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绕村沟渠垃圾遍布、水体黑臭,到如今沟渠桃李环绕水质清澈 德清县钟管镇东舍墩村到底发生了什么? 东舍墩村基本情况 东舍墩村养殖小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由散户组成的连片式养殖小区,现有池塘18口、面积约200亩、平均水深2米,主养品种有黄颡鱼和白鱼,进排水渠道不完善;另一个是由一个养殖主体构成的养殖小区,现有池塘9口、面积约100亩、平均水深2米,养殖品种有黄颡、白鱼和青鱼,养殖小区内现有一条3米宽、100米长的沟渠。经沟通,散户养殖小区拟拿出一个6亩的养殖塘以及一个闲置的16亩的虾塘作为尾水处理;主体户养殖小区拟利用原有的沟渠建尾水处理工程。 东舍墩村养殖小区现状图 尾水处理方案 东舍墩村的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方案,是在整个养殖小区采用原位生态修复和异位处理两种模式开展养殖污染物减排。 (一)池塘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在沿路各养殖池塘中,以生态浮床为载体,其上种植空心菜、水芹菜、鱼腥草等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结合微生态制剂使用,降低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同时,在各养殖塘中搭配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每亩各放养8-10尾)和碎屑性鱼类(如黄尾密鲴)(每亩放养20-30尾)以及适量的铜锈环棱螺(150-300克/亩),控制水体中藻类异常增殖。 (二)异位处理 姚家湾尾水治理点 主体养殖小区尾水处理池暂由原排水渠道加深扩宽,分为沉淀池、曝气区和一个过滤坝以及一个4亩的生态塘。 沉淀池 悬挂毛刷一方面有利于沉积物附着,降低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生物膜降解有机物。同时在沉淀池中放置大薸等漂浮植物,充分利用其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在沉淀池中放置大薸等漂浮植物,充分利用其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沙滤坝 采用空心砖主体结构,内铺设不同粒径的鹅卵石或碎石,鹅卵石表面种植美人蕉、鸢尾、冬麦草等水生植物,以起到人工湿地的过滤、分解作用。 生态塘 在景观塘全池种植沉水植物,同时沿岸布设挺水植物,其中散户生态塘中央位置须布设生态浮岛和喷水机,同时全池放养鲢鳙鱼、黄尾密鲴、螺蛳,适时放养一定数量的草鱼、鳊鱼,构建立体生态位处理,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 生态沟渠 重新规划养殖小区现有的排水沟渠,渠道宽约0.5米、总长约1200米,排水渠道主要种植一定数量的苦草和轮叶黑藻,在排放废水时吸收营养物质。 两个水处理池除沙滤坝外,其余采用生态堤岸隔离。 进排水渠道设置 主体户养殖小区建立暗渠排水设施,散户养殖小区则利用原有排水渠道重新规划,构建宽约排水渠道,同时渠道内种植眼子菜,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形成生态沟渠,以达到养殖尾水的初级处理。 东舍墩村养殖尾水流向图 尾水处理监测指标 处理前和处理后按全项10个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水质为每两周测定一次,测定指标主要有5个(TN、TP、COD、氨氮、叶绿素a) 东舍墩村水处理效果(2017年7月12日) 数据可能很多小伙伴看不懂 那就直接上图感受一下! 尾水治理成效 治理前 治理后 可以想象, 未来历史的印记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将在东舍墩村融为一体, 村民在这里诗意栖居, 人在屋中,屋在村中, 村在景中,各自成景。 来源: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