为其他池塘补水,清塘时可以作为倒塘需要储水。一个养殖场可以设一个净化塘,也可以设多个净化塘,甚至一口池塘配置一个或者多个净化塘。

5.1.2 跌瀑装置

跌瀑装置(见图 5)是外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外观如同一定坡度的梯步,可以用金属、塑料或者混凝土、砖头、石头等制作,其作用是对循环回池塘的水进行增氧。水被提升到跌瀑装置上方流下, 经过跌瀑装置上的梯步逐级跌落,跌落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提升其溶解氧,同时将水中的二氧化碳(CO2 )、硫化氢(H2S)等气体释放出去。试验证明,跌瀑装置的动力效率介于叶轮式增氧与纳米橡胶管曝气增氧之间。

图5 跌瀑装置示意图

5.1.3 循环动力

尾水循环的动力是水泵,水泵配置需恰到好处, 能够将需要的水量刚好提升到跌瀑装置上方即可,功率过大则增加成本。水泵的效率要高,这样可以节约能耗。按经验10亩(1亩=667m2)池塘常规养殖需配3 kW增氧设备,在这个系统下,10亩地配一个1.5kW的增氧设备,然后配1.5 kW的水泵作为循环动力。当池塘需要增氧时,以前是用3kW的增氧设备增氧,现在则是用一个1.5 kW的增氧设备加上1.5 kW的水泵提升水通过跌瀑装置增氧,同样满足要求。

5.1.4 池塘外循环作用分析

池塘外循环将静水养殖改变为半流水养殖,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利用了肥力资源,解决了施肥违法的问题,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同时跌瀑景观增加了养殖场的观光性,有利于休闲渔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将治理污染与增氧融为一体,而且不增加运行成本。

5.2 通过投料台氧及臭氧微纳米气泡水增氧杀菌消毒

在投料台底部淤泥中布上网格状水管,水管互相连通,有一个总的进水口,水管上面均匀钻上数百个小孔(小孔直径1~2mm),进水管接到氧及臭氧微纳米气泡水设备的出水口上。臭氧微纳米气泡水通过布水管上的小孔流出,由于这些水含有高浓度臭氧,可以氧化淤泥中的有机质,杀灭有害菌,如同在淤泥中均匀撒入二氧化氯、过硫酸钾等物质。臭氧很快衰减 为氧气,可以有效增加投料区的溶解氧,减少鱼的应激反应,同时在鱼进出投料区时进行杀菌消毒,等同于在投料区四周挂上药袋。

6 讨论

养殖尾水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治理技术难以保证达标排放,但是尾水中丰富的藻类、超标的氮磷等又恰好是水产养殖所需要的。循环回用(见图 6)是解决养殖尾水污染问题的有效办法,而不增加运行成本则是技术推广应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图6 内循环微流水浮式流水槽养殖

投料台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水在氧化淤泥的同时,起到增氧、杀菌的作用;氧微纳米气泡水大幅度提高池水溶解氧 ,消除非离子氨(NH3 )和亚硝酸盐(NO2 - )危害,从而减少鱼类病害,降低养殖成本。

采用微纳米气泡水技术保证池水溶解氧充足,再套养适当的滤食性鱼类调控水质,通过池塘外循环的异位治理和投料台的原位治理,对池塘养殖尾水完全能够实现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拥军,邹滔,林仕梅,等 . 草鱼体组成的数学描述[J].水产学报,2016,40(4):566-576.

[2] 谢小军,孙儒泳 . 南方鲇的排粪量及消化率同日粮水平、体重和温度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1993 (6):627-633.

[3] 崔奕波.鱼类生物能量学的理论与方法[J].水生生物学报,1989(4):369-383.

[4] Beamish F W H,Thomas E.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on nitrogen losses in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J]. Aquaculture,1984,41(4):359-371.

[5] Sayer M D J,Davenport J.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gills to ammonia and urea excretion in five seawater and one freshwater teleost species[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87,31(4):561-570.

[6] Smith H W. The excretion of ammonia and urea by the gills of fish[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29,81(3):727-742.

[7] Rosenthalh,Bradburgn B. International aquaculture:trends and perspective[M]. Ghent (Bel-gium) :European Aquaculture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1995.

[8] 杨晓珊,张丽萍.叶绿素a含量对高锰酸盐指数测 值影响初探[J].云南环境科学,1998(4):60-62.

[9] 刘金金,张玉平,张丹,等.淡水池塘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间影响关系的通径分析[J]. 淡水渔业, 2018,48(1):26-33.

[10] 王春芳,唐琴,段鸣鸣,等 . 鱼类磷吸收和磷平衡调节的机制及影响因素[J]. 淡水渔业,2014,44 (1):106-111

[11] 罗国芝,谭洪新 .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J].中国水产,2009(3):64-65

(来源:南方农业2021年11月第15卷第3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